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①仕汉羽林郎② , 初随骠骑③战渔阳④。
孰知不向边庭⑤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①出身:个人最初履历和身份。②羽林郎:汉朝设置的禁卫军军官名,常由世家大族子弟充任。③骠骑:即骠骑将军,西汉霍去病曾任此官。④渔阳:古幽州,汉朝与匈奴接战之地。⑤边庭:边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明少年出身于汉代的羽林军,暗示其武艺高强且有报国之志。 B、次句中的“初随”表明少年初出茅庐,而“骠骑”则暗示他跟随的是名将,体现了少年的军事抱负。 C、第三句中的“孰知”通过反问,表现了少年对边庭艰苦生活的恐惧和犹豫。 D、诗人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实际上是盛唐男儿抱负的人格化写照。(2)、小语读此诗时,在“纵死犹闻侠骨香”一句旁批注“‘香’字用得妙,少年精神流芳千古”。请你说说“香”字好在哪里,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
2、 请协助小语制作“诗意家国”古诗词名句积累卡片,完成下表。
诗意
古诗词名句
出处
明月知人意
① ,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
玉笛传乡情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草树懂惜春
③ , 百般红紫斗芳菲。
《晚春》(韩愈)
传语求两全
④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岑参)
驰骋显英姿
⑤ ,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乐府诗集》)
黄河⑥(限填3个字)
⑦ , ⑧。
-
3、 读经典《骆驼祥子》,致敬老舍先生,传承他毕生为人民创作的崇高艺术品格,感受他对底层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小语做了一张关于祥子的人物档案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姓名
祥子
性别
男
绰号
骆驼
职业
人力车夫
最大的梦想
①
主要经历
“三起三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起
②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车。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落
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希望第一次破灭。
③
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希望第三次破灭。
性格变化
前期:④(至少填两个词语)
后期: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
4、 本次班会课还需要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已给出上联,请你选出正确的下联。( )
上联: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 下联:寒冬酷暑,____
A、热血一腔长城铸 B、热血一腔铸长城 C、一腔热血长城铸 D、一腔热血铸长城 -
5、 小语为“家国情怀”主题班会拟写开场白,请你帮他补充完善,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A____,____;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家国情怀,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①,死而后已”,闻一多为给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B____(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地钻研古代典籍;坚rèn②不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1)、为①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②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①鞠躬尽瘁 ②坚rèn不拔
(2)、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B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成语。(3)、在文段A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使上下文连贯、通顺。(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5)、请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②继而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③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
④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⑤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A、⑤③①④② B、⑤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①②⑤ -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途中的豆,是一缕芬芳;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张老来说,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言一行,也是一缕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故乡春风里
朱谷忠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走中我发现,村里的鸡鸭似乎比以前更多了。村头不知谁家的两头花斑奶牛,一前一后,正欢欣地朝着翠草芊芊的山坡走去。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细看,村里村外、墙隅石缝,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把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铳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贸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油菜结籽的田野了。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1)、作者回到故乡后看到了故乡的各种景象,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所至
所见
村头
绿意盎然的枝条,在花圃、果棚、菜地劳作的村民
①
灰墙黛瓦、阁楼扇门,崭新的楼房和散布的农具
新街
高低错落的楼房,富有烟火气息的农贸市场
河岸
②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选文中"我"的故乡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
8、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雨奏响的物候之歌
王恩眷
①物候,是指生物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在具有季风气候的中国,一年当中的降水(雨、雪等)与很多物候有着极高的对应关系,植物的花期便是物候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花雨交织的协奏曲吧!
春天的序曲————桃花汛
②每年3~4月,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冰凌消融,形成春汛。春汛流至中下游时,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就被冠以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汛。每到这个时候,黄河中游河段的壶口瀑布,便会上演桃花汛的奇观:黄河水激流汹涌、响声雷动,两岸山桃花妩媚明艳、温婉动人。桃花汛奏响了春天最美的序曲,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四季律动。
③适当的桃花汛有利于春耕及农作物的生长,缓解春季旱情;对于一些少水的河道,它还可以增加水量,利于航运。然而,如果桃花汛过于猛烈,就可能导致河水泛滥成灾,淹没农田,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流速增快、水流紊乱,还会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寒冷的插曲————桃花雪、梨花雪
④当然,春的乐章不仅有明快和温婉,更有跌宕和回转。纵使人间已是“桃花红、梨花白”,冷空气仍然能够携冰雪返场,带来一段冬的插曲。于是,当春雪遇春花,它们也被赋予了浪漫的名字:桃花雪、梨花雪。
⑤不过,这美丽的背后,恐怕还有几分危险。这样的现象,意味着前期经历了一场快速回暖,带来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花儿被温润的环境唤醒,提前绽放;紧接着,一场大降温甚至是寒潮来临,当强冷空气南下遇到早已就位的充足的暖湿气流,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气温骤降下水汽结成冰晶,纷纷扬扬的春雪应运而生。因此,桃花雪、梨花雪往往意味着强冷空气的到来。
绵长的雨季———黄梅雨
⑥6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降雨带会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来“旅居”。此时正值江南等地梅子黄熟时节,故称之为黄梅雨、梅雨。降雨带到了江南,又会带来另一番景致。除了接连不断的大雨、暴雨,还有绵长潮湿的天气。晒不干的衣服、冒水的墙壁、无处不在的发霉……这场梅雨又被人们戏称为“霉雨”。降雨带停留的时期,被称为梅雨季,梅雨季“入住”日和“退房”日分别被称为“入梅”和“出梅”。
急促的终曲———槐花雨
⑦7月下旬到8月上旬,正值盛夏时节,降雨带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华北、东北地区,“七下八上”的北方雨季便开启了。和黄梅雨不同的是,北方雨季所面临的是时间更短
(20天左右)、雨量更集中(约占年降水总量的25%)的降雨,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的雨季难免“急促凶猛”。这对于前期还比较干旱少雨的北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容易引起旱涝急转,甚至来个内陆“看海”。与黄梅雨类似的是,地处华北的北京,此时正值市树国槐盛开,用槐花雨为北京的雨季命名再合适不过。
⑧年复一年,花朵和雨水为我们演绎了四时不同的物候之歌。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四时雨季和花期也会因此发生错乱和异常。同时,降水作为水循环的重要一环,这种错乱和异常还会间接影响水循环和水资源。
(1)、概括选文的说明对象,说说选文的内容是竺可桢笔下的“大自然的语言”吗?(2)、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降雨带会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来“旅居”。
(3)、选文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运用选文的知识解释以下材料中河北、内蒙古多地出现“四月雪”的原因。【链接材料】2024年4月28日08时至29日08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局地出现暴雪;河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雨(雪)或雨夹雪,高海拔地区出现纯雪,部分站点达到暴雪量级。在河北塞罕坝地区,通过网友拍摄的现场照片可以看出,当地雪花纷纷扬扬,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附近的居民已经穿上了冬装,完全是寒冬凛冽的景象。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醉乡记
唐·王绩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①;其气和平一揆② , 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3,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③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④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⑤ , 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⑥ , 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⑦ , 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⑧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⑨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注释:①阪(bǎn)险:崎岖不平。②一揆(kuí):一个尺度。③姑射神人:姑射是传说中的仙山名。④甲子:甲居十干的首位,子居十二支的首位。古人用干支依次相配以记日,后人主要用于记年。此处以甲子代指掌管天文历法的取位⑤夭:本指夭折、短命,此处应解作道路断绝。⑥升其糟丘,使酒糟堆成的小山越升越高,意谓酿酒极多。糟丘,酒糟堆成的小山。⑦五齐: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称五齐。⑧逮:本义指赶上;及;到。⑨华胥氏之国:传说中的国名,用为梦境的代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贫穷 B、降及尧舜 降:投降 C、盖至其边鄙 鄙:边境 D、处处志之 志: 标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醉名乡,所举的人与事都与酒有关联,如夏桀与糟丘,黄帝设立酒人氏之职,阮籍、陶渊明的酣饮等,这些有史可查的材料巧用于文中,使文章自然而富有情趣。 B、作者把他笔下的乡村类比成传说中的古国,它有平坦开阔的自然环境,有“与鸟兽鱼鳖杂处”的居民,是一个民风质朴率真的世界。 C、阮籍、陶渊明等人纵情饮酒,死也葬在醉乡的土地上。作者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惋惜之情,后来自己也得以游历醉乡,并写下了这篇游记。 D、作者运用了众多典故,肯定与醉乡有交往的君王而否定与醉乡隔绝的君王,揭示了醉乡所寄托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内涵。(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B、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C、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D、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
(5)、本文与《桃花源记》都描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表达作者的志趣,请分别概括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形象地写出三秦辅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突显诗歌开阔的意境。 B、颔联指出二人都在异乡为官,王勃与家人离别后又将送别友人,点出离别的背景。 C、颈联通过“海内”“天涯”点明了二人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的愁苦情形。 D、尾联中作者劝勉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坦然面对分离。(2)、同样是写对友人的关切,请说说此诗最后两句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11、张老先生在学校里总能恰当的与每个人交流,应对得当。“应对”是一种口语交际能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做好应对,首先要 ,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2)、下面是一组应对案例,请选择其应对技巧。
常用的应对技巧包括:
A巧设比喻B针锋相对C自嘲自夸D转移话题E巧换概念F据实作答。
案例
技巧
当伙伴惊讶“不知木兰是女郎”时,木兰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加以巧妙解答。
巧设比喻
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陈元方毫不示弱,反击对方无信无礼。
①
当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时,吕蒙风趣地说应该对自己刮目相看。
自嘲自夸
当六一公公问“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时,双喜却说他吓跑了自己的虾。
②
当外国友人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一共有多少钱”时,周总理巧妙应答“我们中国一共有18元8角8分钱”。
③
当先驱传令“天子日至”时,军门都尉如实回应军中只闻将军令。
据实作答
(3)、下面是张老先生在与师生交流时几个同学的提问,请你任意选择两条留言,帮助张老先生进行巧妙回应。①读的书总是很快就会忘掉,岂不是白读了?
②不是我不爱读书,是有的书实在太难读了。
③读书对写作文到底有没有帮助?
选择 回应:
选择 回应:
-
12、读了《经典常谈》,八年级(1)班组织了“走进经典,了解经典”的读书交流会,请张老先生来旁听。同学们展示了各自的读书成果。(1)、[整本书阅读]小罗制作了读书卡片,请你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书名:《经典常谈》 作者:
主要内容:这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诗经》《》《》(任意写出此书中的两部经典)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2)、小罗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整理,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B、《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春秋》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非常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
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欺侮 (wú) 锵然 (jiāng) 糜子 (méi) 大彻大悟 (ché) B、撺掇 (cuān) 归省 (xíng) 油馍 (mó) 装模作样 (mó) C、屹立 (yì) 瞳仁 (tòng) 恬静 (tián) 戛然而止 (jiá) D、斡旋 (wò) 羁绊 (jì) 思慕 (mù) 垂珠帘珑 (lóng)
-
14、下列是张老先生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浓缩着我国古人的智慧,其中“清明”是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赛龙舟的传统习俗。——这句话内容表述不正确。 B、小杰对张老先生说:“我能惠存您的墨宝,深感荣幸。希望您保重身体,创作出更多作品惠及书法爱好者。”——这句话说得恰当得体,有分寸。 C、大雁是一种候鸟,古人认为鸿雁是可以代人传书信的。在古诗词中经常用雁抒发思乡之情,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 D、5月10日至14日,围绕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集体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纷呈。——这个句子有语病。
-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此句运用比兴手法,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的团结。 B、“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小说《社戏》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C、《回延安》一诗,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D、吴伯箫的《灯笼》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
1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写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杂文,让许多麻木愚昧的人醒悟过来。 B、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武大靖一马当先 , 率先滑过终点,夺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 C、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 , 这个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
-
17、张老先生在外学习工作多年后,今年三月回到家乡,在村外看着来往的农民不禁感慨①“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进村后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正如《回延安》中所写②“ , 亲山亲水有亲人 ”③“ , 肩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在村里更是领略到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如《桃花源记》中所写④“ ,”;⑤“ ,”;
-
18、 作文
生活中充满了幸福的声音,你听到了吗?父母的轻声呼唤,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欢声笑语等等。请侧耳倾听,用心感受这幸福的声音,体会它带来的美好。
请以“听见幸福的声音”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不少于8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1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芜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的行为,正契合母亲“物尽其用”这一人生信条。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指的是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父母也因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 C、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专注于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D、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对第⑤段划线句子“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进行赏析。(3)、文章的标题是《阳台上的花》,但是第③段和第⑥段写到的“人脸花”却不是种在阳台上的,这两段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4)、结合选文,试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不少于三点) -
2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②为潭,深丈许,明莺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蝉白黑,丽于宝玉,针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街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蟒③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围,水光愈浮,石色愈面。予每歪溪上,毂纹④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填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由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蟒(xià):石缝。④毂(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1)、甲诗前两句中“”和“”这两个字传神写出诗人由不舍到欣喜的心理变化过程。(2)、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成语推测法
山穷水尽
①深穷其源
字典查阅法
狎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①亲近而不庄重:②轻视,忽视;③安于,习惯于;④更迭,交替。
②人多狎易之(填写序号)
课文迁移法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缘溪而出
词类活用法
乃侧上左崖石碑中:爬上。
④皆可亭以赏其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4)、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源出山下石涧,涌渧为潭,深文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铓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