-
1、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理解。
-
2、 海明威用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展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展现老人丰富的心灵世界。请分析下列两个句子中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1)、 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渔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2)、 大鱼被咬得残缺不全,他都不忍心再看上一眼。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觉就像是自己受到袭击一般。
-
3、 下列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对大海环境的描写笔墨不多,但也起到了提供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B、课文写灰鲭鲨游得快、体格强、无敌手等,为下文突出老人的沉勇精神作铺垫。 C、课文对老人击杀灰鲭鲨的前后过程描述详细,这是为了突出鲨鱼的凶猛和狡猾。 D、课文主要是从老人的视角叙述,使他能以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给人更真实的感受。
-
4、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叙述了这样的故事:在老人捕到大鱼后,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并杀死了它。 B、海明威主张创作既要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又要有合理的想象。《老人与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 C、《老人与海》是自传体小说,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以期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D、“大鱼被咬得残缺不全,他都不忍心再看上一眼”,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老人的痛惜和无奈。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鲨鱼有时候嗅不到这股气味,但它总能再次找到,也许只是一丝痕迹,它就会游得飞快,紧追上去。那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的游泳高手,能和海里速度最快的鱼游得一样快,除了嘴以外,它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美丽。背部和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鱼皮光滑漂亮。它的外形和剑鱼十分相像,除了那张大嘴。眼下它正紧闭着大嘴,在水面之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背鳍像刀子一般划破水面,没有丝毫摇摆。在它那紧紧闭合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而是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那些牙齿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都有刀片一样锋利的切口。这种鱼天生就把海里所有的鱼作为捕食对象,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武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此时,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于是加快速度,蓝色的背鳍破水前进。
(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被字句,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海明威主张作家的“词汇应该是简单的、充满活力的”,请依据上述文段,至少举出三例来说明海明威是如何践行他的这一主张的。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老人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硬汉子精神的哲理化,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作者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圣地亚哥则是人类中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的代表,他那不幸的捕鱼遭遇象征着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
圣地亚哥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与鲨鱼斗争的过程中表现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取得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他可以说是一个①____的大丈夫。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进行②____的斗争。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前方的路究竟如何,需要我们亲身去体验、去探索,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你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我们不能因为屡次失败就失去与困难斗争的勇气,也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③____,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不屈服、不放弃,坚持到底!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B、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 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
7、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春秋战国时期五子的思想主张,说一说你最欣赏的是谁的主张并阐述原因,应不少于两种论证方法,不少于200个字。
孔子: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孟子:民贵君轻。国君要时刻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祚长久;如果国君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灭亡。
老子:无为而治。在政治上,要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如果过分地“为”则极可能物极必反。
庄子: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他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墨子:兼爱。天下混乱都是由不相爱造成的,只有人们兼相爱,天下才会太平和谐。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 面对屈原的清高,渔父劝说他。渔父的话实际上包含了一段逻辑推理,请根据其语言写出他的推理过程。(2)、 面对渔父的劝说,屈原也有一段答词。这段答词实际上是对渔父的反驳,这个反驳也包含了一段逻辑推理,请根据其语言写出他的推理过程。 -
9、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如果你是冯骥才,该怎样回答呢?
-
11、 针对“高中生在校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论题,从“利大于弊”的一方,按照“提出观点—分析观点—界定概念—论证思路—攻防策略”的步骤,列出简要提纲。
提出观点:。
分析观点:。
界定概念:。
论证思路:。
攻防策略:。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947年,福克纳被要求评价美国最重要的作家,提到海明威时,他说:“海明威没勇气,从没用一条腿爬出来过,从没使用过一个得逼着读者查字典看用法对不对的词。”海明威知道后大发雷霆,因为他一向是以硬汉形象立于文坛,而且以此为豪的,“没勇气”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评价。海明威让他的一位将军朋友出面为他的勇气作证,这位将军写了三页纸的长信,来证明海明威当战地记者时是多么英勇无畏。
海明威和福克纳原本是朋友,但从此之后成了敌人。海明威也针锋相对地攻击福克纳,甚至说:“只要我活着一天,福克纳就别想因为得到诺贝尔奖而高兴。”
福克纳与海明威的矛盾源于一种逻辑误解。请具体说明。
-
13、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北岛《回答》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这两句诗的语序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5个字以内)(1)、 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2)、 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
14、 请依据语境,补全下面的推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 ,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
如果③ , 那么按照法庭的规定,④。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是输还是赢,⑤。这个推理是逻辑学历史上很著名的半费之讼。
-
15、 某地工商管理部门对商户的纳税情况总结如下:
①该地所有人员都缴纳营业税了。
②该地的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③张三是最早缴纳营业税的人。
④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经过详细考察,发现上述断定中只有两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相关逻辑知识,分析下列哪项结论可以从上述条件必然推出( )
A、该地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B、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C、该地所有人都缴纳营业税了。 D、该地没有一个人缴纳营业税。 -
16、 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汽车事故发生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极少的汽车事故是发生在大于15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上的,这就意味着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下列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一项是( )A、高速行驶如果发生爆胎的话是很危险的。 B、由于多数人是中等速度开车,所以,多数汽车事故发生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 C、高速行驶的时候,特别是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速度过快就很难控制住。 D、与中等速度行驶中发生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相比,高速行驶中发生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要严重得多。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将卓别林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有一次,卓别林偶然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天气炎热,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剪头发了。镇子上有两家理发店,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只见地上的头发渣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理发师的头发更像是被狗啃了一般难看至极,活像一个鸟窝,于是他退了出来。卓别林来到第二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好啊,整齐干净,陈设一流,理发师的头发更是焕发光彩,帅气逼人。卓别林思索了一会儿,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了。
卓别林的推理过程: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两个理发店——①
——两家理发店的理发师只能相互理发——②——再加上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全是头发——③——第二家理发店整齐干净——④——只能到第一家理发店去理发
-
18、 阅读下面报案者的证词,完成题目。
一天,罗西警官刚上班就接到报警电话:“马丁路克高级公寓203房间被盗。”
报案的是公寓的管理员,他说,今天早上他照例去每层楼巡视,经过203房间门口时,忽然听到里面有声音。他感到很奇怪,因为这个房间的主人出远门了,至少要半个月后才能回来。出于责任心,他便趴在锁孔往里面看,发现一个男子正在房间右侧的柜子旁往大包里塞东西,然后又蹿到左侧的窗边跳了出去。他知道这人肯定是盗贼,就打电话报了警。
罗西随后和管理员一起赶到现场。公寓的房门是一扇有10厘米厚的重重的橡木门,门的锁孔大小和黄豆差不多,房间很长,左侧墙壁到右侧窗户足有14米。左侧的窗户开着。突然,管理员抢先来到窗边,说:“警官,这里有一个男人的脚印。”罗西站到管理员面前说:“别演戏了,你就是盗贼。”管理员张口欲言,但最终低下了头。
罗西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一判断的呢?
-
19、 判断下列推理形式是否有效。(用“√”或“×”)(1)、 上层建筑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所以,文学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2)、 王昌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的意思是只要龙城李广还在,就不会令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度过阴山。即可理解为而今李广不在了,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就一定能度过阴山。( )(3)、 一位警官勘察作案现场,根据作案人留下的足迹鉴定,发现作案人穿的鞋子尺码较小,个头较小,体态偏瘦,而且发现了一根长头发,因此警官断定,作案人为女性。( )(4)、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组密封性特别好,而泡方便面味道很大,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只有不卖方便面,才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5)、 面对企业转型,工厂如果裁员,必定会让那些被裁掉的员工不满;如果不裁员,有些人不能适应新的岗位,只能在工厂无所事事,做不出什么贡献,必定会让那些有作为、贡献大的人不满。因此,裁不裁员,肯定都会有一些人不满。( )
-
20、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括号处,使之符合题例的规律性。(1)、 校对∶印刷∶出版( )A、谈判∶签署∶废除 B、抢劫∶入狱∶判刑 C、选举∶组阁∶执政 D、研发∶转让∶投入(2)、 学校∶大学∶北京大学( )A、工业∶重工业∶钢铁 B、工艺∶手工艺∶玉器 C、军事∶军队∶海军 D、建筑物∶桥梁∶赵州桥(3)、 歇斯底里∶癔症( )A、买单∶结账 B、脚踏车∶自行车 C、引擎∶发动机 D、可口可乐∶饮料(4)、 飞机∶天空( )A、树木∶树叶 B、电流∶电线 C、钟表∶指针 D、历史∶《史记》(5)、 军装∶士兵( )A、套装∶女人 B、服装∶场合 C、警服∶警察 D、制服∶邮递员(6)、 ▲对于终止相当于回车对于▲( )A、叫停 打的 B、继续 前行 C、句号 换行 D、犯罪 网络(7)、 切割∶缝补( )A、拼凑∶剪裁 B、拖延∶推诿 C、装卸∶搬运 D、挖掘∶填埋(8)、 火炬∶蜡烛( )A、中药∶草药 B、矿石∶煤炭 C、棉布∶丝绸 D、风扇∶蚊香(9)、 公鸡∶家禽( )A、母鸡∶矮脚鸡 B、小虾∶有袋动物 C、卷发∶头发 D、母马∶牲畜(10)、 自然灾害∶台风( )A、生物∶骆驼 B、省会城市∶深圳 C、网球∶比赛 D、重工业∶电力(11)、 眼睛∶虹膜( )A、骨头∶关节 B、乔木∶白桦 C、衣服∶丝绸 D、手表∶表带(12)、 蝴蝶∶蟋蟀( )A、桑葚∶鲜花 B、海棠∶海参 C、鹦鹉∶海鸥 D、恒星∶太阳(13)、 灭火器∶干粉( )A、课桌∶书本 B、印纸学习∶经费 C、打印机∶打印纸 D、蝌蚪∶青蛙(14)、 烽火台∶烟火∶军情( )A、货船∶海洋∶货物 B、电视∶信息∶网络 C、钟表∶电量∶时间 D、飞机∶导航仪∶方向(15)、 客车∶载客( )A、电影∶观众 B、歌曲∶戏曲 C、货车∶运输 D、音乐∶播放(16)、 祖逖∶闻鸡起舞( )A、苻坚∶风声鹤唳 B、周瑜∶金屋藏娇 C、韩信∶先发制人 D、关兴∶洛阳纸贵(17)、 植物∶授粉∶结果( )A、米酒∶发酵∶保鲜 B、绿茶∶采摘∶加工 C、灯丝∶导电∶发光 D、石油∶加热∶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