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 B、卫温到夷州 C、玄奘西游 D、设立市舶司
  • 2、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力衰微。针对这一局面,统治者( )
    A、实行严刑峻法 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推行汉化措施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3、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 4、以下实物史料可作为夏、商、西周时期文明发展证据的是( )

      

      

      

      

    ①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②殷墟出土的甲骨

    ③临潼出土铸有“珷(武)征商”等铭文的利簋

    ④商鞅铜方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属于两汉时期并且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的成就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 6、《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分封制 B、颁布“推恩令”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 7、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 8、73年,西汉朝廷曾派班超出使西域。( )
  • 9、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司法。(   )
  • 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一次重要实践。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同学: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乙同学: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1)、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革命形势比较成熟的结果。结合材料一进行说明。
    (2)、论从史出,请你用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的具体史实佐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甲同学与乙同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贸易,1781 年到 1790 年,中国销往英国商品一项就达 9600 万元。而 1781 到 1793 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 1600 万元。外国人要用白银来抵付贸 易差额。                                        ——摘录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时间

    输华鸦片量

    1800—1801 年

    4,570 箱

    1821—1822 年

    5,959 箱

    1830—1831 年

    21,849 箱

    1838—1839 年

    35,500 箱

    ——摘录自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魏源辑录《海国图志》、徐继畲编著了《瀛寰志略》,他们试 图通过了解外部世界以达到“制夷”即抵抗西方侵略的目的,但这些著作并没有在国内流 行。1845 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 355 种共计 800 余册 (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可分为 21 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科技等。理藩院在收到这些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四:1842-1846 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 1 倍,丝出品增长近 5 倍。1846 年到 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 55%,丝的出口又增长了 3 倍多。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扩大了部 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些产品 成为工业国的重要原料。

    ——摘录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2)、材料三、四能从侧面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影响。
  • 12、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的一项是(  )
    A、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护法运动 B、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C、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宋教仁遇刺
  • 13、1899年,美国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   )

    ①协调列强之间关系   
    ②消除列强在华矛盾

    ③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④列强共同奴役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4、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5、下图是1901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寓意是(    )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 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 16、《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都涉及的内容是( )
    A、割地 B、驻军 C、通商 D、赔款
  • 17、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清政府“招抚”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对西方政界议论的改编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英国:我们可以亲自核定关税了! B、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C、美国:我们可以在山海关驻兵啦! D、俄国:我们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 19、下边漫画《“CHINA”被撕碎》所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包括( ) 

    ①都由列强共同策划 
    ②侵略者都攻占了北京 

    ③都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上一页 516 517 518 519 5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