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 3、 云南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其中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是一种科学、简便、效果较好的方法。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科研人员都是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采集,将样本存放在基因库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的原因是
    (2)、采样地点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变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
    (3)、基因库是指

    基因库将为少数民族的基因多样性提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它和物种多样性、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4)、现发现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符合如下家系图,假设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研究发现,十年后,该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请问在这十年中这个种群有没有发生进化?(假设其他基因频率不变)。为什么?

  • 4、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成功使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目前这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导致病菌形成新物种 B、病菌的变异对病菌本身是有害的 C、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提高了病菌的基因突变率,导致抗性基因的产生
  • 5、 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仍然是同一个物种,则甲和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差别 B、据图可知,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若甲和乙仍然以丙为食物,则甲和乙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若甲和乙所处环境条件区别较大,则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6、 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小翅稻蝗都是水稻害虫,其形态特征极为相近。对三种稻蝗的DNA碱基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中华稻蝗台湾亚种与小翅稻蝗的亲缘关系最近,日本稻蝗与小翅稻蝗、中华稻蝗台湾亚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三者具有生态分布重叠但彼此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华稻蝗台湾亚种不能与小翅稻蝗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B、种群基因库组成的差异导致三种稻蝗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C、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为日本稻蝗、小翅稻蝗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稻田中全部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小翅稻蝗组成一个种群
  • 7、 桦尺蠖的体色有黑色、灰色两种,由B、b基因控制,科研人员为研究环境与桦尺蠖体色的关系,对不同区域桦尺蠖的体色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基因B控制的是黑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灰色性状 B、只考虑基因B/b,丙区杂合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0.49 C、不同体色桦尺蠖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甲区的黑色桦尺蠖和丙区的灰色桦尺蠖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
  • 8、 萤火虫一次可以产大量的卵,萤火虫发光可警告捕食者。萤火虫发光还与其交配有关,它们的光源有点像“摩斯密码”,不同种的萤火虫闪烁的频率各不相同。不过一种被称作“Photuris”的雌性萤火虫可以破解其他萤火虫的“摩斯密码”,然后模仿这些闪烁频率来吸引其他雄性萤火虫并抓住吃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萤火虫发光可警告捕食者,类似于自然界那些有毒的生物往往都有很鲜艳的颜色 B、“Photuris”萤火虫发出“摩斯密码”吸引猎物,从而减少某地区雄性萤火虫的数量 C、某地区全部的萤火虫可构成进化的基本单位 D、萤火虫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
  • 9、 东非的坦葛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中长期生活着多种丽鱼,其中坦葛尼喀湖有200多种,马拉维湖有300~500种。它们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由于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两湖具有形态结构相似的丽鱼(如图),但坦葛尼喀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马拉维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反之亦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湖中的丽鱼不存在生殖隔离 B、两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C、A'与B'鱼的遗传物质的相似度比与A鱼相似度高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解释两湖丽鱼种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 10、 如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从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 11、 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
  • 12、nbsp;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 13、 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以下实验。
    为获取大肠杆菌,将一定体积的饮用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含有伊红—亚甲蓝的培养基上培养,挑选出呈深紫色的菌落即为大肠杆菌。
    (1)、获得大肠杆菌菌落后,需进行扩大培养,此时应选用培养基。
    (2)、将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抗生素处理的相同圆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观察结果(如图),统计透明圈的直径。

    ①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平板需增加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应放入一个

    ②请说明圆纸片周围透明圈的大小与抗生素抑菌效果的关系:

    ③挑取该平板上(填“靠近透明圈”“远离透明圈”或“任意位置”)的菌落,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

    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 , 说明抗生素能定向选择耐药菌。

    (3)、使用后的培养基、圆纸片丢弃前需做处理。
  • 14、 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到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杀灭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抗生素在溶杆菌属细菌中被发现并临床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使超级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 D、在新型抗生素作用下,超级细菌会突变出抗新型抗生素的能力,体现了协同进化
  • 15、 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开花时间和分布区均有所重叠,它们能够通过人工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但在自然界中,它们的传粉者大小明显不同,黄花杓兰由丽蝇和熊蜂工蜂传粉,而西藏杓兰由体形较大的熊蜂蜂王传粉,由于传粉者不同,二者在自然界中不能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存在地理隔离 B、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传粉者大小不同,据此推测它们花的形态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C、自然状态下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能杂交,是二者与传粉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D、据上述信息可判断,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人工杂交的后代只能由熊蜂蜂王传粉
  • 16、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协同进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某种群中AA个体的比例上升,则A的基因频率会相应增加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
  • 17、 下列关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D、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 18、 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属于同一物种 B、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不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
  • 19、请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工业污染区)、B(非工业污染区)两地区不同体色的桦尺蛾回收率的柱形图,并表述据此得出的结论。

    地区

    项目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工业污

    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非工业

    污染区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 20、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该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