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六一儿童节时学校科技组想给全校学生展示无人机飞行表演,但是因为空中没有点可以做参照,使得无人机队伍很难整齐。科技组想在学校操场上建一个高10米的灯塔,给无人机飞行时做参照。于是,科技组向学校工程组发起“建灯塔”项目招标。
(1)、“建灯塔”任务需要解决为无人机飞行做参照这个问题,工程组制定标书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请在方框里画“√”。□灯塔的建造位置 □建灯塔面临的挑战 □建灯塔的材料 □建灯塔的成本预算
□灯塔的设计 □灯塔的作用
(2)、工程组打算先制作一个灯塔模型,他们应该( )。A、讨论后直接制作 B、边设计边制作 C、先设计,再根据设计图制作 D、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中途不能修改(3)、下列做法中,可以增加灯塔稳固性的是( )。A、选用硬的材料 B、多用三角形结构 C、底座无需固定 D、塔体上下粗细一样(4)、下列做法中,不能增加灯塔抗风能力的是( )。A、采用框架结构 B、设计成上小下大形状 C、减轻底座的重量 D、将灯塔底座固定在操场上 -
2、如下图是餐厅的一种纸巾架,顾客取走上层纸后,金属球可以自动落下压住下面的纸巾。有关纸巾架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巾架运用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结构 B、该纸巾架运用了拱形结构 C、使用时运用了金属球重力竖直向下的特点 D、整个塔身很大,抗击风的能力较强 -
3、右图所示的是()。
A、住房供水系统 B、住房电力系统 C、住房新风系统 D、住房采光系统 -
4、阅读材料
滇池,又名”昆明湖”,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滇池湖水清澈,鱼虾成群,谁来了都会竖一个大拇指夸奖。尤其是水质,不但可以直接饮用,还能用来洗莱做饭。从六十年代开始,滇池变了,湖里不断冒出大片的绿藻,湖水逐渐浑浊不堪。九十年代,滇池直接变成“臭水沟”,湖面已经被藻膜覆盖,湖水变成浓绿色,鱼虾也在不断死亡。经过多年治理,初见成效,很多开发区已经被紧急叫停,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也相继投入,减污清淤双管齐下,让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IV类水质后,已连续5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并在今年1至2月达到四类。与此同时,滇池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到303种,鸟类从89种增加到175种,现有鱼类26种,土著鱼类恢复到6种。
(1)、绿藻的出现,使滇池水质原因是 。(2)、下列情况中,( )不属于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A、工业、农业、生活污染 B、生物多样性 C、乱丢的垃圾(3)、解决垃圾问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这四类属于( ) 垃圾。A、可回收 B、有害 C、其他(4)、保护滇池水域你的建议是 (写1条)(5)、结合材料写一条食物链: 。 -
5、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者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者石块时,鼠妇很快就会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过程补充完整。(1)、:(填探究实验过程思考过程)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2)、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各放5只大小、活性差不多的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主要控制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中间各放1只鼠妇,(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4)、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重复多次实验的目的是。(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第四次实验
第五次实验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6、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记录,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处理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萌发
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萌发
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萌发
4
加适量水,置冰箱冷藏室
不萌发
(1)、上表是研究和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2)、从1、2组实验可知。(3)、从2、4组实验可知。(4)、若以上四组实验种子都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
7、右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生态瓶,观察生态瓶回答下列问题。
(1)、和B瓶相比较,A瓶中缺少了( )。A、植物 B、动物 C、生物(2)、B瓶中的生态瓶模拟了( )生态系统。A、池塘 B、海洋 C、草原(3)、在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A、瓶子里的动物越多越好 B、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C、瓶子里的动植物数量要保持平衡(4)、如果将B瓶中的水减少到原来的半,则B瓶中的鱼类浮 出水面的次数会( )。A、增多 B、不变 C、减少 -
8、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湖泊 B、一株植物 C、一条鱼
-
9、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时,不正确的是( )。A、选用基本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基本一样的容器里 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充足的水分 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
-
10、冬天,菜农把蔬菜种在大棚里,主要是为了( )。A、保持较高温度 B、保持较高湿度 C、获得充足光照
-
11、 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A、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 B、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 C、去盖→种水草→放鱼虾
-
12、“好花生在刺梨蓬,哪朵向阳哪朵红”(贵州民歌《好花红》。从科学角度看,大多数植物的花朵具有(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A、在繁殖季节,鲤鱼能产出几十万粒卵 B、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 C、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充沛
-
14、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照、水分 B、温度、空气 C、光照、温度
-
15、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黄石国家公园 B、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C、卧龙自然保护区
-
16、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A、狗尾草 B、水葫芦 C、蚂蚁
-
17、假定在一个由草原、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兔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 C、先上升后下降
-
18、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链通常是从小动物开始的 B、生物之间只有食物关系,没有相互依赖关系 C、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
19、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 )。A、在草丛边可以找到蚯蚓 B、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 C、蚯蚓的颜色比较暗
-
20、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改变( )条件。A、水 B、光照 C、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