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去往杭州的途中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结合所学,推断毛泽东此次杭州之行的目的是(   )
    A、参与和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与代表们一起筹备新中国成立问题 C、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 3、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我国已经完成全国统一。
  • 5、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平均分配任务才能解决。
  • 6、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 7、吐鲁番的坎儿井被称为“地下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
  • 8、“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家,人均GDP只有几十美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从深层次看,支撑这两大奇迹的正是我国国家制度。

    材料二:在浙江,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350.5万家,占全省企业主体总量的92.1%,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超过70%的税收收入,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目录(部分)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支撑这两大奇迹的正是我国国家制度”指的是哪些制度?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阐述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助力延续“两大奇迹”?(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阐述)
  • 9、在“坚持宪法至上”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邀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课堂片段·……

    议题三: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结合议题,根据三幅图片信息,提炼一个共同主题:
    (2)、在生活中,若有违规违法行为,同学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参与监督?
    (3)、根据上述图片信息,分析国家机关的举措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哪些权利?
  • 10、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

    材料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结晶,这个政策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相关史实见下表。

    大事年表(部分)

    历史阶段

    时间

    史实例举

    建国初期

    1949年9月

    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

    1949年10月—1950年

    与苏联等十几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0 世纪 50 年代

    1953年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 年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20 世纪70年代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后至今

    截止 2024年1月

    与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2012年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6年

    中国签署《巴黎协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1)、写出图A、图B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并任选一图,结合所学分析该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所列史实,结合所学,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不断发展完善”为题目,选取不同历史阶段代表性史实,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 11、不断改革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土地改革结束到1956年的五年间,农村生产关系又发生重大变革,经历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到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据《党史百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实施的两项重要改革措施,并任选一个措施,分析其产生的重要意义。
    (2)、读图分析农业生产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作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 12、树立“大食物观”,增强食物多元化供给,就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将食物来源由耕地向更广阔的国土资源拓展。暑假期间,余姚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远赴新疆,开展“‘大食物观’,探寻新疆的‘红色农业’”为主题的研学旅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科技赋能,向沙漠要食物。新疆和田地区设施农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这里的智能温室大棚通过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精准的水肥、温湿度自动化调控,实现了西红柿、辣椒等“红色蔬菜”的全年稳产、高产,成为新疆南部地区重要的蔬菜供给区。

    材料二科技赋能,向盐碱地要食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约东经76°,北纬40°)

    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该农场利用盐碱地、河道滩涂建设鱼塘和温棚养殖基地,将当地的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水质接近的人工海水,成功试养了三文鱼这种在海洋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的“红色海鲜”,产品远销国内外。

    材料三图1为新疆部分农场分布及其它地理信息简图,图2为和田基本气候情况(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

    (1)、说出和田农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 并说明利用智能温室大棚解决了当地哪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两点即可)。
    (2)、红旗农场养殖基地水域水温较低的原因是。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你认为首选(运输方式)作为当地水产品海外市场的最佳通道。
    (3)、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你是否赞成在该区域大力发展三文鱼养殖产业?(赞成/不赞成),并阐明理由(两点即可)。
  • 13、议题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小美的学习笔记,请帮她概括总议题(   )

    总议题:

    子议题:尊重自由平等子议题:维护公平正义子议题:珍爱自由平等、守护公平正义

    A、崇尚法治精神 B、维护国家权威 C、保障公民权利 D、坚持宪法至上
  • 14、课堂上同学们从“学校运动会分年级、分性别设置比赛小组”“公交车上有为特殊人群设置的爱心座椅”“在国际和外交会议上采用圆桌会议的方式,与会者围桌参加会议”三个案例判断,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反对特权 B、践行平等 C、以礼待人 D、珍视自由
  • 15、如图漫画《最佳位置》启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做到(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加强监控监督人

    ③切实保障公民监督权
    ④法无授权不可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6、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某班准备以“全国人大的立法权”为主题制作一期黑板报,下列体现全国人大行使该职权的活动是(   )
    A、授予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荣誉称号 B、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D、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情况
  • 17、我市梨洲街道雁湖村通过“村民说事、干部理事、集体议事、民主定事”的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执政 B、加强多党合作,促进社会和谐 C、完善根本制度,拓宽民主渠道 D、发展基层民主,直接行使权利
  • 18、2025年5月5日,一架无人机穿越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年古塔时“炸机”失控,大理市公安局依法对涉事“飞手”行政拘留十日处罚。下列网友理解正确的是(   )
    A、无人机飞行是爱好者的权利,想飞就飞 B、无人机飞行爱好者不需要承担义务,不“炸机”就行 C、无人机飞行不在古塔“炸机”,就不会被处罚 D、无人机飞行要报备申请,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 19、2025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与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民生实事项目

    公民基本权利

    “幸福助老”,新(改、扩)建养老机构20家

    财产权

    “快乐成长”,普高招生比率提高至75%左右

    教育权

    “春雨计划”,为民众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

    劳动权

    “温暖守护”,中小学配备“午休躺睡”设备51万套

    物质帮助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宁波市某中学组织了宪法晨会、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有助于青少年(   )
    A、增强宪法意识,践行宪法精神 B、加强宪法监督,推动宪法实施 C、捍卫宪法尊严,扩大民主权利 D、坚持宪法至上,规范权力运行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