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蟒河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东南40公里处,面积约58平方公里,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还有濒危程度几乎与大熊猫相同,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还有麝、金雕、金钱豹及山白树、领春木、青檀、兰草、山萸树、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保护区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决定这些植被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答两点);这种分层现象对于金雕、金钱豹等动物具有的意义是
    (2)、猕猴、黑鹳等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山白树、领春木、青檀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可直接流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填生物成分)中,能量在它们之间流动的形式是
    (3)、该保护区中的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原因是;保护区中的珍稀动植物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4)、该保护区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平衡是指
  • 2、 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其中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以及草鱼(以水草为食)、鲫鱼(以植物及浮游动物为食)、黑鱼(以其它小鱼为食)等鱼类。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和重金属废水污染,氮、磷、镉等元素超标。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属于第营养级。推断上述三种鱼中,的数量最少,原因是
    (2)、污染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鱼类因缺乏而大量死亡,此时将引发生态系统的调节,水质进一步恶化。
    (3)、种植有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的生态浮床可用于改善水体环境,原因是浮床植物能通过(写2点)等方式抑制藻类生长。有人提议,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以提高经济效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提议(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4)、除建造生态浮床以外,治理该段河流污染的措施还有
  • 3、 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省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扑灭。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群落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森林中植物在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这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有的植物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类植物主要生活在(填“上层”、“中层”或“下层”)。
    (2)、如果森林发生的是局部轻微火灾,反而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原因是(答两点),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森林大火过后,森林中许多动物的种群密度会降低,主要原因是
    (4)、严重火灾导致了森林中大部分植被被破坏,需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恢复。植树造林选择树种时应注意的事项有:(至少答两点)。
  • 4、 某淡水湖近年来水体中氮、磷含量超标,被上游有毒物质重度污染,水色发绿、水体浑浊,蓝细菌、绿藻频繁爆发。图1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该水体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质恶化后,湖泊自身的净化作用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原因是稳定性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2)、该湖泊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1中未表示出的成分是。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营养级Ⅰ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包括两部分。
    (4)、图2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 n的相对数值为
    (5)、利用鲢鱼、鳙鱼以蓝细菌为食,鲴鱼以粪便等有机碎屑为食的特性,研究人员向水体中投放鲢鱼、鳙鱼和鲴鱼尝试对水体中蓝细菌进行控制,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分析实验结果,在三周内能有效控制蓝细菌数量的方法是(填图中组别名称)。

    ②研究人员运用标志(记)重捕法对该湖泊内的鲴鱼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条,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数为60条。若因机械挤压造成已捕获的10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则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选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 5、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下图中“置位点”表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生态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 C、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都有一部分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 D、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6、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对于植物的进化是不利的 B、光照因素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 C、生态位分化后,各物种的生态位不再有重叠 D、大量砍伐红树植物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7、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甲所示,其中I、Ⅱ、Ⅲ、IV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D是Ⅲ中的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如图乙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Ⅱ表示生产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各生物之间以有机碳形式进行循环 B、图乙中的牛、羊可以用图甲中的生物B、C类表示,蜣螂可以用IV表示 C、草被牛、羊采食后再生能力增强,缓解种群数量下降,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D、若草原土壤受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沿食物链富集后在生物IV体内含量最高
  • 8、 2021年11月,“内江天冬”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天冬属于多年生草本攀援植物,雌雄异株,且雌性植株较少,以块根入药,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下列关于天冬种植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或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玉米+天冬”、“大豆+天冬”等粮药套种模式——群落镶嵌分布原理 B、育苗时人为调整雌株、雄株比例——调整种群性别比例,提高天冬种子产量 C、搭架使天冬藤蔓攀附,避免天冬相互缠绕——保证环境通风透光,增加产量 D、适时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 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多古诗文或谚语都与生物学知识联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物质的循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春来江水绿如蓝”,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描述的现象属于人的非条件反射
  • 1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
  • 12、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单子叶植物
  • 13、 某地区一种蚜虫生活在某种植物的体表,并从该种植物吸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B、该种蚜虫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 C、该种植物有高有矮,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蚜虫与这种植物具有互利共生关系
  • 14、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B、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C、某校园的草坪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
  • 16、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鱼遇到仔鱼过多时,会吃掉部分仔鱼,成鱼和仔鱼属于捕食关系 B、草原上分布的不同牧草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 D、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 17、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 18、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19、 森林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等,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 B、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影响 C、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群落演替速度但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 20、 下图中的A曲线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图中的B曲线可能代表的是(    )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 B、群落中生产者数量的变化 C、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 D、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
上一页 544 545 546 547 5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