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为了解地震的成因,小明准备了一些材料,准备做模拟地震的实验。
(1)、下面是小明模拟地震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子中。
②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③观察发生的现象。
④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2)、当小明拉开小盒子的两半,会观察到(选填“泥土裂开”或“泥土隆起”)。(3)、小明判断,岩层的断裂、错动主要是由于( )。A、地壳板块的运动 B、海浪的冲刷 C、台风的影响 D、风力的作用(4)、小明进行的地震实验属于(选填“对比实验”或“模拟实验”)。 -
2、如下图,把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请你将光发生的变化用光的路线图表示。(请用铅笔、尺子作图,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
3、将图上的序号和地形名称与其特点用直线连起来。(请用铅笔、尺子作图)

山地 平原 盆地 丘陵 高原

-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太阳伞遮阳的原理是不透明物体可以阻碍光的传播 B、窗户安装玻璃比安装窗户纸更明亮,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更好 C、凿壁偷光是因为古代墙壁比较薄,光可以穿过墙壁
-
5、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C、水中捞月,一场空
-
6、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西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下列材料适合制作皮影戏人偶的是( )。A、硬纸板 B、玻璃片 C、陶瓷片
-
7、同学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A、沿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
8、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
9、一束( )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A、绿光 B、白光 C、红光
-
10、下列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杯弓蛇影
B、手影游戏
C、立竿见影
-
1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皎洁的月光 C、刺眼的灯光
-
12、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 B、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拦住泥沙
-
13、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A、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生活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原来这里曾经是海洋
-
14、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C、火山喷发是岩层断裂、错动造成的
-
15、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
1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 )形成的。A、多次火山喷发 B、多次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
17、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
18、小明的家乡长春,地处松辽平原。下列地形描述中,符合平原特点的是( )。A、低平而宽广 B、四周高,中间低 C、海拔较高,蜿蜒起伏
-
19、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发现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
A、比海洋面积小 B、和海洋面积差不多 C、比海洋面积大 -
20、小明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装在胶囊里的药。他感到很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药要装在胶囊里呢?胶囊吃到肚子里会发生什么?”妈妈告诉小明,胶囊是用淀粉做的,能够在身体里被分解,而且还能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确保药物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释放出来。现在,小明想通过下面的问题来进一步了解胶囊的秘密。
(1)、胶囊是淀粉,会被分解(选填“唾液淀粉酶”或“舌头”)。(2)、直接服用胶囊内的药物( )。A、会被胃酸破坏 B、对胃不好 C、两者都是(3)、胶囊在慢慢消化(选填“胃”或“小肠”)。(4)、为什么胶囊要用淀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