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山东临清从明代后期至清中叶一直是华北重要的商城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漕粮储运码头,下图是乾隆——道光年间临清关实征关税额的变化。该图可以表明( )

    A、清乾嘉年间临清税收额持续下降 B、沿海贸易发展导致临清地位下降 C、明清的经济重心持续向南方转移 D、运河年久失修导致运输能力下降
  • 2、下图是荷兰的运河分布图以及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地图。较之于运河开通之前,新的路线( )

    A、降低了运输成本 B、连接了陆海交通 C、缩短了交通里程 D、摆脱了行程风险
  • 3、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 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率先完成两次工业革命 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国际环境迎来持久稳定和平 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城镇化正加快
  • 4、明初,在各地设立课税机构,在府称司,在州县称局。机构位置除省级行政中心外,多位于交通要道或行商坐贾人口聚集区。明初全国有课税司局400余处,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当时( )

    地区

    顺天

    北直隶

    南直隶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四川

    广东

    云南

    贵州

    广西

    课税司

    1

    5

    10

    12

    13

    12

    8

    8

    4

    8

    10

    4

    4

    8

    1

    4

    课税局

    9

    6

    58

    46

    19

    14

    15

    36

    7

    8

    16

    6

    1

    2

    3

    1

    A、重农抑商政策动摇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市镇较为发达 D、南方的赋税压力大
  • 5、《申报》是近代中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全国抗战爆发后,《申报》作为第三方报纸,其报道多角度呈现了共产党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关于共产党的报道(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节选)

    报道主题

    报道内容

    国共合作

    (关于红军改编的报道)“第八路军现在已经改编完成, 朱德等愿真诚跟随蒋委员长, 与全国友军一起……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不懈奋斗。”

    抗战贡献

    (关于社会各界贺电的报道)“第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暨前线诸将士均鉴,平型一役, 已佩神威, 捷报传来……此后出奇制胜, 谨电驰贺。”

    军民关系

    (记者报道)“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在与日本人进行游击战时,常得到民众的帮助……社会各界人士愿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捐款捐物。”

    皖南事变

    (刊登国民政府下发的通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命叛变,袭击友军,已由顾司令长官紧急处置,绳以军法, 将该军全部解散,编遣竣事。”

    ——摘编自陈鸿《抗战时期<申报>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

    评述《申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呈现。

  • 6、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

    ——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握……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

    ——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
  • 7、1920年,陈独秀说:“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没有他们“我们便不能生存”“社会岂不是要倒塌”。这折射出,当时(   )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空前提高 B、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了传播 C、新文化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向 D、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宣传
  • 8、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 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 9、明万历年间,给事中郝敬曾言:“今海内行钱(铜钱),惟北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清初江南大多地区“即厘数之间,亦皆用银”,而北方五省“收买粮食、布匹、棉花等类,市上俱用钱文”。这种差异说明(   )
    A、自然环境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B、北方地区铜资源较南方丰富 C、南北区域贸易规模比较庞大 D、经济发展形态影响支付习惯
  • 10、宋元时期,诗、词、散文和元曲等多种文学体裁获得发展。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崇文抑武政策 B、科举制的完善 C、城市经济繁荣 D、理学思想形成
  • 11、北宋初年,官员退休后一般停发俸禄,主动退休者寥寥无几。北宋中期,朝廷规定:文官年满七十须退休,主动申请退休者可领退休金,每年重要节日还发放实物补贴;如果官员到了年龄还不申请退休,则听从监察部门检举揭发。这一规定(   )
    A、反映出北宋政府的高效运行 B、体现出朝廷对高龄官员的关照 C、解决了北宋冗官冗费的局面 D、有利于官员队伍吸纳新鲜血液
  • 12、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这一做法(   )
    A、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B、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C、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 D、废除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 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来使用的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小篆这一统一汉字书写形式。这一做法(   )
    A、消除了民族隔阂 B、秉承了儒家思想 C、实现了思想统一 D、有助于文化交流
  • 14、春秋战国时期,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不断分裂瓦解。诸侯国纷纷推行地方征兵制度,每一名到法定服兵役年龄的男子,都要为国家服兵役一年或两年。这表明当时(   )
    A、宗法制度瓦解 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赋税徭役繁重 D、奖励耕战普通推行
  • 15、商代重鬼神,礼制比较规范,礼器性质比较明确,礼器上有大量代表性的商代纹饰,有非常强烈的图腾内涵。而西周时期,尤其是中期以后,祭祀活动的器物显得有些随意;到了东周,贵族们甚至将原先的祭祀用器改头换面制作成生活用器。这一趋势说明(   )
    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B、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C、祖先崇拜氛围淡化 D、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出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尚贤》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贞观政要》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致君》(包拯)

    ——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治国理念与实践”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 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 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临清卫设置大事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即会通河开通第二年,“改利津海道运粮万户府为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

    皇庆元年(1312),枢密院议“各处都府并总管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及临清万户府,秩三品”,专门规定了临清万户府总管的品级为正三品。

    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明廷“命置仓于临清以贮转运粮储,仍以军士三千守之”。

    正统十一年(1446)二月,“宜易临清千户所为守御千户所,除吏目一人,以便会鞫”。

    正统十四年(1449)十一月,明廷命“徙山东济宁左卫于临清,改为临清卫,以临清守御千户所”。

    ——摘编自胡雪艳等《明代临清卫与运河漕运》


    图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清卫设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判断临清应位于图2中的(从①②③④中选填一个序号),并说明理由。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令人依六国宫室图样重建大批宫殿。于是以咸阳为中心,在渭水之北组成了宏大的宫殿建筑群。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决意立万世基业,“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依始皇之意,朝宫上应“天极”,是以天极星即北斗七星中最明亮的一颗为地上帝王之象征。围绕着它,有象征三公、后妃及其他大臣的星宿。秦始皇以朝宫上应天极,独居前方(北半球宫室南向,故古人以南方为前方),似率领咸阳诸宫室而为之主宰。

    ——史建群《简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秦朝都城建筑的形制。

  • 2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该思想( )
    A、批判了程朱理学利己主义 B、继承了王阳明的叛逆精神 C、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意在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
上一页 511 512 513 514 5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