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刚石“对顶砧”技术可“点水成冰”。在常温极高压条件下,水可形成密度更大的冰,原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过程中金刚石转化成了石墨 C、“热冰”和水所含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
  • 2、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下列化学用语能表示三个氮分子的是
    A、3N2 B、NH3 C、3N D、N3
  • 3、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精彩纷呈。下列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烟花燃放光芒绚丽 B、冰面被滑行留下划痕 C、冰壶刷冰后冰面形成水膜 D、冰球被击打在冰面快速滑动
  • 4、二氧化锰应用广泛,可作为除锈剂、氧化剂等。通过焙烧MnCO3可制取MnO2 , 发生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Δ__2CO2+XMnO2)

    (1)、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
    (2)、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23.0gMnCO3通过熔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 5、

    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

    (1)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________混合研磨(填物质名称)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________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有CO32-

    【质疑】

    (2)有同学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补做一个实验确认CO32-存在的结论: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数据记录】实验称取样品质量m1 , 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分别为 m2和m3 , 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

    (3)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要对试管进行加热,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B. 停止加热前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C. 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D. 可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 6、某化学小组围绕四氧化三铁展开主题学习。

    (1)、为防止低碳铁皮在空气中生锈,常用的方法为(答出一种)。
    (2)、方法二中获得A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3)、从产物成分组成角度分析,与方法二比较,方法一的不足之处是(答1点即可)。
    (4)、氢氧化氧铁(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 , 当A溶液①和A溶液②的质量之比为时,铁元素全部转化到Fe3O4中。
    (5)、纳米高性能Fe3O4可以实现高效催化分解水,其反应流程如图2所示,该过程中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过程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补充Fe3O4
  • 7、

    I、CO2的制取

    (1)组装一套便于添加稀盐酸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可控补给装置

    兴趣小组设计了水草缸的CO2可控补给装置如图2。如果关闭气量调节阀,可以观察到A瓶内的液面下降,最后石灰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推测出可控补给装置是否产生CO2 , 主要与A瓶内的(填“压强”或“温度”)有关。

    CO2能促进光合作用。为了水草更好的生长,确保CO2能够充分溶入水中,最好将CO2导管口放置于水草缸内的位置(填“1”或“2”或“3”)。

    II、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人们一直导找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所需的氧气。

    家庭获得氧气

    某品牌家庭制氧机是利用分子筛制氧,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3)分子筛制氧的过程(填“是”或“不是”)属于分解反应。

    (4)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相比,分子筛制氧优点的是

    III.空间站获得氧气

    基于下图所示原理,研制的氧气循环再生组件成功应用于我国天宫空间站。

    (5)反应①需要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气循环再生过程需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

  • 8、下列“实验目的和操作”与“化学原理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和操作

    化学原理或现象

    A

    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可溶于水后过滤,把滤液蒸发结晶

    食盐溶解在水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入洗衣粉,振荡观察泡沫多少

    软水中泡沫多,硬水中泡沫少

    C

    鉴别真黄金和“愚人金”(铜锌合金,淡金黄色):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变化

    黄金不变色,“愚人金”会变黑

    D

    配制波尔多液:容器用木桶或塑料桶,不能用铁桶

    因为配制时有热量放出,会使铁桶在空气中氧化

    A、A B、B C、C D、D
  • 9、A和B可发生反应:3A+2B=A3B2, , 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之和都是12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与y的比值可能为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

    反应前B的质量

    反应后A3B2的质量

    10g

    2g

    5g

    3g

    9g

    5g

    xg

    yg

    10g

    A、2:3 B、3:2 C、1:2 D、2:1
  • 10、对乙酰氨基酚,速效感冒胶囊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8H9NO2 , 用于退热、缓解中轻度疼痛,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由20个原子构成 B、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对乙酰氨基酚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 D、对乙酰氨基酚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9
  • 1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12、实验室常用如图甲、乙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小雪又设计了如图丙、丁的装置用于制取氧气,相关叙述合理是

    A、装置甲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防止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水冷凝后倒流 B、使用装置乙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需定期向烧瓶中添加二氧化锰粉末 C、关闭止水夹a并向下压丙中注射器的活塞,放手后若活塞回到原处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D、利用装置丁进行实验室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可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 13、纳米碳酸钙是指粒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碳酸钙颗粒。一种以石灰石为原料(主要成分CaCO3)生产纳米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窑中,焦炭作为燃料能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使石灰石充分煅烧。燃烧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
    (2)、消化池内,石灰(CaO)遇水生成石灰浆[Ca(OH)2]。研究发现反应用水的温度对石灰浆产率有如下影响:

    石灰石质量/g

    反应用水的温度/C

    反应后浆料的最高温度/C

    石灰浆产率%

    200

    20

    54

    80

    200

    40

    82

    84

    200

    60

    100

    91

    200

    80

    100

    92

    ①反应后浆料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②综合考虑产率和能源成本,研究认为反应用水的温度宜选择60℃而不是80℃,理由是

    (3)、精浆池内主要成分为Ca(OH)2。Ca(OH)溶液为碱性溶液,pH(填“<”“>”或“=”)7。
    (4)、碳化塔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塔内反应时将石灰浆以雾状形式喷出的目的是
    (5)、该流程将CO通入碳化塔循环利用的优点有(写一点即可)。
  • 14、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的性质,将少许铁粉撒在酒精喷灯火焰上,发现铁粉立即燃烧,并有黑色固体溅落。

    【问题】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时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信息:

    ①FeO与Fe3O4都呈黑色,FeO无磁性,Fe3O4有磁性。

    ②Fe3O4不溶于水,也不与 CuSO4溶液反应。

    ③Fe3O4溶于稀盐酸的反应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3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在空气中易氧化成FeCl3

    【猜想】小组成员认为黑色固体中有铁的氧化物,也可能有未燃烧的铁粉。参考信息,小组成员对该黑色固体成分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I:只有FeO猜想II:只有Fe3O4:猜想II:FeO和铁粉:猜想IV:Fe3O4和铁粉

    (1)、除以上四种猜想,再提出一种合理猜想:
    (2)、【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及解释

    步骤1:收集该黑色固体,研碎后用磁铁靠近

    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猜想不正确(从I~IV中选择,填序号)

    步骤2:取步骤1中的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①粉末全部溶解,溶液

    中产生 , 且溶液变成黄绿色

    猜想IV正确;②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讨论]

    小组成员质疑实验步骤2中,仅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足以证明Fe3O4的存在。请参考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利用CuSO4 , 溶液证明该黑色固体中一定有Fe3O4(其他用品不限,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4)、铁粉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兴趣小组为探究铁的锈蚀是否与温度有关,组装如图1装置,将打磨后的细铁丝缠绕成团放入盛有浓盐水的广口瓶内,进行三次实验(恒温水槽内的温度分别为20℃、40℃和60℃)。测得反应过程中O含量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瓶内浓盐水的作用是为了隔绝空气 B、图2说明空气中O2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曲线③变化的原因是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曲线①②③说明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铁锈蚀越快
  • 1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的溶解性 B、比较Mg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鉴别水和3%H2O2 , 溶液 D、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 CO2
  • 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古籍里的记载都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古籍记载

    化学知识

    A

    《天工开物》:或用木炭,扇炉风箱,土(铁

    矿石)化成铁

    炼铁的主要原理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

    B

    《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柴、草)

    “去薪”灭火的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C

    《吕氏春秋》: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

    铜锡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D

    《尚书》:若作酒醴(酿酒),尔惟曲

    酿酒过程中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A、A B、B C、C D、D
  • 18、美丽、浩瀚的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对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回答问题:

    (1)、海水是获取溴的重要资源,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用氯气(Cb)从海水中提溴的反应为Cl-+2NaBr=2Na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原子的中子数为35 B、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g C、Br属于金属单质 D、海水提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工业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科研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利用方式,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参加反应的CH4和水的质量比为4:9 D、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减少了
  • 19、酚酞(C20H14O4)是一种白色晶体,其溶液常用作酸碱指示剂。如图是利用酚酞溶液进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酚酞溶液是纯净物 B、酚酞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7:2 C、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实验过程中,液体乙逐渐变成红色
  • 20、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氖气:Ne2 B、2个银原子:2Ag C、1个铁离子:Fe2+ D、硝酸铜:CuNO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