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史料记载,英国的贝克修道院庄园法庭在1246—1249年受理案件共122件,其中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利的有92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有30件。1259—1261年阿尔里瓦庄园法庭受理案件共169件,其中涉及领主权益的为104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A、保障了庄园内部的平等 B、限制了西欧领主的特权 C、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D、调解了各庄园间的关系
-
2、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科学思维 B、与科学殊途同归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
3、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少了一项内容(见下表)。依据表中的史实判断,“姓名”应填( )
历史人物
生活年代:约466—511年
民族:日耳曼
建立王国时间:481年
姓名:_________
A、凯撒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理曼 -
4、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B、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C、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D、拜占庭帝国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5、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建立。这一年应标在时间轴什么位置( )A、A B、B C、C D、D
-
6、历史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笔记本上整理出下列内容:“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印度流域的种姓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由此可见该同学研究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人类文明多元多样 B、中国的青铜器精美绝伦 C、古希腊的文化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的法制独具一格
-
7、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的历史,下列涉及种姓制度的台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至高无上。” B、“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我掌管祭祀。”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上了国王的女儿,我们将步入婚姻殿堂。”
-
8、“在两河古文化的泥板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商业法律:欠债如何处理?借债要如何订约?债务的继承、财产的继承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材料中的“泥板文件”最有可能是( )A、埃及太阳历 B、《汉谟拉比法典》 C、《医典》 D、《罗马民法大全》
-
9、
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社团以“国家更迭、制度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国家更迭】
(1)请你完成夏、商、西周的更迭表。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都城
夏朝
A
禹
桀
阳城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B
纣
亳(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C
D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shào)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2)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周公旦”“召公奭”等人必须承担什么义务?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3)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感悟启迪】
(4)结合所学知识,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
10、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华文明的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域和外城组成。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关的玉器……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器、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城内还出上了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材料三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迄今为止,人们搜集和整理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史料(如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口述史料(如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图像史料等类别。请将以上史料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填写序号)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根据材料一说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归纳这些考古发现能够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中“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诸子百家”形成的特点。(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11、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古人化石和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右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在这里普遍出土了孔石斧、弧背石、夹砂红陶双耳罐、带嘴平底盂、腰檐陶釜和横条陶烧火架等磨制器具,还发现骨镞、骨鱼鳔、陶网坠等渔猎工具。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以及牛、鹿、猪、狗等动物遗骸。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
(1)、从材料一中图A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图B中的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山顶洞人在工具制作方面掌握了哪些新的技能?(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他们”生活在哪个流域?种植什么农作物?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饲养什么家畜?(4)、根据材料四,以生产工具为标志,指出马家浜文化遗址反映史前社会的哪一时代?请说明理由(注意史论结合)。 -
1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 B、《孟子》 C、《道德经》 D、《韩非子》
-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称赞我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 ( )A、郑国渠 B、邗沟 C、灵渠 D、都江堰
-
14、“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年度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 B、 C、 D、
-
1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史称“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换算成世纪年代可表述为( )A、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C、公元前10世纪50年代 D、公元11世纪40年代
-
16、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经测定,这类猿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这类猿人我们称之为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沂源猿人 D、山顶洞人
-
17、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学习古代某制度后,小赵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拔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取代?(2)、材料二思维导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下受封的诸侯需要承担什么义务?(3)、请结合所学知识,从A(地方政府)、B(皇帝)、C(郡守)、D(丞相)中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入材料三示意图。(填ABCD序号即可,每空填一个序号,多填不得分)①;②;③;④。
(4)、综合以上材料,围绕“制度创新”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8、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习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蒙德子、司马牛;穷苦子弟子路、颜回;家境富裕者子贡、冉有。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系统从设计建造之初到近代时期的2200多年历程中,人类活动始终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形成了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系统,完美应用了“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摘编自颜文涛等《探索传统人类聚居的生态智慧——以世界文化遗产区都江堰灌区为例》
材料三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并说说记录孔子思想学说的著作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的设计理念蕴含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政治主张。(3)、根据材料三,说说“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归纳该事件所呈现的特征。(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居民房屋复原想象图
材料二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三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1、图2房屋的名称,其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房屋是哪一个?两种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明起源的迹象,并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特征。 -
20、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指从一定立场或角度出发,对历史事物所持的看法。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B、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 C、秦始皇下令烧毁了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D、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