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青春期的我们常爱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赞赏。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   )
  • 2、 黄河:中华文明根脉之地,见证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绵延和发展。

    【黄河·居天下之中】

    隋唐两代,除长安之外,皆曾营建黄河沿岸的洛阳为另一个都城,时人称为“东都”。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6卷》

    【黄河·见文治兴革】

    唐宋两代黄河流域官办学校数量统计表

     

    陕西

    山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总计

    唐代

    7

    1

    2

    2

    1

    13

    宋代

    1

    4

    11

    3

    9

    28

    ——数据来自《唐宋科举制度研究》

    【黄河·证疆域一统】

    1280年,元世祖召见大臣,说:“黄河进入中国,汉朝、唐朝都没有查清它的源头。现在那里成了我的领土,我要一直查到黄河发源的地方,在那里建一座城,供吐蕃商人与内地做买卖,古人没有办过的事,我要办到。”派遣调查团前往西藏考察,事后著成《河源记》一书,这是我国古代官方第一次对黄河源的考察。

    ——摘自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

    【黄河·映华夏认同】

    身为华夏人文初祖的黄帝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受到历代中原王朝的祭祀和尊崇,以边疆少数民族之身而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延续了这一传统。仅康熙年间,就对陕西黄帝陵维修三次,举办祭祀活动三十余次。雍正帝首次确立了皇帝亲自祭祀孔子的制度,还将大量汉文经学典籍翻译为满文供满清贵族子弟学习。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4卷》

    (1)、写出洛阳连接起的两段河道名称,说明隋唐统治者营建东都洛阳的意图。
    (2)、相比唐代,宋代黄河流域官办学校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导致该变化的统治举措。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元朝能够实现“官方第一次对黄河源的考察”。
    (4)、联系所学,分析清朝“祭黄尊孔”举措产生的历史影响。
  • 3、 绘画是特定时代的历史映像。温州某学校学生开展“图说盛唐”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

    传世绘画中的全景大唐

    项目目标

    通过解析图像史料,全面了解大唐盛世气象

    项目任务

    任务一:史料质证

    任务二:图史互证

    图像史料

    ①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新罗人崔致远12岁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在唐任官,29岁归国时已是名满华夏的学者。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②贞观年间,兴修了26项水利工程。高宗时期,兴建31项,开元年间兴建了38项。贞观年间的人口统计数字为1300余万,天宝年间达到近5300万。

    ——摘编自《新唐书·地理志》

    ③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1)、该画作彰显了唐朝盛世气象。请挖掘画中的一处细节,加以印证。
    (2)、历史研究强调“孤证不立”。请仿照示例,找出图像史料和文字史料可以相互印证的一组,进行图史互证。
    示例:图像史料B和文字史料③图像史料B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见证了唐朝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文字史料③描写了中原汉族生活习俗与艺术文化受到少数民族影响;两者共同反映出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兴盛。
  • 4、 读图1,图2,回答问题。

    (1)、据图1,分别指出马瑙斯和巴西利亚的地形类型,并概括巴西城市分布的空间特征。
    (2)、据图2,比较马瑙斯和巴西利亚两地的气候差异,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 5、 清朝《茶园演剧图》描绘了一茶园室内剧场,台上正演出一场武生短打戏,台前为观众席,分上下两层,观众有的围桌而坐,有的只坐条凳,亦有站立者。该图可以佐证清朝(   )
    A、科举制度衰落 B、市民文化繁荣 C、农业生产恢复 D、对外贸易发达
  • 6、 明清之际,某著作为农本、田制、水利、蚕桑等共60卷,全面总结了历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之作。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三国演义》 C、《农政全书》 D、《四库全书》
  • 7、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二十四年,两广总督奏请制定《防范夷商规条》,规定夷商在广州须由十三行管束。清政府上述做法(   )
    A、完全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B、使中国落伍于世界进程 C、成功抵御西方殖民侵略 D、促进清朝商品经济发展
  • 8、 下表反映出明清时期(   )

    时期

    措施

    明太祖

    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

    设内阁

    雍正帝

    设军机处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疆域版图基本奠定 C、文化专制日益加强 D、边疆治理行之有效
  • 9、 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俗称“苏湖熟,天下足”。这表明此时(   )
    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 江南地区初步开发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南宋政权偏安东南
  • 10、 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经是唐朝的十几倍,达到将近200万贯,但仍然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求,出现了“钱荒”,纸币“交子”应运而生。由此可知(   )
    A、北宋政府财政严重亏空 B、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官方货币铸造行业衰退
  • 11、 宋代规定,在地方上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官员、将士之间“不得共为婚姻”。此举旨在(   )
    A、提升军队作战能力 B、加强婚姻法规建设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防范地方割据势力
  • 12、 唐太宗针对当时儒家经典解释过于多元的情况,组织学者撰写《五经正义》,统一诠释并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这说明唐太宗(   )
    A、从善如流,虚怀纳谏 B、以民为本,轻徭薄赋 C、惩治贪腐,澄清吏治 D、重视儒学,统一思想
  • 13、 某同学想要去江心屿公园放风筝,由下图可知,最合适的时间是(   )

    A、7月1日 B、7月2日 C、7月3日 D、7月4日
  • 14、情跨山海,水润非洲。读图,回答小题。

    (1)、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
    A、沙丘流动 B、蚊虫叮咬 C、洪水泛滥 D、寒潮频发
    (3)、关于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①该项目缓解了当地的用水困难    ②该项目加强了中非的友好合作

    ③该项目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④该项目是“南北对话”的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明成祖即位后,怀疑建文帝逃到海外,又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据史载,郑和的宝船,船身最大者有四十四丈四尺之长,宽十八丈。船队规模最大时高达200余艘,随行人员达到27000余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9卷》

    (1)、“西洋”指的是当今的大西洋。(     )
    (2)、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海,经过占城、古里,到达了天方和木骨都束等地。(     )
    (3)、郑和所见占城地区民居多为竹木搭建、悬离地面,这反映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     )
    (4)、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海外贸易,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5)、明朝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强大的国力是郑和下西洋的有力保障。(     )
  • 16、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在这些侵略者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的生存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多次侵华战争,残酷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侵占台湾等中国领土。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转嫁危机,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开始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这场战争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中国人民不仅收复了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侵占的所有失地,而且光复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国土,一举洗雪了遭受日本野蛮侵略的奇耻大辱。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明治维新为日本后续发动和参加“多次侵华战争”埋下的隐惠,并写出日本通过哪场战争实现了侵占台湾的图谋。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观点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从战争的结果与性质角度,解释为何说中国人民“一举洗雪了遭受日本野蛮侵略的奇耻大

    辱”。

    (3)、材料二
    统一之声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发展了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党中央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海峡两岸
        与祖国大陆一样,春节是台湾最热闹的节日。腊月写春联、贴门神、清扫家宅……除夕是家族团聚的重要时刻,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祈福、守岁……元宵节,人们吃元宵、赏花灯……
    要闻选登
    ▲2024年11月27日,由大陆高校40名师生组成的访问团应邀赴台交流,再次实现两岸青年人的青春之约。
    ▲2025年2月27日,福建省发布第四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内容涵盖促进闽台服务业合作、支持在闽台胞更好发展等。
    ▲202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纪念,高度赞同“以法惩独”制度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2025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位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相关海域组织“海峡雷霆-2025A”演练,检验部队区域管控、联合封控、精打击要能力。

    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该如何书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伟大篇章。
  • 17、盲盒销售因其不确定性和趣味性吸引众多消费者,也产生了诸多乱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商家推出新款数码盲盒,宣称“开出手机的概率为1/60”“所有产品质量上乘、安全环

    保”。小王花88元买了一个盲盒,开出一个充电宝。该充电宝在正常使用时发生爆炸,导致小王受轻伤,部分家具损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该款盲盒以次充好,且开出手机的实际概率仅为1/500。

    (1)、案例中商家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哪些权利?小王可通过哪些方式维权?
    (2)、为促进盲盒经营规范发展,针对案例中暴露的问题,请你向商家提出合理化建议。
  • 18、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通过开放与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根据材料,多角度概括唐长安、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大都市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简述《马可·波罗行纪》对当时欧洲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在“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外交流与都市繁荣”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自拟观点,并运用唐、宋、元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石羊河流域局部地区地形图,图2为石羊河流域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流域具有典型的山地、绿洲和荒漠景观。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1)、图示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 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主要景观分别是
    (2)、说出耕地主要分布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
    (3)、指出缓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 20、 2025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   )

    ①我国已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

    ②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③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④我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