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年初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5年5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份大单元试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浙真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明州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宁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监测社会·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潮汐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汐卷(5月二模)
-
1、 某校团委举办学习宪法主题活动。小明查阅了宪法目录,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第一章 总纲
第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D、宪法规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
2、开港之初,连云港仅为老窑渔村的一个木质栈桥码头,如今这里平均每天过境货物612标箱、滚装近千辆小汽车、货物吞吐量超87.6万吨;这里还是红土镍矿进口、胶合板出口第一港,汽车滚装逐年攀升,2024年位居全国第三。连云港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 B、对外开放扩大起到的推动作用 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D、政企分开使得企业的活力释放
-
3、教材目录是学习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得力的学习工具。右图为初中历史教材某一单元课节目录,最适切的单元标题是( )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3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8
第9课 对外开放………………………………………………42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6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53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
4、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改变了过去“上面来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这一现象是由于( )A、市场经济的推行 B、包干到户的实施 C、计划体制的废止 D、国有企业的改革
-
5、下表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邮电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备注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A、均衡发展农轻重各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6、“它是西藏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转折,西藏人民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一评论是基于西藏( )A、开始属于中央管辖 B、实现和平解放 C、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农奴获得解放
-
7、有学者认为,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下列属于这十年中的曲折和成就的是( )A、文化大革命动荡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大跃进浮夸成风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以阶级斗争为纲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
8、近年来,新疆“海鲜”大丰收的新闻引发热议。关于新疆“海鲜”丰收的原因,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鱼类生长
B、天山冰川雪水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了优质条件
C、新疆降水丰富,水域资源充足
D、新疆引入了大量海水,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
9、“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增强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净化功能,而在干旱时将雨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适合推广“海绵城市”的是( )A、B、
C、
D、
(2)、我国大范围推广“海绵城市”是因为它能够( )①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②缓解城市内涝和干旱
③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爸爸开店并按时足额纳税,这是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表现。
-
11、目前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正在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
1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
13、拉萨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方,故有“日光城”之称。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推出“两会来了,我托领导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一直持续到全国两会闭幕。广大网民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踊跃建言。
材料二:2023 年 2 月 19 日,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的杭州女孩郑灵华走了;2月 14 日,开着拖拉机到西藏自驾的网红“管管’遭遇黑粉的网暴、辱骂,最终受不了喝农药自尽;刘学州寻亲、河南教师直播间被“爆破”“糖水爷爷”等类似事件无一例外都在警醒着我们“按键伤人”。
材料三: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网友踊跃参与“两会来了,我托领导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体现了公民享有哪些权利?(2)、结合材料二“按键伤人”,观察右边的漫画,请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评析漫画中人物的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
15、为了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某中学八年级(1)班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宪法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以下是活动中的一些环节,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宪法晨读】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②的原则
以上是在宪法晨读活动中,同学们摘取的内容,请你把上述宪法内容补充完整。
(2)、 【知识竞赛】同学们参与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材料
体现的宪法知识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①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②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八年级学生小华认为国家安全关乎国家生存,应该把“军事设施保护”写进宪法,对此,老师不赞成。最有力的反驳理由是什么?
③
请根据你所学的宪法知识完成表格。
(3)、【活动总结】此次实践探究活动就要结束,同学们认识到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打算怎样逐步增强自己的宪法意识?
-
16、改革是对现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决策】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E
【当代开放】
材料五“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决策。(2)、【实践探索】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为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我国首先实施了怎样的伟大举措?(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邓小平的历史作用。E处的理论名称是什么?(5)、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变化。 -
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领导人民同贫困作斗争。从2004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20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翻身得解放】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走向集体化】
材料二: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这样就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政策利致富】
材料三: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1
686.3
2000 年
24915.8
2253.4
2017 年
109331.7
13432.4
(1)、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我国哪一区域进行?它的完成消灭了哪一剥削阶级?该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1953年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哪一种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性质因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变化与党在农村推行的某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在什么地方首先开展?据表格分析该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
18、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翻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而新政权的巩固也在不断推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该文件具有怎样的作用?会议决定将哪里作为新中国的首都?(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战争?其中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总司令是谁?根据材料指出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好儿女”在这一战争中锻造出了哪一伟大的精神?(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
19、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 )
①由宪法规定的
②爱国的重要表现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④我国法律要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
20、九年级同学刘阳要办一期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黑板报。她收集了以下案例并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①7岁的舟舟偷偷用其父亲网银内的5000余元购买了网游装备。警方介人调查后,要求游戏公司将钱全部退还给舟舟家人——警方的行为维护了公民的财产权
②李某身患重病,其家人通过某网络筹款平台申请救助。经过众筹,该平台为李某治病筹集了40余万元善款——该平台保护了李某的人格尊严权
③学历不高的陈某为维持生计,占道经营一个烧烤摊,火爆的生意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进行处罚—行政执法人员侵犯了陈某的劳动权
④重庆市教委发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参加摇号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由公办学校“兜底”,防止辍学——市教委依法维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