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学习“工具与技术”单元后,小科发现工具与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某项任务。他发现自己书桌上的手摇削笔机(如下图)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发明,它能帮助他轻松完成削铅笔的工作。
(1)、小科在使用削笔机时,先要收拢耳夹使夹笔孔变大,这样才能将铅笔插入固定。此时,耳夹运用了(选填“杠杆”或“斜面”)原理。(2)、小科夹紧铅笔后,转动摇柄,就能把铅笔削尖。摇柄运用了轮轴的原理。请在图中标出摇柄中的“轮”和“轴”。 -
2、请仔细阅读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科学探索报道
2023年11月10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挪威新奥尔松的北极黄河站外拍摄极光现象,如下图所示:

资料
极光:它通常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会呈现出绚烂的光辉。极光一般发生在极夜的时候。
黄河站: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坐落在北极圈内。
(1)、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
(2)、“科学探索报道”中研究人员是在2023年11月10日拍摄的这张极光照片,拍摄此图时,地球最有可能处于图中公转轨道的(选填字母)位置。(3)、北极考察一般选择北极气温最高的时候,南极考察会选择南极气温最高的时候,而我国考察队都是冬季时去南极考察的,这是为什么呢?(4)、小科猜测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温州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温州是冬季。结合下表资料进行分析,你的观点是什么?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52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我认为小科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3、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实验步骤能使视野变明亮的是( )。A、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C、不使用反光镜
-
4、下列微生物和甲流病毒一样,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
B、
C、
-
5、通过调节显微镜,观察到病毒在视野的左上方,为了使观察的病毒在视野中间,需要将装片向( )移动。A、左上方 B、右上方 C、右下方
-
6、为了能清楚地看到甲流病毒的结构特征,应选用的观察工具是(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放大镜
-
7、甲流病毒属于我们科学学习的微生物领域,为了能够在显微镜下清楚地观察它的形态结构,下列最适合用于显微镜的镜片是( )。A、
B、
C、
-
8、如图,A、B两种灯泡工作相同的时间,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工作相同时间,A类灯泡更节能环保 B、相对来说,B类灯泡耗能更大 C、正常工作时它们的能耗相同 -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电铜导线不通电时不能让小磁针偏转 B、奥斯特偶然发现电能产生磁,所以科学家是靠运气,不需要正确的研究方法 C、在“电产生磁”的实验中,要避免长时间接通电路造成线路发烫损坏
-
10、如图是世界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中国月球车“玉兔二号”,迄今为止已运行三年,行驶超过1000米。仔细观察月球车的两个“翅膀”,它的用途可能是( )。
A、美观 B、像飞机机翼一样的飞翔作用 C、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
11、下图是古人发明的工具,其中和汽车方向盘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
12、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工具都使用了电动机,下列器具使用了电动机的是( )。A、指南针 B、电风扇 C、电热水壶
-
13、印刷术中使用刻板刻字,要印出“科学”两个字,需要在刻板上刻下的字是( )。A、
B、
C、
-
14、对于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脑提供的信息更多,书本已经没有价值 B、视频提供的信息更多,不再需要文字提供信息 C、产品制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信息传播方式提供的信息
-
15、小科爸爸开车送小科上学的路上听到汽车有异响,停下来检查,发现汽车上一枚螺丝钉松了,观察螺丝钉(如图所示),下列最适合拧紧螺丝钉的工具是( )。
A、
B、
C、
-
16、用橙子(如图所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筷子模拟地球自转的轴 B、去掉果肉是为了模拟地球是空心的 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 -
17、公鸡黎明前打鸣、猫头鹰昼伏夜出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昼夜变化的影响 B、四季变化的影响 C、天气的影响
-
18、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不同。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地球公转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B、地球自转的地轴是倾斜的 C、地球自转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
19、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肉眼看不见任何微生物 B、在酿酒、做面包、处理污水等方面都有微生物的参与 C、疫苗可以帮助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相应疾病
-
20、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左右移动标本,污点都没有消失,那么污点可能在( )。A、目镜上 B、标本上 C、反光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