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已知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石灰石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10g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最多是______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2、

    化学项目组某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素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 , 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2)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只要一条即可)。

    (3)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4)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

    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填“能”或“不能”)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用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说明理由

    【总结与反思】

    (5)1663年,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 3、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
    (3)、若用装置C收集CO2 , 气体应从端进入(选填“a”或“b”)。
  • 4、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实验中装置B内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
    (2)、持续通入CO2 , 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
    (3)、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 5、阅读下列材料。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下图。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 , 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左下图。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右上图。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______(填字母,下同)。
    A、无定形碳 B、晶形碳
    (2)、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
    A、娱乐休闲 B、工业应用
    (3)、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同一温度下制备的碳气凝胶,在压强越大的情况下,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 6、《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碳和氧化锌在高温条件下冶炼锌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2ZnO+C__2Zn+CO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 , ZnO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 7、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了效应。
  • 8、如图为CO还原CuO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HCOOH__H2O+CO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B、此装置可节约药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CO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 9、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原理为S+2KNO3+3C=K2S+N2+3CO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S、C、N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KNO3作催化剂 D、该反应中只有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1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乙和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17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 11、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Accelerating Change”,意为加速变革,下列与水资源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约用水 B、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C、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纯水 D、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 1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易引起煤气爆炸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木柴燃烧更旺 D、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
  • 1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气体x与H2O转化为葡萄糖与O2 , 气体x是
    A、N2 B、Ar C、CO2 D、SO2
  • 15、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1)葡萄糖酸锌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 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 , 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入过量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4)Na2CO3NaHCO3溶液呈减性。

    【提出猜想】

    (1)溶质为NaOH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为(填化学式);               

    (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溶液

    生成

    猜想(4)不成立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CaHCO32=CaCO3+CO2+H2O , 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7、如图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装置回答。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为 (填序号);

    (3)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填“a”或“b”)导入。

  • 18、黄铜是以Zn为主要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 , 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蓝色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3)、固体D的成分有(填化学式)。
    (4)、步骤I、Ⅱ中均涉及的操作名称为 , 此操作和步骤Ⅱ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
    (5)、蓝色溶液A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 19、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将15gA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2)、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从混有少量B物质的A溶液中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 2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2)小明用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如图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7(填(用“<”“=”或“>”);

    (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A   BaCl2             B   HCl                  C   CuSO4            D   NaCl

    (4)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现象为

上一页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