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可以用群落中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来表示。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长白山苔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长白山苔原带的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群落和小叶章——牛皮杜鹃群落的一定区域内放置开顶式增温箱,3年后检测各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群落
处理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群落
对照
0.79±0.001
增温
0.78±0.002
小叶章—牛皮杜鹃群落
对照
0.73±0.001
增温
0.66±0.006
A、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接近1,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 B、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受物种数目和各物种种群密度的影响 C、群落中各种生物数量分配越均匀,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 D、增温显著提高了长白山小叶章—牛皮杜鹃群落的丰富度 -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细胞,进而诱发局部红肿的炎症反应,在一些病毒感染患者体内,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机体会启动“炎症风暴”,以细胞的过度损伤为代价对病毒展开攻击,人体可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防止炎症反应过强导致的正常细胞损伤,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和垂体细胞内相应受体结合,与乙酰胆碱共同防止“炎症风暴”的出现 B、如果炎症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之间发生正反馈调节会导致“炎症风暴”的产生 C、“炎症风暴”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过强导致的 D、巨噬细胞、T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分泌的乙酰胆碱不属于神经递质
-
3、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催眠性静脉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有较强抑制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神经组织为材料,检测依托咪酯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和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甲组仅进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存在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两种释放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A1
A2
A3
B1
B2
B3
依托咪酯浓度(μmol/L)
0
0.4
4
0
0.4
4
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ol/mg·min)
谷氨酸
0.26
0.28
0.29
1.31
1.22
1.12
γ-氨基丁酸
0.23
0.24
0.24
0.63
0.63
0.6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并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B、依托咪酯能抑制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对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无影响 C、在钙依赖型的递质释放途径中,依托咪酯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强于对γ-氨基丁酸 D、注射依托咪酯起效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此时肠胃蠕动加快,支气管舒张 -
4、进化拯救指生物种群面临致死环境胁迫时,能够通过适应性进化摆脱灭绝命运的过程。下图为某种群由温和环境到胁迫环境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字母代表不同阶段,方框内点的不同形状代表不同表型,点越多代表该种群数量越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由A阶段发展到B阶段,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B、温和环境中,协同进化导致A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C、B阶段种群中虽然含有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但仍可能会灭绝 D、种群由C阶段发展到D阶段,可能出现了新的可遗传变异
-
5、某玉米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不育基因(ms)对雄性可育基因(Ms)为隐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系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此品系为保持系。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种易位双杂合品系(染色体异常不影响雌配子育性),其染色体和相关基因如图1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6、9分别表示6号和9号染色体,69表示9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6号染色体上,96表示6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9号染色体上
A、图1个体经过减数分裂会产生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雌配子有3种 B、图1个体作为母本与染色体正常的杂合雄性可育植株杂交,子代中可出现图2所示个体 C、若图2个体能作为保持系,则含有69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D、若图2个体能作为保持系,则其自交子代中会有1/4仍为保持系 -
6、用32P标记基因型为AaXBY的某一精原细胞所有染色体DNA的两条链,让其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分裂,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类型如图1。其中某个细胞(M)中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所示,此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属于类型丙,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互换 B、形成M至少经历一次甲类型细胞所处时期、一次胞质分裂 C、与M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的另一同期细胞可能有3条含32P的染色体 D、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培养液中会出现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
7、高等植物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运输至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胞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H+—蔗糖同向运输载体,②表示H+—ATP酶,③表示载体蛋白,韧皮部薄壁细胞内能积累高浓度的蔗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胞间连丝运输蔗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蔗糖经①运输至伴胞内不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C、②作为运输H+的载体,也提供ATP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 D、蔗糖经③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中,③的构象发生改变
-
8、细胞更生是指通过干预手段实现衰老细胞年轻化、重现细胞活力的过程。研究者鉴定出一系列促更生因子,其中SOX5蛋白为全新、强效的更生因子,该蛋白可通过靶向激活HMGB2的表达来重塑衰老细胞、重启细胞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X5蛋白可能在不改变细胞身份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细胞更生 B、敲除细胞中SOX5基因或HMGB2基因,细胞可能表现出加速衰老 C、在老年个体体内不存在表达SOX5基因或HMGB2基因的细胞 D、若细胞处于年轻化进程中,有丝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中端粒可能不缩短
-
9、内质网在整个细胞质中混杂延伸,与其他细胞器形成丰富的接触。研究发现,内质网的不同蛋白分别优先与不同的细胞骨架群体相互作用,调节其他细胞器在胞内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通过内质网来调节细胞器的分布与细胞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的形态 C、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核糖体,内质网参与其合成和加工 D、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
10、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目的基因序列。使用该技术,需要向细胞加入两种组分:向导RNA(用于和目的基因中待编辑的序列相结合)、核酸酶Cas9(用于识别并切割待编辑的序列,造成DNA双链断裂)。断裂后的DNA在细胞中发生修复,这就很容易造成目的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实现基因编辑。大薯D蛋白是大薯体内重要的贮藏蛋白,在人体内表现出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我国科研工作者设计并构建了基因编辑载体(载体关键组分如下图所示),并利用此载体编辑大薯D蛋白基因以开展后续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基因编辑载体,需要将U启动子、向导RNA序列、T启动子、Cas9基因分别连接入农杆菌的 , 形成重组DNA分子。上述载体的设计,一定需要利用D蛋白基因序列信息的是。(2)、T启动子选用限制酶BclI切割、载体选用限制酶BglⅡ切割以后,两者能顺利连接,原因最可能是。(3)、采用单酶切后进行连接反应,T启动子容易出现正向连接(图中箭头向右,目的基因正常转录)和反向连接(图中箭头向左,目的基因无法转录)两种情况。选用引物(填序号)进行扩增可以鉴定出正向连接的情况,原因是。(4)、基因编辑载体成功构建并导入大薯细胞后,在分子水平如何检测D蛋白基因的编辑是否发生?试简要说出检测思路。
-
11、干旱胁迫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作物产量。脱落酸(ABA)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研究人员使用远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植物叶片表面温度的微小差异,成功筛选出拟南芥突变体doil,并在干旱条件下利用野生型(WT)和doil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a、图b所示。NCED3基因是AB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ACTTN基因是拟南芥的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表达量在不同组织和生长阶段中保持稳定。
回答下列问题:
(1)、ABA会引起植物 , 减少水分散失,进而抵抗干旱胁迫:与此同时,叶片表面蒸发散热减弱,叶片表面温度会。(2)、图b中ACTIN基因表达量作为对照的意义是(答一点)。(3)、综合上述信息分析,突变体doi能否适应干旱的环境?(填“能”或“不能”),原因是。(4)、若要从大量材料中快速初筛得到抗干旱的植株,你的思路是。 -
12、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现,作物灌浆期遭受高温胁迫风险加大。为探究外源海藻糖(TRE)是否可以缓解小麦的高温损伤,某研究小组以泛麦5号小麦为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测定了小麦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光合特性等数据,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A
喷施适量清水
B
_____
C
喷施等量10mmol·L-1 TRE+灌浆期高温胁迫
D
喷施等量15mmol·L-1 TRE+灌浆期高温胁迫
E
喷施等量20mmol·L-1 TRE+灌浆期高温胁迫
(1)、实验中,B组的处理是 , 设置该组的目的是。(2)、研究表明,喷施浓度为的TRE更有利于缓解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为。(3)、丙二醛是植物细胞中自由基与膜脂发生过氧化反应的产物之一、结合图c分析,高温胁迫有可能加速了小麦细胞的衰老,其判断依据是。(4)、比较喷施TRE组与A组、B组的产量,若出现 , 则证明喷施TRE有利于缓解小麦的高温损伤。 -
13、Otoferlin 是由OTOF基因编码的一种跨膜囊泡蛋白,主要在耳蜗内毛细胞中表达,在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OTOF基因发生突变,会使人类思上遗传性耳聋DFNB9.图a为某个DFNB9的患者家系图,研究人员对患者家系部分个体的OTOF基因进行了测序,特定位置的测定结果如图b所示。不考虑新的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图b
个体
测序结果
Ⅱ-4
TCG、TCA
Ⅲ-1
TCA
Ⅲ-2
TCG、TCA
Ⅲ-4
TCG
Ⅲ-5
TCG
(1)、DFNB9的遗传方式为 , Ⅲ-2的基因型为(基因用A/a表示),(2)、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患DFNB9的概率为。(3)、耳蜗内毛细胞含有突触小泡,在受到声音刺激时,可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实现听觉信号的传递,过程如图c所示,根据上述信息,OTOF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耳聋的原因是。(4)、请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一种治疗DFNB9的思路。 -
14、稻田在全生产周期多次排出以氮、磷等有机污染为主的污水,污水经生态渠塘处理达标后再排到河道(图a)。研究人员为探究适用于某地生态渠塘的挺水植物,模拟稻田灌区污水条件开展研究,单一种植等量的水葱、美人蕉和鸢尾植株,每隔6天测量污水中的总磷和氨氮(指NH3和NH的氮)的去除率(以初始含量为标准),结果如图b、c所示。(1)、利用生态渠塘净化污水主要依赖于该系统的能力。种植挺水植物能抑制藻类等过度生长,使水体透明度大幅提高,原因是种植的挺水植物可以。(2)、生态渠塘中装设太阳能曝气机,通过叶轮旋转将表层水输送到底层,更有利于治污的原因是。(3)、研究人员优选水葱作为单一种植条件下的净水植物,理由是。(4)、从提高生态渠塘的稳定性角度考虑,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
15、茄子是人们喜欢的蔬菜,不同颜色的茄子营养成分和口感有所不同,如紫色茄子富含花青素,青色茄子水分含量更高。茄子果皮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和青色,控制紫色和青色的基因分别是E和G。研究人员在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如下两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合
亲本
F1
F2/株
紫色
青色
白色
一
紫色×青色
紫色
173
58
二
白色×紫色
紫色
157
38
13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E对基因G的效应起到抑制作用 C、实验中杂合紫色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 D、实验二的F1与F2中G的基因频率相等 -
16、减数分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染色体端粒(富含碱基G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在核膜上的准确锚定,并沿着内核膜进行移动是减数分裂能正确进行的前提。在此过程中,DNA会被多种酶剪切为局部单链,并完成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和同源重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各表示一个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两个DNA分子上的基因相同或互为等位基因 B、端粒DNA序列富含碱基G的特点,有利于维持端粒结构的稳定 C、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互换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D、端粒准确锚定在内核膜上发挥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Ⅱ的前期
-
17、GPC3是肝癌细胞等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一类硫酸类肝素糖蛋白,参与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研究人员利用表面携带抗GPC3抗体的CAR-T(经改造的T细胞)进行小鼠的抗肝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AR-T可由T细胞经基因工程改造和细胞工程培养后获得 B、由于CAR-T膜表面携带GPC3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 C、与大体积肿瘤小鼠相比,CAR-T疗法对小体积肿瘤小鼠疗效更显著 D、用于人类肝癌治疗时,为避免免疫排斥,应从病人体内获取T细胞进行改造
-
18、溶酶体内特殊的酸性环境(pH≈5.0)是多种水解酶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溶酶体膜上的V-ATPase蛋白和TMEM175通道蛋白对酸性环境的维持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不能自由通过溶酶体膜体现了磷脂双分子层的屏障作用 B、溶酶体内的H+浓度高于膜外时,TMEM175通道蛋白开始工作 C、V-ATPase 蛋白和 TMEM175 通道蛋白在运输H+时的方式不同 D、敲除TMEM175通道蛋白基因,可能降低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
19、某地老陈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该地酿制老陈醋的简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料通过蒸煮处理,可以杀死原料中大部分微生物 B、原料和“曲”混合进行酒精发酵前期需要适当通气 C、转为醋酸发酵时需适当降低温度,提高转化效率 D、熏醅、淋醋、陈酸等过程可使醋的风味更加独特
-
20、某地区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此“绿色荒漠”却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热带雨林的更高 B、生物碳库的功能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C、低温和干燥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土壤碳储量的维持 D、禁止开发该针叶林带,避免资源消耗,可增大当地的生态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