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长翅和残翅是两对性状。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中白眼残翅果蝇占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母本为杂合子 C、若F1残翅果蝇均为雄性,则F1雄蝇中长翅:残翅=1:1 D、若F1白眼果蝇均为雄性,则F1雄蝇中红眼:白眼=3:1
-
2、提高骆驼产奶量现已成为提升骆驼产业竞争力和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某科学家利用低温保存的骆驼胚胎进行移植并获得成功,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A和C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引起A和C超数排卵 B、图中受体雌性C一般可采用普通骆驼 C、图中①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培养液中共同培养 D、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鉴定性别
-
3、铁皮石斛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生物碱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某小组利用铁皮石斛新生芽诱导培育拟原球茎(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PLBs质量、生物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铁皮石斛新生芽培育PLBs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实验器械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C、上述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新生芽脱分化形成PLBs的过程需要光照 D、实验过程中要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
-
4、沙果中的有机酸、维生素含量较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人们对其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出了沙果果酒、果醋等发酵产品。下列有关制作过程或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制作产品
有关制作过程或原理的分析
A
沙果果酒
发酵过程中及时拧开发酵瓶盖为发酵提供充足的空气
B
沙果果酒
发酵瓶大约留1/3的空隙,避免产生气体导致发酵液溢出
C
沙果果醋
在O2和糖源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
D
沙果果醋
发酵温度为30~35℃时较适宜,该温度有利于醋酸菌生长繁殖
A、A B、B C、C D、D -
5、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提取的细胞 B、一般认为,精原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C、iPS细胞除了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还可由已分化的T细胞和B细胞诱导转化而来 D、由iPS细胞产生的特定细胞,可以在新药的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
-
6、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都是自然菌种 B、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依赖于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C、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D、以乙醇为底物进行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
-
7、泡菜口感爽脆伴有清香,是很多家庭的必备菜肴。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陈泡菜水”容易滋生杂菌,不能用来制作泡菜 C、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由食盐含量过高导致的 D、泡菜越软烂说明发酵越彻底,泡菜品质越佳
-
8、人类某遗传病的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A、唐氏综合征 B、猫叫综合征 C、苯丙酮尿症 D、青少年型糖尿病
-
9、DNA甲基化会导致表型的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会诱发基因突变而出现新基因 B、DNA甲基化引起的表型改变可遗传给后代 C、DNA甲基化不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 D、DNA甲基化可能会降低基因的转录水平
-
10、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D、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11、泡菜和腌肉等腌渍食品可以长期保存,主要原因是高盐或高糖可以( )A、提供营养物质,使食品保存时间长久 B、使微生物失水死亡,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C、隔绝空气中的O2 , 保持食品新鲜 D、保持蛋白质活性,保证食品新鲜
-
12、铊是一种稀散金属,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的与细胞膜上的K+转运载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铊能破坏线粒体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进入神经细胞时会消耗ATP B、铊会影响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C、铊只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D、铊可能会造成线粒体涨破,影响能量代谢
-
1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有利于合成ATP B、吞噬细胞依赖溶酶体吞噬消化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C、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基粒有利于光合色素附着 D、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14、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N标记的是( )A、脂肪和淀粉 B、DNA和RNA C、胰岛素和性激素 D、麦芽糖和氨基酸
-
15、 孔雀石绿(简称MG)是广泛使用的有机染料,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容易引起土壤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高效的MG降解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知MG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图中1~M是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的配制:MG降解菌富集培养基成分的特点是。过程I~Ⅲ中需要无菌操作的是 , 在无菌操作中,为避免被杂菌污染,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答出2点即可)。(2)、MG高效降解菌株的富集:如图所示,将1.0g土样接入含上述配制好的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天,此操作的目的是.(3)、MG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和纯化:过程Ⅲ所利用的接种方法是。在过程Ⅱ中重复次数为3次,在过程Ⅲ中三个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数量分别是142、163、154,则推测A中细菌的数量为个/mL。(4)、MG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将纯化获得的菌种接种于含过量MG的固体培养基(其他营养成分等适宜)上,鉴定目的菌的原理是。
-
16、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所示某科研团队运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酶可以分解X-ga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目的基因时,首先提取新冠病毒的RNA,再通过过程获得cDNA(互补DNA),并可借助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图中的片段,PCR的原理是 , 其中引物的作用是 , 若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扩增n代,则共消耗对引物。(2)、图中过程①有两种限制酶选择方案(注:图中几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末端不同):方案一:选用BamHI一种限制酶:方案二:选用两种限制酶: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原因是既能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又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正向连接。(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之前,需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须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 , 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
-
17、 我国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只有双母亲来源的孤雌小鼠和双父亲来源的孤雄小鼠,实现了哺乳动物的同性繁殖。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卵细胞转化成phFSC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过程: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的气体条件是。(2)、要培育孤雄小鼠需要将精子和具卵细胞细胞核特点的ahESC同时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在对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时,除了显微操作外还可以采用(至少答出两种)等方法处理,得到的重构胚通常需要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3)、利用胚胎分割的方法对乙进行处理得到了多只孤雄小鼠,在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
-
18、 每年入冬,大量的红嘴鸥就会迁徙至我国南方的某湖泊越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鸟。图Ⅰ是该湖泊部分食物网简图,图Ⅱ是该湖泊中能量流经食物链上底栖动物的示意图,a~d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的食物网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 红嘴鸥处于第营养级。(2)、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Ⅱ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在图Ⅱ食物链上,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鱼2体内,原因是。(3)、红嘴鸥为人们提供了旅游观赏资源,红嘴鸥栖息的湖泊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
19、 下图是“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几个重要操作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④ B、图①的原理是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 C、图①需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便于DNA的析出 D、图④操作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充分振荡,可观察到颜色变蓝
-
20、 双向启动子可同时结合两个 RNA聚合酶来驱动下游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构建了下图所示的表达载体,以检测双向启动子作用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 B、为连入GUS 基因,需用SalI和SphI酶切已整合了双向启动子及LUC基因的质粒 C、在培养基中添加壮观霉素可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微生物受体细胞 D、可通过观察是否出现荧光和蓝色物质确认双向启动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