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科研人员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用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的具体操作如图1,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原生质体密度对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1)、图1中①过程通过酶解法去除获取原生质体,并向三白草和鱼腥草细胞酶解液中分别加入红、绿荧光色素(带荧光色素的原生质体仍能融合和再生)。过程②利用化学诱导剂诱导融合,随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选择带的杂种原生质体。
    (2)、由图2可知,促进三白草和鱼腥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最适密度为个/mL。
    (3)、通常情况下,能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为判断融合体对动物免疫力的影响,科研人员取同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组别

    A组

    B组

    C组(空白对照组)

    实验处理

    三白草和鱼腥草杂种愈伤组织的蒸馏水提取物

    三白草和鱼腥草直接混合后的蒸馏水提取物


    每天一次等量灌胃,连续一周,检测各组小鼠的胸腺重量

    ①表格中C组的实验处理为

    ②若实验结果为 , 则支持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配伍提前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油脂高产的四尾栅藻,是获取生物柴油的新途径。科学家欲从紫苏中提取DGAT1基因(催化油脂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到四尾栅藻细胞,获得转基因油脂高产的四尾栅藻,质粒pCAMBIA与PCR扩增出的DGAT1酶切位点如图所示。现有BamHⅠ、BglⅡ、EcoRⅠ三种限制酶,它们识别并切割的碱基序列分别为BamHI:5'—GGATCC—3',BglⅡ:5'—AGATCT—3',EcoR I:5'—GAATTC—3'。已知启动子往往具有物种特异性,质粒pCAMBIA中EcoRI酶切位点与BamHⅠ酶切位点间的最短距离为600bp。用BglⅡ酶切割DGAT1,BamHⅠ酶切割质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进行PCR时,需要在两种引物的3'端添加限制酶Bgl Ⅱ的识别序列 B、在载体pCAMBIA 质粒中插入紫苏DGAT1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紫苏的启动子 C、重组质粒若只考虑两两连接,可得到4种大小不同的连接产物 D、用EcoR I酶对不同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正确连接的重组质粒酶切产物长度为2400bp和800bp
  • 3、 多溴联苯醚(分子式C12H5Br4O,简称BDE-47)是一种电子垃圾分解后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毒害。为了提高好氧细菌的降解效率,将GB-2细菌内获取的BDE-47降解基因导入WT-G受体菌,构建成基因工程菌1、2、3,如图是对三种菌相关基因的电泳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工程菌2为降解BDE-47能力强的目的菌株 B、从GB-2细菌内获取的BDE-47降解基因可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 C、将含有BDE-47降解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WT-G受体菌时,用Ca2+处理会增大导入率 D、若要增加筛选GB-2细菌的可能性,应从多溴联苯醚污染区取样并进行菌体培养
  • 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常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过程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过程③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反应进行特定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D、需要给小鼠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免疫排斥
  • 5、 科学家用紫外线照射板蓝根原生质体,使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将处理后的板蓝根原生质体与油菜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了只含一条板蓝根染色体和油菜全部染色体的非对称杂种植株,该过程运用了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提高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细胞工程 B、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降低了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 C、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D、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培养,以防杂菌污染
  • 6、 盖塔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能感染多种脊椎动物。研究发现E2蛋白是该病毒囊膜的主要成分,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实验人员将编码E2蛋白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制备E2蛋白,并用纯化的E2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涉及的技术有胚胎移植、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B、使用纯化的E2蛋白免疫小鼠的目的是大量获得抗E2蛋白的抗体 C、选择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的原因是该细胞具有全能性 D、选择培养基上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分泌所需抗体
  • 7、 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在分类学上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形态各异,多营腐生生活,少 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危害寄主,与颤蓝细菌一样没有叶绿体。下列有关黏菌和颤蓝细菌的说 法错误的是 ( )
    A、黏菌和颤蓝细菌中都存在DNA和RNA B、营寄生生活的黏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宿主细胞提供 C、黏菌和颤蓝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黏菌的异养生物,颤蓝细菌是自养生物
  • 8、 下图为多种生物(或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衣藻有叶绿体,有眼点和能运动的鞭毛,所以衣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动物 B、蓝细菌和乳酸菌、醋酸菌、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 C、图示所有细胞或结构都含有DNA和RNA,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和蓝细菌一样,都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所以都是原核细胞
  • 9、乳酸菌经溶菌酶和洗涤剂处理后,其拟核DNA会缠绕在细胞壁碎片上,静置一段时间后,质粒将分布在上清液中,我们由此初步获得质粒DNA.下图为用限制酶处理所提取的产物并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以洋葱为材料提取DNA时可加入预冷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95%),以使蛋白质等物质析出 B、可将提取的DNA溶于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沸水浴5min进行鉴定 C、图中用限制酶Ⅰ和Ⅱ分别处理提取的产物所得到的电泳结果,说明未提取到质粒 D、溶菌酶能破坏乳酸菌的细胞壁,但不会破坏蓝细菌的细胞壁
  • 10、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不同,如图表示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能生长

    能生长

    能生长

    不能生长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 11、 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是从小鼠的脾中提取的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能产生所需抗体 C、①促进细胞融合可利用灭活的病毒,不可以利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 12、 稀释涂布平板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锅中取出的培养基应趁烫时倒平板,如此可对培养皿灭菌 B、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用此法估测的数值往往偏小,应以菌落数最多的平板计数为准 D、稀释平板涂布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纯化,可用平板划线法
  • 13、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纤维素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研究人员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再接种土壤浸出液,准备从土壤中筛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图表为平板上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菌种

    菌落甲

    菌落乙

    菌落丙

    菌落丁

    菌落直径:C(mm)

    5.8

    4.1

    7.4

    3.1

    透明圈直径:H(mm)

    8.4

    7.6

    9.1

    8.0

    H/C

    14

    1.9

    1.2

    2.6

    A、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土壤浸出液不需要 B、图示操作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 C、培养基的pH需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图中菌落丁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 14、 我国科学家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液态厌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高效产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梭菌以CO、CO2为主要的碳源和能源,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B、乙醇梭菌是自养厌氧型细菌,其厌氧发酵的过程需要进行搅拌 C、通过该工艺高效生产清洁能源乙醇,可降低生态足迹 D、乙醇羧菌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发酵工程而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 15、 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米酒时需要先通气再密封,有利于酵母菌先快速繁殖再进行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B、仓库中稻谷的储存需要低温、无氧和潮湿的环境,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C、种植水稻时适时排水可以改善氧气供应来避免根系产生过多乳酸,造成水稻出现烂根 D、制作酸奶时将密闭发酵瓶放在摇床上不断振荡,使乳酸菌与氧气充分接触以促进发酵
  • 16、我国科学家已经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技术在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羊)中也获得了成功。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奶牛的简易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除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外,还涉及的技术手段有
    (2)、过程②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产生后代丁牛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早期胚胎进行移植时,是否需要进行免疫排斥检测?(填“是”或“否”)。不考虑变异,与甲牛相比,出生后的丁牛细胞的遗传物质(填“完全改变”“部分改变”或“完全不变”)。
    (4)、牛在自然情况下,胚胎虽然最早可在发育到8~16细胞阶段时进入子宫,但为了提高移植后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在实践中通常用发育到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前需要对代孕母牛进行处理,才能使胚胎正常着床。
  • 17、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大多数突变影响CPV的抗原性和宿主范围,关键性位点的突变可能对现有诊断方法造成影响,因此对抗CPV的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助于相关疾病抗体诊断试剂的研发。利用小鼠制备抗CPV的VP2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向小鼠注射的物质是CPV的VP2蛋白,其目的是;图中步骤(填序号)  也使用了该物质。
    (2)、图中X细胞是细胞。请写出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的X细胞的生长特性:
    (3)、步骤③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是;选择能够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进行和抗体检测。
    (4)、步骤⑤中向小鼠注射的是 , 通过培养后,可从小鼠的腹水中获取大量的抗CPVVP2蛋白单克隆抗体。
    (5)、抗原一般是大分子,包含多个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化学基团——抗原表位。VP2蛋白是CPV抗原中的一个抗原表位,若实验过程中VP2蛋白出现部分结构改变,则经VP2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中分离出的单克隆抗体无法抑制CPV的增殖,但从经CPV免疫的小鼠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能抑制CPV的增殖,原因可能是
  • 18、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产草量高,含丰富的动物必需氨基酸,被誉为“牧草之王”。某地盐碱胁迫影响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科研人员从紫花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耐盐碱的根瘤菌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代表相应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称取的1g根瘤(填“能”或“不能”)进行灭菌处理。上述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接种方法是。科研人员发现从盐碱地紫花苜蓿根瘤中成功筛选分离出耐盐碱的根瘤菌的概率更高,主要原因是
    (2)、YMA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分离和计数根瘤菌,步骤④中还需要同时培养一个平板做对照,以确定YMA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若图中YMA培养基培养后分别长出了165、169、161个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根瘤中约含根瘤菌个。
    (3)、Ashby培养基也称阿须贝氏无氮培养基,Ashby培养基中应含有等基本营养物质。与YMA培养基相比,改良的Ashby培养基中的含量应更高,以更好实现筛选耐盐根瘤菌的实验目的。
  • 19、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中水稻在生长期时由小龙虾的排泄物提供养分,稻田收割后的稻草可以作为深层覆盖物以增加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减少了人工有机肥的投入。由于小龙虾的捕食作用,该模式中病虫害明显减弱,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提高,促进了小龙虾的养殖,给人们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意可知,小龙虾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主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原理(答出2点)。
    (2)、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单位:J·cm-2·a-1)。

    项目

    第一营养级固定

    第一营养级呼吸消耗

    第二营养级摄入

    第二营养级同化

    第二营养级呼吸消耗

    能量值

    1200

    480

    300

    172

    38

    ①经调查发现,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远大于1200J·cm-2·a-1 , 主要原因是

    ②据表可知,第二营养级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为J·cm-2·a-1这部分能量属于第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螟虫是一种水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中防治螟虫的意义是
  • 20、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换过程如图甲所示。该绿色植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磷酸甘油酸是一种三碳化合物,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 , 过程②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2)、B~C段,限制该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若降低温度,则B点会向(填“左”或“右”)移动。
    (3)、C~D段,0.40%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速率继续上升,原因是
上一页 541 542 543 544 5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