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7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水稻抗稻瘟病的隐性突变基因b(基因B中的一个碱基A变成G),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B突变为b后,组成基因的碱基数量
    (2)、基因b包含一段DNA单链序列TAGCTG,能与其进行分子杂交的DNA单链序列为。自然界中与该序列碱基数量相同的DNA片段最多有种。
    (3)、基因b影响水稻基因P的转录,使得酶P减少,从而表现出稻瘟病抗性。据此推测,不抗稻瘟病水稻细胞中基因P转录的mRNA量比抗稻瘟病水稻细胞
    (4)、现有长穗、不抗稻瘟病(HHBB)和短穗、抗稻瘟病(hhbb)两种水稻种子,欲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长穗、抗稻瘟病的纯合水稻。请用遗传图解写出简要选育过程。
    (5)、某水稻群体中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10%,假如该群体每增加一代,抗稻瘟病植株增加10%、不抗稻瘟病植株减少10%,则第二代中,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频率为%(结果保留整数)。
  • 2、 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可以集合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 B、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 C、与诱变育种相比,杂交育种一般过程简单,操作不繁琐,育种时间较短 D、若育种目标是获得隐性纯合子,则在育种时长上可能与单倍体育种相差不大
  • 3、 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列叙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获得c
  • 4、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某品种水稻(2N=24,两性花,花多且小,自花受粉并结种子)育种的问题:
    (1)、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 , 袁隆平找到的雄性不育的水稻,在进行杂交操作时的优势是

    ②水稻的抗稻瘟病性状(R/r)与抗倒伏性状(T/t)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稻瘟病易倒伏植株与易感稻瘟病抗倒伏植株杂交,F1中仅有抗稻瘟病易倒伏与易感稻瘟病易倒伏两类植株且比例为1∶1,则亲本基因组成为 , 技术人员在对基因型为rrTt的该品种水稻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时,偶尔出现了一株基因型为RrrrTTtt的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例是(只写出比例,不用写性状)

    ③该水稻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F1表现为正常花序∶异常花序=1∶1。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测是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可能是

    (2)、科研人员将另外两种栽培水稻品系(甲和乙)进行下图所示杂交,培育抗赤霉菌感染的水稻品系。

    染色体组成为24+RR的水稻品系甲中,除含有水稻的24条染色体外,还具有两条来自一种野生稻的R染色体,R染色体携带抗赤霉病基因。染色体组成为24+CC的水稻品系乙中,除含有水稻的24条染色体外,另有两条来自另一种野生稻的C染色体。

    ①据图分析,F1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染色体组成为

    ②据图可知,甲、乙两品系之间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因为它们的F1

    ③需从F2选择具有性状的个体,进行多代自交以及赤霉病抗性检测,最终获得赤霉病抗性品系,该品系具有赤霉病抗性是由于

  • 5、普通西瓜(2n=22)为单性花,雌雄同株。如图为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育种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诱导产生了新物种 C、四倍体母本所结的西瓜的种子胚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商品果实中一定没有种子
  • 6、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实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为ddtt,而现有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为DdTt。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育种思路是
  • 7、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的芽尖的原因是
  • 8、为什么平时吃的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 9、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翅和正常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些纯合亲本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1

    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1∶1

    红眼♀∶红眼♂∶白眼♂=2∶1∶1

    2

    缺刻翅♀×正常翅♂

    正常翅♀∶缺刻翅♂=1∶1

    (1)、缺刻翅和正常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状是
    (2)、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3)、研究者在组别2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请你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来判断出现该缺刻翅果蝇的原因。(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

    实验方案:

    结果预测:

    Ⅰ.若 , 则为基因突变;

    Ⅱ.若 ,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 10、 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通常位于间期细胞的核膜边缘,称为巴氏小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取女性的少许口腔黏膜细胞染色制片后,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巴氏小体 B、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C、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进行性别鉴定 D、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巴氏小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 11、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基因b控制白花。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变异可通过该植物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 C、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有的植株含部分缺失的染色体 D、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是红花∶白花=35∶1
  • 12、 家蚕中,基因S(黑缟斑)、s(无斑)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 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 C、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 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
  • 13、 下图表示人类第9号染色体和第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的过程,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这种蛋白质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活化许多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质和酶,使细胞分裂加速,进而致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B、BCRABL在融合前没有独立性,即不能独立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 C、BCRABL融合基因属于抑癌基因,能调控细胞周期 D、图中的生物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 14、 某植物体内断裂的5号染色体片段连接到8号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的联会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中基因数目没有变化 B、该过程伴随着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形成 C、该变异产生的配子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D、该变异产生的不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 15、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吐丝多、丝的质量好的家蚕。据图判断,家蚕发生了染色体(  )

    A、交换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 16、 单体在遗传学上指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常用(2n-1)来表示。研究发现,单体普通小麦产生的卵细胞及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n-1)∶n=3∶1,参与受精的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n-1)∶n=1∶2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单的那条染色体由于无联会现象而丢失 B、(n-1)型花粉的生活力小,参与受精的数量较少 C、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单体普通小麦自交,子代均为单体
  • 17、 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 18、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C、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 19、 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20、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 B、 C、 D、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