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使用杀虫剂处理螺旋蝇,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个体数上升的原因是( )A、杀虫剂处理导致螺旋蝇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B、在杀虫剂作用下螺旋蝇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C、杀虫剂处理导致螺旋蝇生殖隔离的形成 D、杀虫剂使抗药性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
2、T细胞被激活并快速增殖时,T细胞内tRNA反密码子环中的“滑动”位点上的甲基化修饰显著减少。则甲基化修饰作用的结果是( )A、提高转录效率 B、降低转录效率 C、提高翻译效率 D、降低翻译效率
-
3、患者1和患者2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Y和XYY。经研究发现两位患者都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分析精母细胞发生异常分裂最可能的时期是( )
选项
患者1
患者2
A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Ⅰ
B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Ⅱ
C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D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Ⅰ
A、A B、B C、C D、D -
4、动物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可以将Na+泵出细胞,同时将K+泵入细胞,钠钾泵对Na+和K+的运输方式是( )A、都是主动运输 B、都是协助扩散 C、Na+是协助扩散,K+是主动运输 D、Na+是主动运输,K+是协助扩散
-
5、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微生物数量的原理是:试剂盒中含充足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度可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上述推算依据的主要前提是( )A、试剂盒中ATP的含量相同 B、试剂盒中荧光素的含量相同 C、每个活细胞中ATP的含量大致相同 D、微生物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相同
-
6、细胞周期中存在一些检验点,有丝分裂中的后期到末期主要检查的是( )A、纺锤体的组装 B、赤道板的形成 C、染色体的联会 D、染色体的分离
-
7、2024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中强调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下列日常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纸张尽量双面使用 B、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 C、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 D、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塑料筷子
-
8、甲型流感病毒(IAV)是单链RNA病毒,主要利用鸡细胞的ANP32A蛋白进行病毒复制。IAV因传染性强而易导致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有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技术对鸡的ANP32A基因进行编辑,获得世界首批抗禽流感鸡(GE),过程见图。(1)、在编辑鸡的ANP32A基因时,需加入Cas9蛋白,该蛋白可催化键水解,剪切特定DNA片段。图中②过程进行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是。图中③过程筛选得到的GE均为纯合子,与宿主鸡相比,GE具有的特点是。(2)、由上述过程孵出的基因编辑鸡(GE)与野生型鸡(WT)在生长、外观、行为等方面均无差别。为探究不同感染方式下,GE对IAV的抗感染能力及IAV在鸡群中的传播能力,以GE和WT(均未感染IAV)为实验对象,采用两种感染方式:人工接种(通过鼻内滴注直接接种IAV)和自然接触感染(通过与携带IAV的鸡自然接触感染病毒),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A组(GE)
B组(GE)
C组(WT)
D组(WT)
人工接种
接种IAV
不接种
接种IAV
不接种
培养方式
适宜条件下 ? 培养一周
与A、B组的操作相同
病毒斑块测定
10%个体出现斑块脱落
结果(B1)
100%个体出现斑块脱落
结果(D1)
体内病毒含量测定(PFU/mL)
极少
结果(B2)
很多
结果(D2)
特异性抗体测定
17%个体呈阳性
少或无
100%个体呈阳性
多
注:病毒斑块测定:IAV在鸡的呼吸道中复制会形成斑块。斑块脱落后,斑块中的病毒可进入自身体内,也可在鸡群中传播。
①据A、C组结果分析,与WT相比,GE体内病毒含量及特异性抗体更少,却可反映出GE有更强的抗感染能力,原因是。
②根据上述完整实验还可得出结论:GE和WT均可通过自然接触而感染并传播IAV,但GE的抗感染能力更强、IAV在鸡群中的传播能力更弱,则表2“培养方式”中的“?”应设置为:;比较实验结果:B1D1(填“>”或“<”或“=”)。
(3)、对GE的后续跟踪观察中发现:原来无感染的GE后来有部分也会感染IAV,其原因可能是:。(列出两点即可)(4)、尽管对GE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可喜成果,要想将GE上市推广前仍需进行安全性方面的评估,例如。(列出一点即可) -
9、熊猫的棕色毛色仅在秦岭地区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中发现。熊猫“七仔”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被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为探索棕色毛色的形成机制,科学家展开系列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使用技术将“七仔”DNA样本与野外收集到的多个熊猫DNA样本进行比对,以确定亲缘关系。并结合另一棕色大熊猫“丹丹”的数据,构建了图1所示的遗传系谱图。由图推知棕色毛色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2)、科研人员将已知棕色大熊猫与多只来自秦岭和非秦岭种群的黑色大熊猫的基因组作比对,共发现18263931个序列差异位点,并基于(1)推测的遗传方式进一步筛选与棕色毛色遗传相关的差异位点:①若(填颜色)个体都是某位点的纯合子,则该位点应排除;
②若 , 则该位点应保留;
③保留的位点中,若图中号个体均为携带该位点的杂合子,则该位点与棕色毛色相关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还可将秦岭种群和非秦岭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行比对,进一步缩小筛选范围。
(3)、科研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数百个变异位点中发现其中一个位于Bace2基因前端。已知Bace2基因编码的Bace2酶能在毛发的黑色素细胞中催化P蛋白的剪切进而影响黑色素体的功能。Bace2基因非模板链的部分DNA序列见图2,黑色和棕色大熊猫的前肢毛发的显微镜扫描结果见图3。综合以上信息,推测棕色毛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是:Bace2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导致 , P蛋白剪切异常,黑色素体的功能改变。
(4)、目前仅有两只棕色大熊猫的样本参与该项研究,而Bace2基因也存在于小鼠且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因此可以黑色小鼠为实验对象进一步验证棕色毛色形成的分子机理,实验思路为: , 观察其毛色并检测。 -
10、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探究个体衰老的机制至关重要。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是一类古老的逆转录病毒,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整合到了宿主的基因组中,但长期处于“沉默”状态。人类鼠乳腺肿瘤病毒(HERVK)是其中一员,它的“复活”与细胞衰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HERVK的遗传物质是。随着细胞衰老,HERVKDNA的甲基化修饰水平 , 合成相应产物并组装成病毒颗粒,HERVK“复活”。(2)、科学家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逆转录酶抑制剂,衰老细胞中的、含量均降低,以及一系列衰老相关表型得到缓解,从而证实了图中的相关途径。(3)、对多细胞生物而言,个体衰老的过程是机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由图推测可知HERVK“复活”还会加速个体衰老,机理是:①一部分HERVK病毒颗粒通过的路径侵染邻近的年轻细胞,加速其衰老;②。(4)、为进一步探索如何延缓衰老,需对个体衰老程度进行量化评估。观测指标选择血浆中(填“HERVK病毒颗粒”或“炎症细胞因子”)的数量更适宜,理由是。 -
11、花生生长所需的氮素除来源于土壤和肥料外,还包括根瘤固氮。氮素供应对花生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优化花生的施氮策略,探索绿色有效的增产途径,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N0、N45、N75、N105、N135、N165,数值代表施氮量,单位:kg/hm2)和不同拌种处理(蒸馏水拌种W、根瘤菌剂拌种R)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发现,在各施氮水平下,R处理的花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高于W处理。据图a分析原因是:施氮会花生结瘤,R处理可。(2)、分析图7b、c、d可知,一定范围内提高施氮水平有利于叶绿素合成,从而 , 供暗反应阶段利用;施氮量超过N135时,限制净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有。(3)、花生在W和R处理下,配合适宜的施氮量均能获得高产。从绿色有效的角度综合选择最优的施氮策略并说明理由:。 -
12、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Gd4和Gd8所编码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A、B两种类型,可通过电泳区分。对某家族Ⅰ号个体皮肤组织的多细胞原始培养物进行电泳得结果一,然后将皮肤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获得单细胞克隆培养物再电泳得结果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推测该样本来源于女性,体细胞基因组成为Gd4Gd8 B、2、3号克隆细胞结果的差异是由基因表达差异导致 C、1—9号克隆细胞中均随机有一条X染色体失去活性 D、Ⅰ号个体和其儿子进行该检测所得到的结果相同
-
13、研究发现,当烟草受到病原菌入侵时,被感染的细胞中茉莉酸等植物激素信号通路激活,MYC2、EIN3和WRKY70等因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合成植保素等起防御作用的物质,机理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WRKY70因子既能促进脱落酸合成也能够促进脱落酸降解 B、在该调控过程中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同时存在 C、敲除WRKY70基因的植株比敲除植保素基因的植株易感病 D、茉莉酸和乙烯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作用
-
14、水稻细胞中存在一种膜转运蛋白OsSTP15。为探究其特性,科研人员将OsSTP15基因导入六碳糖摄取缺陷酵母突变株中,构建能表达OsSTP15的模型酵母M。把相同浓度的无标记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种糖分子式均为C6H12O6)分别与等量13C标记的葡萄糖混合,分别培养酵母M一段时间后测定13C相对转运速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成功构建的酵母M能在以六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B、对照组仅含13C标记的葡萄糖,不加入任何无标记六碳糖 C、推测OsSTP15转运六碳糖的亲和力为果糖>甘露糖>葡萄糖 D、若增加蔗糖组,推测实验结果可能与对照组大致相近
-
15、已知矮牵牛通过A基因的表达量调控花瓣颜色的深浅。现有红花、黑茎牵牛花与白花、浅色茎植株杂交,F1为粉红花,F1随机受粉得F2 , 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F2表型
所占比例
F2表型
所占比例
①红花、黑茎
3/16
④红花、浅色茎
1/16
②粉红花、黑茎
6/16
⑤粉红花、浅色茎
2/16
③白花、黑茎
3/16
⑥白花、浅色茎
1/16
A、控制花色与茎色的基因独立遗传 B、F1进行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花色 C、F2表型②自交,后代重组性状有4种,共占3/8 D、F2表型③随机受粉,后代白花黑茎中纯合子占1/2 -
16、正确的实验结论离不开数据的正确采集、统计和分析,下列调查活动中与数据相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人数足够多可使结果更准确 B、用样方法调查不同地域中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各地样方的形状及数量均要相同 C、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先统计各组成成分的数量,再折合成能量值 D、调查河流水质情况时,不同位置采集水样并检测水质,分析与周边设施的相关性
-
17、水稻每穗颖花数(SPP)增加可提高产量,其相关基因附近存在一类不编码氨基酸的基因表达调控序列,这些序列能上调或下调特定基因表达。研究发现栽培稻中出现频率高的序列倾向于促进SPP的增加,且在热带栽培稻中该序列频率高于温带栽培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频率的调控序列不属于SPP相关基因的等位基因 B、频率高的调控序列可能上调或下调SPP相关基因的转录 C、栽培稻的进化仅受人类育种影响,与环境选择无关 D、该研究为定向提高温带栽培稻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
18、利那卡韦是一种新型抗HIV长效注射药物,它通过与病毒衣壳蛋白结合,阻止病毒在入侵细胞时打开衣壳释放其遗传物质等,从而抑制其在人体内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IV的表面蛋白可特异性识别辅助性T细胞 B、利那卡韦是一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C、使用该药物后能有效阻止HIV进行逆转录 D、该药物可有效阻断HIV在高危人群中传播
-
19、某患者出现易口渴、大量饮水、饭后困倦等症状,医生为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监测空腹状态和口服定量葡萄糖后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可能是胰岛素敏感度下降 B、若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水平升高不明显,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C、若患者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使用抑制葡萄糖重吸收的药物有利于控糖 D、若患者胰岛B细胞受损,注射胰岛素有助恢复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
20、生物松耕是利用生物作用代替机械松土的一种生产方式。有研究表明,轮作萝卜等深根系作物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机械松土相比,生物松耕的优势不包括( )A、可提高农产品的碳足迹 B、避免单一作物消耗土壤养分 C、能够实现土壤的自然改良 D、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