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做好中国事情,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学校与展览馆合作,举办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就展。你作为学校派出的讲解员完成下列工作

    第一部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展区

    图1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后期会址)图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示意图

    图3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       图4 1949年开国大典

    (1)以四幅图片为线索,向参观者介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展区

    材料一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根据材料一、二,给参观者介绍邓小平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

    第三部分:“习近平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展区

    图5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       图6“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图7港珠澳大桥                            图8 2018年习近平在南海检阅海上编队

    (3)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给参观者介绍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主要表现。

  • 2、下图是《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的目录(部分),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不断调整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美国政府调整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第六章尼克松政府与杰拉尔德·福特政府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调整(1969-1977)

    一、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社会保障主张..... ...... ......(62-65)

    四、尼克松的家庭福利改革的提出.......... ...... .....(69-72)

    六、杰拉尔德·福特政府的福利保障政策..... ...... ....(73-76)

    第七章吉米·卡特政府调整美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探索(1977-1981)

    一、吉米·卡特政府改革社会保障的主张和实施概述...... (77-80)

    二、卡特更好地工作与收入计划的提出….................(80-81)

    A、建立“福利国家” B、黑人民权运动 C、“滞胀”危机 D、反越战运动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
    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C、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D、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 4、“《李尔王》中三位核心人物面对权力的斗争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坚持真理的考狄利娅象征古典美德,爱德蒙追求政治权谋,两者都失败了。埃德伽在苦难中成长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成功揭示了莎士比亚对这一类新型政治领袖的认同。”这体现了莎士比亚(     )
    A、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B、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C、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D、追求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
  • 5、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指“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或者“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亦即“全权公民”。“全权公民”群体的出现得益于(     )
    A、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B、古代帝国的长期扩张 C、寡头政体的权利保障 D、封臣对封君绝对效忠
  • 6、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事件

    观点或论断

    南方谈话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网发展

    中共十八庙三中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D、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 7、1954年7月,周恩来在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
    A、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需要“另起炉灶”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8、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对当今社会的深远意义是(     )
    A、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B、实现了红军战略大转移 C、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 9、从武昌起义到11月9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13个省和上海市等地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②“三民主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立宪运动”的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④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认为,   “购买外洋器物……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由此可见,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发展民用工业补充军用工业不足 B、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农民起义 C、引进机器生产技术以实现现代化 D、引进西方技术挽救国家颓势
  • 11、《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他们的国家推到东方一角的地理概念。”为此,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文化传播受传统思想的制约 B、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C、欧洲人用西学带动宗教传播 D、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12、两税法是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地税以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田产少者少纳税。户税依据资产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所以“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象”。这表明两税法(     )
    A、强化了中央直接控制土地 B、征收办法以丁身为本 C、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简化了赋税征收名目
  • 13、清末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写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下列有关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攻打突厥,平定了突厥汗国 B、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C、设立陇西、武威等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D、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 14、冷战期间成立的某组织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加速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这一组织是(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经济互助委员会
  • 15、陈独秀认为“法兰西革命以前,欧洲之国家与社会,无不建设于君主与贵族特权之上”,而在刊布一文献之后,“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扑其贵族,列国宪章,赖以成立”。该文献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 16、金朝诗人马钰在《满庭芳·刀圭法》中描述冶铁过程:“十二时中锻炼,尖锋上、迸出光辉”。冶铁技术起源于(     )
    A、西亚 B、尼罗河流域 C、巴尔干地区 D、印度河流域
  • 17、1953年,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杭州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这一初稿推动了(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法》的出台
  • 1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
    A、迫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议
  • 19、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告诉人们:强和弱是可以变化的,只要变革,“人治日新”,可以变弱为强,转祸为福,中国仍可以得救。下列选项中,与之观点相同的是(     )
    A、“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政治根本解决问题,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D、“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 20、《猛回头》中写道:“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一时局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前夕 B、中法战争前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上一页 155 156 157 158 1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