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检测卷(培优)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2025)九上科学第二单元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卷(提高)
- 浙教版(2025)九上科学第二单元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单元测试卷(基础)
- 浙教版(2025)九上科学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提高)
- 浙教版(2025)九上科学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基础)
-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检测卷(基础)
-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 单元检测卷(培优)
-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检测卷(培优)
-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检测卷(培优)
-
1、项目小组根据特定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自制制氧机,环境不同,所用的制氧剂及产氧需求也不同。
Ⅰ.家用制氧机原理: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碳酸钠和。
Ⅱ.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
A剂
B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
配方一
1袋
1袋
配方二
2袋
1袋
配方三
3袋
2袋
(1)、A剂的成分是(填名称);(2)、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快速吸氧。三个配方中,供氧最快的是;(3)、过氧化钙是一种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150g某过氧化钙样品可制得氧气32g,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钙样品中的纯度是多少?(纯度) -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用鸡蛋、浓盐酸、水、食盐、大玻璃杯做了如下实验:(1)、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到杯底(如图所示)。(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搅拌,直至溶液饱和,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3)、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鸡蛋徐徐上升,请解释原因:。
-
3、古人使用的投石机是应用杠杆及能量转化的原理制成的。项目化学习小组对其开展探究,并利用木板、橡皮筋、瓶盖、等体积实心小球(木球a、石球b、铁球c)制作了简易的投石机,如图。投射时,只要下压抛掷杆及小球,改变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松手后抛掷杆即可绕固定轴转动,当抛掷杆碰撞到挡板时,瓶盖内的小球会被抛出。投射10次,发现不同条件下射程大小不同。为此小组对射程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
【项目设计】
(1)小组认为,同一木球射程与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有关,若下压抛掷杆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在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时,木球的射程会越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小组同学认为木球射程越远的原因;
(2)小组认为小球被抛出后运动的水平距离可能还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把一个质量为m的木球a放入瓶盖里,把抛掷杆压到水平位置;
②松手后,记录小球被抛出后运动的水平距离,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分别依次将石球b、铁球c放入瓶盖里,重复步骤②;
请对该小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项目研究】
(3)将石球b放入瓶盖,改变挡板的位置使投掷杆与水平面成不同角度,下压抛掷杆,把抛掷杆压到水平位置,松开手,装有石球的一端快速上升,抛掷杆撞上挡板,石球被投出,记录石块投射的距离。
(4)记录数据如表:
石球b
投射角度
15°
30°
45°
60°
75°
投射距离(米)
4.2
5.3
6.4
5.5
4.8
①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某同学在观看台球比赛时发现:有时运动的白球去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白球会立即静止在碰撞时的位置,而被撞的球似乎接替了白球,沿白球原来的运动方向,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
该同学想:白球碰撞后立即静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运动出去的吗?
他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 , 如图乙所示。释放A球,A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再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同一处静止,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如图丙所示。释放A球,A球撞击B球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面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通过比较与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1)、B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B球在碰撞中获得了;(2)、表示碰撞前瞬间A球运动速度,表示B球被撞后开始运动的速度。若 , 则的大小关系是;(3)、在实际实验中,测出的总小于 , 则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查阅资料,他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
5、小科同学在学习“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遇到溶有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生成什么呢?为此小科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①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反应生成;
②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④的溶液呈碱性,呈中性;
⑤与盐酸能反应,与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①溶质有NaOH、;②溶质为;
③溶质是(填化学式);④溶质全部是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在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反思应用】
(1)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
-
6、某项目化小组同学对教材中“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实验进行改进,改进方案如下:
①将打磨后的足量金属条置于输液袋内。
②连接注射器,抽尽输液袋内的空气,关闭输液阀。
③用注射器抽取等体积稀盐酸,连接于输液袋上。
④开输液袋开关,将稀盐酸快速注入输液袋中,关闭输液阀。
⑤观察现象______。
小组同学进一步对活泼金属的性质进行探究发现:钾、钙、钠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⑤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2)、将反应后三个输液袋中的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加一定量锌粉,反应后废液缸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3)、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一杯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结合活泼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7、食品包装中除了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外,还有另一种神秘的物质——“脱氧剂”。铁系脱氧剂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脱氧剂。其主要原料是铁粉,同时还会添加活性炭、氯化钙、盐(如氯化钠)、水等辅助成分,其除氧机理为:。(1)、食品袋中需加脱氧剂,说明食品变质的原因是有参加反应;(2)、铁生锈的条件是;(3)、在铁系脱氧剂里常添加少量盐分的作用是;(4)、如图为一种铁系脱氧剂(质量为5g),分别在下每隔12h测量其脱氧效果图,对比图中的五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5)、反思: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却不易生锈的原因是。
-
8、某无色溶液甲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无色溶液乙是氯化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证明甲中存在氢氧化钠;(2)、结合(1)中实验现象,判断滤液C中除指示剂、氢氧化钠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3)、通过上述操作不能确定无色溶液甲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若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9、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有一根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墙上,自然伸长时右端正好在B点。如图所示,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轻靠在弹簧右端,推到A点后由静止释放,当物体运动到B点后与弹簧分离,最终在C点停止。其中AB、BC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忽略空气阻力以及弹簧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1)、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2)、速度最大点在(选填“B点”“B点之前”或“B点之后”);(3)、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
-
10、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③中有明显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1、归纳法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1)、在性质③中,X代表类物质。(2)、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12、“复兴号”科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五种常见物质,且都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物质,且D广泛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碳酸钠。(1)、C的化学式;(2)、写出D到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从此门上车,则“旅客”氢氧化钙可以从______上车。A、门1 B、门2 C、门3 D、门4
-
13、.2024年9月25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火箭搭载了5颗卫星,顺利将它们送入了预定轨道(整个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1)、当卫星进入轨道后,卫星在太空中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会 , 运动速度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火箭所用的燃料之一是偏二甲肼 , 它燃烧的产物是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请写出偏二甲肼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国家土地地球化学质量报告(2022)》中显示:我国的土壤呈现“南酸北碱”格局。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原理进行土壤的改良。(1)、该反应的实质是;(2)、在氢氧化铝、碳酸钠、氢氧化钠、熟石灰中,可用来改良南方酸性土壤的最佳物质是(填写化学式);(3)、过多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中应适度使用化肥。当叶片发黄,植株矮小时,应施加______。A、尿素 B、 C、磷酸二氢钙
-
15、分析图像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像①: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入水 B、图像②: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图像③:向一定量的硫酸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 D、图像④:向相同质量的Mg、Al、Fe三种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
16、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为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 )A、
B、
C、
D、
-
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粉和硫粉在空气中混合加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B、在空气中加热铜丝,可以观察到其表面变黑 C、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氢气 D、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得到黄色溶液
-
18、实验的规范操作是培养同学们科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存在操作错误,其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称量结果不准确 B、
酸液飞溅 C、
测量结果不准确 D、
试管破裂
-
19、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能除去油污 B、能腐蚀叶肉,可制作叶脉书签 C、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D、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20、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下列关于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化学能 B、钩码被举高后具有的能是动能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声能 D、剧烈运动的空气形成的龙卷风具有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