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八上 4.5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水量多,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B、用吸附的方法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C、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2. 小科是一个科学迷,在观看了野外求生的电视节目后,自己也试着自制净水装置,在较大容器内装有天然水,中间放置另一相对小一些的容器,在大容器上方用保鲜膜封上,并将一颗小石子置于保鲜膜上,且恰好停留在小容器的正上方,然后将装置置于烈日底下,一段时间以后,小容器内获得了纯净的水。小科利用这个装置获得纯净水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

    A、吸附 B、过滤 C、沉淀 D、蒸馏
  • 3. 校园里的直饮水机中的水通过多级净化,师生可以放心饮用。其水处理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步骤②中反渗透膜是直饮水机的核心技术,反渗透膜上的孔径只有0.001-0.0001微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②的原理类似于过滤操作 B、师生喝的直饮水是纯净物 C、步骤①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杂质作用 D、步骤③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 4. 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以水促和平”,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以下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用洗脸水冲厕所 B、开着水龙头刷牙 C、收集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D、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 5. 海绵城市能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渗、缓释,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下列有关海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雨时期能保持地表湿润 B、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可以任意排放 C、大量使用化肥不会造成水污染 D、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6. 2023年浙江多地出现特大干旱,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降雨量远小于同期蒸发量,影响了部分地区的生活、生产和工业用水,这让浙江很“受伤”。为应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发现水龙头漏水时,应立即进行维修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用洗衣机洗 C、人们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某水库紧急放水以缓解干旱问题
  • 7.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水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D、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有很多
  • 8. 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水资源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B、从时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呈现出夏季丰富、冬季欠缺的特点 C、我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库,其目的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
  • 9. 衢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国际自然医学会等组织认定为“世界长寿之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洗菜水浇花 B、工业污水排入江中 C、垃圾丢入池塘中 D、刷牙时不关水龙头
  • 10.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①工业上废气、废渣和废液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当

    ③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的长期接触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 11.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人口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由此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 12. 某年夏天浙江全省面临“区域性较严重干旱”,全省气象干旱面积约9.7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减少近八成,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浙江在冬季通常有台风 B、可以用人工降水的方法缓解浙江局部干旱问题 C、台风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从而加剧旱情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 13. 如图甲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装置。图乙为其结构示意图,其中纺织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加碘树脂可除去重金属离子和99.99%的细菌与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还可除尽水中可溶性杂质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 C、双层纺织网的作用相当于过滤作用 D、若无生命吸管,将污水煮沸所得蒸气冷凝后得到的水也可饮用

二、填空题

  • 14.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水等,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2)、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填序号)

    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禁止在所有的水域内进行水产养殖。

    (3)、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适应缺水干旱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殊结构,来保持体内的水分?(答出一点即可)。
    (4)、将下列与水有关的混合物进行归类:①食盐水 ②泥水 ③牛奶 ④血液 ⑤肥皂水,其中属于溶液的是(选填序号)。
  • 15.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下列操作也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是_________。
    A、活性炭吸附 B、蒸馏 C、冷却热饱和溶液
  • 16.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1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2)、我国正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如图2)作为海绵体,雨水能够被收集和过滤,汇入蓄水池,雨水可被再次利用。下列具体做法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①建立风力发电场

    ②公路两侧设置植草沟和雨水沟

    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绿道

    ④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肜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3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②⑤⑧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⑧ D、①③④⑦
  • 17. 今年八月,台风过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附近水源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如图一所示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操作①对应图二中的装置是(填“I”、 “Ⅱ”或“Ⅲ”)。
    (2)、在图二的Ⅰ操作中, 冷水的流动方向是(填“A→B”或“B→A”)。
    (3)、水的净化再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 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三、实验与探究题

  • 18. 学习小组进行水质调查时发现某池塘水较浑浊,为此开展探究影响明矾净水效果因素的研究。

    【查阅资料】

    ①明矾溶于水生成的产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②明矾溶于水生成的产物能溶于酸。

    ③净水效果可用浊度去除率A 表示,A值越大表示净水效果越好。

    【提出猜想】猜想a:一定范围内,明矾的用量越大,净水效果越好。

    猜想b:一定范围内,水样的酸性越强,净水效果越差。

    (1)、【实验准备】配制絮凝剂溶液:用明矾配制100mL质量分数为1%的絮凝剂溶液(密度取 1.0g/cm3),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该水样,按下列实验方案加入试剂后,充分搅拌,静置 tmin,测定水样的浊度并计算得到浊度去除率,记录数据。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1%絮凝剂溶液体积/mL

    9.8%硫酸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tmin 后浊度去除率

    i

    200

    5.0

    0

    5.0

    A1

    ii

    200

    V

    0

    7.5

    A2

    iii

    200

    0

    0

    10

    A3

    iv

    200

    5.0

    2.0

    3.0

    A4

    v

    200

    5.0

    5.0

    0

    A5

    【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实验i、ii、iii用于探究猜想a是否成立, 则V=

    (3)、实验测得. A1>A2>A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证明猜想b成立,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用A的大小关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