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号召:牢记①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②党的宗旨……,继续为实现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材料中画线部分与下列内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①-c;②-a;③-bC.①-b;②-c;③-a B、①-a;②-b;③-cD.①-c;②-b:③-a
  • 2、“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这些暖心的举措体现了我国政府(   )

    ①为了实现我国人民的同步富裕

    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③致力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满足全体人民的所有要求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 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国家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是因为(   )

    ①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漫画《转型升级》启示我国要(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④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自动巡检机器人使矿井开采更安全,北斗卫星为大众出行、智慧物流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技术改善空气质量……这表明创新(   )
    A、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B、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C、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D、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动力
  • 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 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 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 内战爆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三指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 党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各一例。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民族独立】
    材料一: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艰巨任务。我们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军 正面战场形成相互策应之势……这不但挫败了侵华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 企图,而且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而无法自拔。 
    ——许三飞《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概括中国人民能取得这场胜利的因素。
    (2)、【人民解放】
    材料二:1948年秋至1949年初进行的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获得对国民党军的完胜,全歼国民党军若干重兵集团,全部占领了东北,基本占领了华北。至此,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和实力上全面超过了国民党军,国民党失去了与中共在战场上继续较量的本 钱。三大战役奠定了中共胜利的军事基础。

     ——姜涛《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中“全部占领了东北”指的是哪一场战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军 队拥有绝对优势,为什么会“失去了与中共在战场上继续较量的本钱”?
    (3)、【感悟艰辛】

    通过以上探究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的认识。

  • 8、自1840年以来,我国的仁人志士坚持不懈,顽强不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徐老师以“民族复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释读名言——体会伟人抉择】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宗教。

     ——陈独秀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任务二:【构建导图——感受艰难探索】

    (1)、阅读以上中国近代先行者的名言,请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2)、请你完成下图中①②③处内容的填写 ① ② ③
    (3)、任务三:【设计方案——传承民族精神】

    下面是某同学以“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设计的一条游学线路,请简述其设计理由。 广州虎门海滩→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 年 9 月 17 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 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图1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位置 

    小资料
        普洱景迈山大叶茶树是耐荫、喜温、喜湿的作物,当光照达到80%左右时茶树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图2  普洱市的气温与降水图图3  景迈山大叶茶小资料

    材料二:

        景迈山先民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在遮荫 乔木下栽种茶树,开发了“林下茶种植”模 式。这种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 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 质有机茶叶。最古老的茶树已有 1400 年历史, 至今仍然勃勃生机。 “林下茶种植”示意图

    (1)、读图可知,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省,山脉的南端。 遗产区不仅包括古茶园还包括古村寨,主要是族和族的古村寨。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景迈山古茶树至今仍然勃勃生机的原因。
  •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以下对其发展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②资金少 
    ③地区分布极为平衡 
    ④技术先进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 11、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申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 12、有学者指出:“有 1 亿以上人口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人力物力的 丰富资源,成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并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保证。”下列与该学者的评论相关的是 ( )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B、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C、土地革命 D、创建抗日根据地
  • 13、某会议以前,“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来都是尚方宝剑……中国共产党经过 14 年的艰苦努力, 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材料中的会 议( )
    A、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B、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实现和平建国带来曙光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14、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拉开 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序幕的是( )
    A、南昌起义 B、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15、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 16、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期的序幕。“一个时期”指的是( )
    A、奴隶社会时期 B、封建社会时期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7、《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 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由此看见,孙中山讨袁的导火线是( )
    A、二次革命 B、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
  • 18、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9、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蒋介石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中共七大的召开 
    ③七七事变爆发 
    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 20、如图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护国战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进程
上一页 262 263 264 265 2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