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下列说法与这句话意思不相符的是(   )
    A、权利是自己的,与他人没有关系 B、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 C、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D、行使自由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2、陕西铜川一女子认购一套26层房屋,封顶时发现只盖了24层,自己认购的房子没了。该女子多次找商家要求换房或退款,无果后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开发商以女子带头上访为由,不给退钱也不给房子,于是该女子将该开发商告上法院。该女子的维权手段依次是(   )
    A、和解、调解、行政诉讼 B、和解、仲裁、刑事诉讼 C、和解、仲裁、民事诉讼 D、和解、调解、民事诉讼
  • 3、八年级学生小辉学习成绩较差,总觉得读书没有前途,还不如去打工挣钱,于是萌发了辍学的念头。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
    A、上学是个苦差事,还是打工轻松些 B、受教育是小辉的权利,放弃是他的自由 C、中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既然读书无望,早点打工挣钱也是不错的选择
  • 4、下列关于刑法、宪法、民法之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5、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权力需要法律的制约 B、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明确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因为(   )
    A、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有知情权与监督权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D、公民具有表达权与参政权
  •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同时进一步立法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这说明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A、坚持依宪治国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规范权力运行 D、尊重和保障人权
  • 8、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   )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由宪法确认的
    ②宪法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方面的问题
    ④宪法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了具体的落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国家富强 B、世界和平 C、人民幸福 D、民族振兴
  • 10、时间和空间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①和②的位置分别代表的是(   )

    A、①深圳成为经济特区②浦东的开发开放 B、①海南成为经济特区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C、①经济体制改革开始②广州的对外开放 D、①包产到户全面推行②中共十四大召开
  • 11、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 D、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
  •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从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主要是指(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对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B、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转实事求是
  • 13、右下图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A到B、B到C这两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分(   )

    A、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 B、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4、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边实施边编制的,有人形象地称为“五年计划,计划五年”。这体现了(   )
    A、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B、国家法律的制定曲折而漫长 C、五年计划复杂多变 D、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 15、2023年3月10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宪法宣誓。宪法宣誓不仅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仪式,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宪法信仰和宪法观念。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6、右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7、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坦姆在《最寒冷的令人”成一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他们的独创性和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显示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青春期的我们,情绪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情感体验愈加丰富。

    七年级小平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发现班里好几个同学都知道了我的秘密。原来是好朋友小冲偷偷地告诉了他们,我非常生气,忍不住打了小冲一拳。这一幕恰巧被班主任看到,她批评了我。我感到很伤心、难过。”

    (1)、在日记中,小平先后经历了哪几种基本情绪?
    (2)、小平在和好朋友倾诉时,好朋友说:“人的情绪丰富多彩。情绪不需要调控。”他朋友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3)、当遇到像小平这样的情绪时,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调节我们的情绪,请举几个例子。(两点即可)
  • 20、谱写青春的华美篇章。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率。据此,七年级(6)班的班委会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了以下探究交流活动。

    探究一 思维误区。

    步入青春期的芳芳总是喜欢穿另类的服裝,她还背着妈妈染了头发。妈妈批评她,她说:“我已经长大了、独立了,我的事不用你管。”(1)芳芳的言行是 “独立” 

    探究二 男女有别。

    在校园中,男生和女生是两大永恒的主题,男女同学构成了校园内靓丽的风景线,点缀着我们的青春。

    探究三 止于至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个人的青春都不期而至,青春的状志是“止于至着”的,因为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榜样、充滿着方向,若想要做到 “不因碌碌无为而益耻,不因虛度年华而悔恨”,那么你的青春的燃烧是值得的。

    (1)、芳芳的言行是 “独立” 的表现吗?为什么?
    (2)、在校园生活中,你认为男女生之间应该如何正确交往?
    (3)、我们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 “止于至善”,更好地燃烧自己的青春?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