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四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开学检测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月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学科期末检测试题卷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调测测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调测试题卷
-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期末教学评价试题卷
- 浙江省丽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初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卷
-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卷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70年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表。
截止年份
1970年
1980年
1992年
2002年
2020年
建交国家数(个)
55
124
151
165
180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中国已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入绝大多数国际组织,签署并履行着大量国际公约。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其他国家,同时接待许多外国领导人的来访,“到中国去”成为国际政坛的流行语。
(1)、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形象。 -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老舍的《茶馆》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爱情、社会生活等,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 )A、“破四旧、五讲四美”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改革开放、思想自由”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3、“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里的“此翁”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
4、 九年级(1)班同学要完成一个项目化学习,他们分组搜集“衣、食、住、行”等方面资料。据此推断,他们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科技文化成就 B、社会生活变迁 C、民族繁荣发展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5、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有 (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③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6、 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有关“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D、民主与法治建设
-
7、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因
果
A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B
中美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共十四大召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A B、B C、C D、D -
8、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
9、 下列年代尺中,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事件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10、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该制度在香港、澳门实施坚持的方针有 (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澳人治澳”
④完全自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如图所示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第1节 民族大团结
第2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3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12、 小岗村发展历程是浓缩的改革开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 间
改革开放历程
小岗村发展阶段历程
1978年
中共 A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低水平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开始快速增长
1980年
中央决定在 B 、珠海、汕头、厦门设立 4 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稳定增长阶段——乡村工业发展,居民收入日益多元、逐步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C
2004年至今
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 D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跨越式发展阶段——思想转变,结构调整,多元并进,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A、B、C、D处内容填写。(2)、 根据改革开放历程,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3)、 改革开放历程和小岗村发展历程给我国现代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 年 4 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我国对外开放过程。
1980年
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作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建立经济特区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谈谈你对我国对外政策的认识。 -
14、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5、 如图所示为某学生学习后绘制的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①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B、②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C、③我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D、④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在20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
18、 春联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春联是 ( )A、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跃进” B、中国军民打鬼子,飞虎队员援中华 C、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19、 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下列内容与如图所示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 )

选项
概念1
概念2
A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一五”计划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全面深化改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A B、B C、C D、D -
20、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共同之处在于 ( )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