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在北极的延伸,重点是开发北极航道。2025年3月,中国货轮“天恩号”在核动力破冰船护航下,经“北极东北航道”仅用28天便从上海直达荷兰鹿特丹。如图示意北极航线。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北极东北航线”自开通以来,适合通航的时段由原来的90天左右延长至120天左右,这主要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航行距离缩短

    ③区域降水增多

    ④科技水平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货轮经北极航线从上海直达荷兰鹿特丹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

    ①货轮穿越白令海峡

    ②途中漂着许多未融化的浮冰

    ③中国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上工作人员的身影

    ④成群的企鹅与北极熊在冰原上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下面是几位同学对美国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宁: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群 B、小海:美国本土位于温带,地形以山地为主 C、小象:美国以热带气候为主,寒带气候缺失 D、小花:地区专门化是美国农业的显著特点
  • 3、欧洲人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奶酪,这与当地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关系。其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场广布

    ②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③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较少

    ④畜牧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非洲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 5、比较法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读图2、图3中地理信息,完成问题。

    (1)、甲国和乙国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且有很多的共同点,两地均濒临(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2)、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国水资源匮乏

    ②甲国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③乙国是接收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

    ④乙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根据图2、图3,推断甲乙两国可能发展的工业生产部门有(   )
    A、甲国石油加工、乙国棉麻纺织 B、甲国稻米出口、乙国石油加工 C、甲国羊毛纺织、乙国稻米出口 D、甲国羊毛纺织、乙国棉麻纺织
  • 6、2025年2月7日~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本届赛会的口号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下图为“亚洲地理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亚洲各分区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主要是黄色人种 B、西亚主要信仰基督教 C、北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南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2)、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举办备受瞩目。以下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②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③亚洲广大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阅读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部分史实,回答问题。

    时期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部分史实

    隋唐时期

    A入藏:唐蕃会盟:册封回首领、南诏首领等: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金元时期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北宋与辽签订B;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回族形成。

    明清时期

    平定 C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土尔息特部东归;在新疆设置 D 。

    (1)、依据材料,请写出ABCD所代表的相关史实
    (2)、根据上表所反应的史实,围绕“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8、七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许多重要人物,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人物名片一

    时期:唐太宗时期

    主要历史贡献: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名片二

    时期:唐玄宗时期

    主要历史贡献: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

    材料三:乾隆时期领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胜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摘自《清高宗实录》卷

    (1)、分别写出两张人物名片所体现的历史事件。
    (2)、请你简要叙述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哪一对外政策,并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 9、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完善 D、中央对边疆的治理
  • 10、张居正改革中,将田赋、福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的措施称为(   )
    A、租庸调制 B、一条鞭法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11、学者孙机在其著作《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梳理了许多农作物的传入时间,这些农作物的传入(   )

    作物

    原产地

    传入时间

    葡蔔

    大宛

    西汉

    菠菜

    尼泊尔

    番薯、番茄、玉米

    美洲

    A、加快了人口南迁的步伐 B、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C、体现了精耕细作的优势 D、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 12、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B、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C、《农政全书》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D、元昊在兴庆府建立西夏政权
  • 13、《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有效管理地方,采取的创新举措是(   )
    A、推行行省制 B、推行郡县制 C、设置节度使 D、设立中书省
  • 14、《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而《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严格执行市坊分离制度 B、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C、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D、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15、下图为辽绿釉单孔鸡冠壶,也叫“马镫壶”“皮囊壶”,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学习汉族制瓷技术烧制而成的壶。该文物反映了(   )

    A、辽国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B、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对峙 C、契丹辽国农耕技术的进步 D、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宋代”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士兵在战争中使用突火枪

    ②农民坐在秧马上进行劳作

    ③市民阅读活字印刷的《红楼梦》

    ④商贾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唐代宰相陆赞18岁进士及第,元稹15岁投考明经科获取功名,北宋名臣欧阳修、范仲淹,明代礼部尚书徐光启等人皆寒贫,却能以寒门之身入仕。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九品中正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世家大族的子弟垄断了官场 D、寒门子弟进入官场人数众多
  • 18、2025年5月17日,河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河北博物院联合推出“天下长安一一唐代文物精品展”。下面是此次展览的三件代表性文物,这组文物共同展示了唐代(   )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高超的工艺水平 C、频繁的中外交流 D、开明的民族政策
  • 19、法律护航,与法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法律链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一条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发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图1漫画中的行为侵犯了公民哪一基本权利?
    (2)、结合图和相关法律链接,从正义的角度分析《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的必要性。
    (3)、根据图2,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图1中的人物防范化解“变脸”诈骗。
  • 20、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政速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4年11月8日

    【文物保护有“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四条文物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文物保护在“行”】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主任屈峰说:“文物保护修复关注文物的‘延年益寿’。更好守护中华文脉,保护、传承、弘扬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义务,我们责无旁贷。”

    (1)、在【时政速递】中,出现了哪些国家机构?分别行使了什么职权?
    (2)、【文物保护有“法”】中的条文蕴含了哪些道理?
    (3)、请从“依法履行义务”角度,对【文物保护在“行”】中屈峰主任的话进行微点评。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