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冲冷水澡。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2、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
3、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体温维持在38 ℃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4、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5、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
6、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
-
7、人在遇到危险等紧急情况下会出现心率加速、呼吸频率加快、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的现象,这与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有时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紧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说明体液调节持续时间较长
-
8、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调节、调节、调节,其中作用最迅速、准确的是(填图中序号)。(2)、图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有和。(3)、图中②体现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为。
-
9、 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答出4点即可)。
-
10、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2)、如图所示,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方式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 , 引起钙通道打开,
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方式释放。
(3)、胰岛素通过促进、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胰岛细胞分泌的能升高血糖,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4)、2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填序号)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②胰岛素分泌障碍 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B细胞损伤 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5)、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节律。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的特点,而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
11、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其细胞外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0 000倍,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下图1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斯他林和贝利斯剪取狗小肠并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发现提取液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胰腺中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人体内需要胰腺源源不断地分泌胰岛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的原因是。
(2)、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ATP作为 , 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进而触发 ,使胰岛B细胞兴奋,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
(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GLUT4,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引起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 -
12、 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多 C、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高 D、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生的热量减少
-
13、 下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 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
-
14、 下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饭后半小时,图中激素②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A细胞分泌的 B、胰岛素在内环境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高效性 C、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但二者发挥的作用不同 D、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和神经的调节
-
15、 下列有关糖代谢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相抗衡作用共同维持人体血糖的稳定,不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当①+②+③>⑤+⑥+⑦时,人就会患糖尿病
-
16、 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对应的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垂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内分泌物作用的靶器官 C、胰腺也不含有导管,但能分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负反馈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
-
17、 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下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兴奋,再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H分泌增加,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2)、当血液中的TH浓度增高时,会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TH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该过程中,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有。(3)、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TH进入垂体细胞内,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
-
18、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C、胰岛B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A细胞的潜能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
19、 如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
-
20、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机体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