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
  • 2、为解决七国文字书写各异问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
  • 3、黄帝和大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 4、考古人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半坡遗址。(   )
  • 5、一般以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
  • 6、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月球。(   )
  • 7、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下面历史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识别史料】将以下文化成果按要求进行归类,将序号镇入相应表格内。

    ①牛津大学  ②《荷马史诗》  ③太阳历

    ④伊斯兰教  ⑤楔形文字  ⑥帕特农神庙

    亚非奴隶制文明

    欧洲奴隶制文明

    亚非封建文明

    欧洲封建文明

    (2)、【图文解析】
    图 1: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图 2: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概括【图文解析】中图1、图2反映的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请选择其中一例,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述.它在文明交流中带来的影响。
    (3)、选择【史论结合】材料中的两个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史论结合】

    世界古代史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改革,雅典达到全盛

    公元前4世纪中期

    秦国商鞅实行变法

    公元7世纪中期

    日本推行大化改新

    公元8世纪前期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

  • 8、欧洲在走向近代的路上成为世界发展的“火车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用农民;农产品推向市场

    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商人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材料二:14-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吹响了张扬人性的号角,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为欧洲步入资本主义会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其影响深远。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三: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出现

    的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请说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是谁。
    (3)、根据材料三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说说上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世界影响。图中哪条航线最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写字母)。
  • 9、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事物的特征。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随着封君封臣关系的发展,法国各地庄园化程度加强。……庄园生产经营之目的是满足领主生活所需和服役所需,而非为了市场生产。为确保劳动效果,领主往往使用庄园官员来监督农奴生产过程,领主还以庄园法庭权威和地方习惯法来规范和约束农奴,对农民形成某种威慑。

    ——摘编自黄春高《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材料二:

    材料三:

    同学甲:

    我国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比同时期西欧的城市大得多,人口多,商业更繁荣,市民中也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因此也产生了市民阶层,这比西欧更先进。

    同学乙:

    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但是,这种独立性是我国古代的城市没有的。我国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政治中心,东京和临安都是首都,市民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能像西欧那样产生资产阶级。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庄园的性质。依据材料一文字信息分析领主“为确保劳动效果”而采取的管理方式。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制度的维系纽带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3)、从材料三甲乙两个同学的讨论中,你认为中西方的封建城市有哪些差异?(任意两点即可)
  • 10、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统治的支柱,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言(部分):

    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法典内容(部分):

    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197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雅典公民大会的的交通图及雅典公民比例(见下图漫画)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它规定“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以后罗马共和国每颁布一个成文法典,平民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便提高一步。

    ——陈筠、防微《十二铜表法》

    (1)、《汉谟拉比法典》在法制史上地位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你认为该法典与其序言宣扬的理念是否完全相符?为什么?
    (2)、材料二中,漫画《通往公民大会的“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图二中雅典公民占全体公民人数的9%,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颁布的突出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
  • 1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B、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征服波斯帝国 C、中世纪的大学开设神学、法学、医学等课程 D、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 12、“在很大程度上,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下列事件中符合此特征的是( )
    A、葡萄牙人在亚非拉建立殖民据点 B、西班牙人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帝国 C、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从法国手里夺去大片的殖民地
  • 13、“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400年的时期内,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材料描述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郑和下西洋 D、美国独立战争
  • 14、下边书签中的句子写于文艺复兴时期。该诗体现的思想潮流与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A、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C、忠实的报答是上天堂,邪恶的惩罚是下地狱 D、顺从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获得永恒的幸福
  • 15、中世纪,一位公爵因为欠了意大利银行家的巨额高利贷,于是找商人们帮他摆脱困境。作为345英镑的交换,这位公爵给市民商人们一个书面许诺(一份“特许状”):市民可以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城市。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 16、《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这反映出阿拉伯文明( )
    A、推崇帝国的统治 B、具有包容性 C、以和谐为理念 D、极富扩张性
  • 17、“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体现了日本( )
    A、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企图征服外部世界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借鉴吸收外来文明
  • 18、法国的《民法典》继承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三编体例,德国的《民法典》则以《法学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等五编体例。这表明《罗马民法大全》( )
    A、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B、是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C、为欧洲民法提供借鉴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19、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20、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三个国家的雏形( )
    A、英格兰、德意志、法兰西 B、英格兰、德意志、意大利 C、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D、英格兰、法兰西、意大利
上一页 491 492 493 494 4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