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国际大巴扎就是拉萨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 2、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 3、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享有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 4、2025年5月30日开始实施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宪法的具体化。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贸易繁荣的宋元】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一个高峰时期。


    【闭关自守的满清】

    材料二: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报经清廷批准,成为清政府管理外国人的第一个正式章程。从此洋行制度正式确立,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闭关政策最终形成。

    ———摘编自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政策的形成》

    【开放共赢的当代】

    材料三:卡塔尔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202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5月17日至25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阿尔卡萨光伏电站为本次比赛提供电力保障。

    (1)、写出图1上宋代海路交通路线经过的国家分别是(当时的称呼):A.B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对外交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沙特阿拉伯以人种为主,其城市主要分布在 , 形成上述城市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有
    (4)、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卡塔尔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商,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望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泰(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望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B处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相同经济措施,推行相关措施产生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简述促使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因素。
    (4)、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以“        促进经济发展”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材料二:

    政权

    民族关系

    辽与宋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43年

    宋与夏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

    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摘编自袁行需、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指出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于不同地区“经略边疆”的史事。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市某中学702班地理兴趣小组以亚洲为例,进行了主题探究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主题1:壮美山河】

    亚洲地势整体上低。河流流向主要受地势影响,下列能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特征的是

    A.

    B.

    C.

    D.

    (2)、【主题2:多样气候】

    请将下图补充完整,理清亚洲气候与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3)、【主题3:交通要道】

    甲是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的海上通道,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4)、【主题4:粮食安全】

    乙所在国家雨季受(填风向)季风控制,早季受(填风向)季风控制,降水的变化大,粮食生产易受灾害影响,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9、2024年12月4日,我国的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代燃放爆竹、贴春联、走亲访友等习俗,与现在人们欢度春节的景象高度一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   )
    A、统一性 B、和平性 C、包容性 D、连续性
  • 10、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画的时间轴,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A B、B C、C D、D
  • 11、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

    思想家

    主张

    黄宗羲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A、抗击清朝统治 B、批判君主专制 C、提倡个性自由 D、同情民生疾苦
  • 12、以下有关明清两朝记载的史事,其共同影响是(   )

    明朝

    清朝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A、削弱中央集权 B、加强相权 C、降低财政支出 D、强化皇权
  • 13、某学校开展以“古代文明•异彩纷呈”为主题的微型科技图片展,以下图片反映的成就属于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的是(   )
    A、
    筒车图
    B、
    转轮排字盘(模型)
    C、
    简仪(现存南京紫金山)
    D、
    《天工开物》书影
  • 14、17世纪英国学者培根在《新工具论》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旨在说明中国古代发明的(   )
    A、时间 B、背景 C、特点 D、贡献
  • 1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城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实行有效统治,在地方设(   )
    A、御史台 B、行省 C、宣政院 D、三司
  • 16、下面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7、下表为五代开国君主称帝前的身份情况表,该表主要反映出(   )

    朝代

    开国君主

    称帝前的身份

    后梁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散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并立 B、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C、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D、君主身份决定王朝兴衰
  • 18、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唐太宗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除分封,设置郡县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三省协调,六部执行 D、澄清吏治,虚心纳谏
  • 19、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的推行,文官选拔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且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由此可见,隋唐科举制(   )
    A、扩大统治基础 B、实现绝对公平 C、阻碍阶层流动 D、完善考试程序
  • 20、下表是隋朝大运河的概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长度

    分段

    沟通水系

    开凿时间

    征调民夫

    2700多千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05年开始

    几百万

    A、大运河是由隋文帝主持开始开凿 B、大运河的开通促进隋朝长治久安 C、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东西地区交流 D、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人民福役负担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