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a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关系,图b表示某生物同一个体(2n=4)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b甲细胞处于图a中的CD段,即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B、图b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将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C、图b丙细胞处于图a中的DE段,该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 D、图a中BC段时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 2、下列关于生物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体内干细胞与肝脏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核酸和蛋白质种类也不完全相同 B、病毒含1种核酸、4种含氮碱基、4种核苷酸;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含2种核酸、5种含氮碱基、8种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部分蛋白质可以作为运输物质的载体。这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均能产生水;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还能消耗水
  • 3、下列实验中有关酒精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鉴定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D、解离根尖: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盐酸等量混合
  • 4、下图为植物细胞呼吸的部分反应过程示意图,图中NADH可储存能量,①、②和③表示不同反应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和③发生在线粒体 B、③中NADH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参与了水的形成 C、无氧条件下,②③不能进行,①能正常进行 D、无氧条件下,①产生的NADH中的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 5、某河流受到污染后,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关于蓝细菌和绿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含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功能都相同 B、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DNA复制都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供能 D、细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
  • 6、生物兴趣小组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将菠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后过滤。在滤纸条上画滤液细线后插入层析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滤纸条上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B、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C、加入碳酸钙是为了充分研磨 D、滤纸条上由下至上第2条色素带是黄绿色的叶绿素a
  • 7、为探究施肥方式和土壤水分对微生物利用秸秆中碳的影响,采集分别用有机肥和含等量养分的化肥处理的表层土壤,再添加等量玉米秸秆,在适宜水分或干旱胁迫条件下培养。源于秸秆的CO2C(表示CO2中的C)排放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形式是。碳循环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中完成,体现了全球性。
    (2)、追踪秸秆中碳的去向可采用法。
    (3)、无论在适宜水分还是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填“化肥”或“有机肥”)更能促进秸秆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4)、秸秆用于沼气工程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秸秆还可在沙漠中用于防风固沙,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为的形成创造条件,有利于植被形成,逐渐提高生物多样性。
  • 8、顺向轴突运输分快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跨膜蛋白L)和慢速轴突运输(主要运输细胞骨架蛋白)两种,都以移动、停滞反复交替的方式(移动时速度无差异)向轴突末梢运输物质。用带标记的某氨基酸(合成蛋白A和B所必需)分析蛋白A和B的轴突运输方式,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蛋白A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 C、轴突运输中,胞体中形成的突触小泡与跨膜蛋白L的运输方向不同 D、在单位时间内,运输蛋白B时的停滞时间长于蛋白A
  • 9、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 ,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色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的存在。
    (2)、一般选用葡萄、梨等作为还原糖检测的生物材料,原因是①;②
    (3)、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 , 用其染色时,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
    (4)、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的正确方法是。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使用量只有4滴,而不能过量,原因是
  • 10、下面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不能称为一个生命系统的是(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图示生物的显著特点是 , 它必须依赖才能生活。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填字母)。D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含有
  • 11、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玻片应向方移动。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为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为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
  • 12、下图表示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比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水 B、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比例,则A是核酸 C、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很可能是氧元素 D、如果该图为组成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A在地壳中一定存在
  •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千古名句让我们仿佛感受到稻田生态系统中蓬勃的生命现象。下列与其相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 B、水稻和青蛙都具有器官和系统等结构层次 C、稻田中所有的水稻和青蛙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D、稻田中的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 14、饺子原名“娇耳”,是中国的传统面食。现欲鉴定猪肉饺子中含有的有机物种类。下列鉴定的物质与使用试剂及实验现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淀粉—碘液——蓝色 B、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一绿色 C、还原糖一斐林试剂—砖红色 D、脂肪一苏丹Ⅲ试剂—橘黄色
  • 15、下列关于蓝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蓝细菌细胞中无叶绿体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 D、蓝细菌与酵母菌都有染色体
  • 16、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A、鉴定淀粉时,直接把碘液加入到淀粉样液中 B、鉴定蛋白质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祥液中 C、鉴定还原糖时,注入新配制斐林试剂摇匀后,60℃水浴加热 D、鉴定脂肪时,在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染液后,直接进行观察
  • 17、在生物组织的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材料选择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较多糖,可用于鉴定还原性糖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 18、“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科研小组欲分离和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处理,图1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注意无菌操作,下列需要灭菌处理的有_______。
    A、土样 B、培养基 C、接种环 D、涂布器
    (2)、图1中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从物理性质分析,甲培养基和乙培养基的区别是乙没有添加。①处菌落的周围没有透明圈,可能是(同化类型)型杂菌,为获得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应挑(填序号)处的菌落接种到乙培养基。用细菌计数板计数乙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结果一般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结果。
    (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获得可产脂肪酶的A、B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4)、科研小组检测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时,经鉴定发现筛选到的菌落中既有真菌又有细菌。真菌和细菌的本质区别是 , 如果需要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真菌菌种,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来排除细菌。为统计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将1mL土壤浸出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3个平板,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9、53、51、2、7和5,据此可得出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活菌数为个。
    (5)、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超过1kg,过量的垃圾会侵占大量的土地,同时污染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尽量减少垃圾的生成 B、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禽畜和鱼类的食物,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D、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
  • 19、某沿江城市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禁止进行商业开发,并在湿地核心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目前该江边湿地已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图1是该江边湿地的剖面图,图2是该湿地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江边划为湿地保护区人工种植芦苇等植物会导致群落发生演替,江边不同水深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属于群落的结构。
    (2)、图2中B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碳在A→B间以形式流动。“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CO2排放总量,达到CO2相对“零排放”。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的特点。
    (3)、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E的食物构成中取食D的比例为1/3时,E的生产量为22kg,若A的生产量保持不变,当E的食物构成中取食D的比例调整为1/2时,E的生产量为。(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
    (5)、挺水植物的生长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水鸟在水边起舞以吸引异性,这属于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的功能。
  • 20、科研人员发现,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层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图2为底栖小动物和底层鱼类之间的能量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生物群落区别于其他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2)、图1中底栖小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图2中分解者利用的是(具体生物)所同化的能量,B表示能量的含义是
    (4)、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底栖小动物向底层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填“一定”或“不一定”)为10%~20%,理由是
    (5)、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层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说明食物链有作用。
    (6)、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图3表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其中y反映稳定性。核污染水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y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