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外,在律师职业上也有享有盛名,他的理念“法律和政府不应只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而应保护所有人的利益”。为了追求公平公正,美国采用的措施( )A、法院独立掌握立法权 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C、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D、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
2、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成为“大陆法系”。下列关于该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B、法官地位突出,可对先例作出新解释,被称“法官制定的法律” C、主要涵盖德国、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D、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
3、法国1875年宪法通过时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下列属于宪法内容的是( )A、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 B、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C、实行联邦制 D、议会由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
-
4、2023年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对两岸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德、携手打拼,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青春力量。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取得进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C、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D、海基会与海协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
-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这首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根据所学排列出下列民族政策提出的先后顺序( )
①提出“三个离不开”思想原则 ②《共同纲领》确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
6、如图是国民党通过的某个文件中的部分内容。该文件实质是( )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付托于国民政府,总会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A、民主意识的加强 B、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C、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D、中国民主土壤的缺乏 -
7、1905年12月6日,清政府设立学部,宣告科举制结束。下列关于学部的说法不正确的( )A、是晚清统一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 B、设立学部是清末新政的举措之一 C、晚清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确立 D、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
8、阅读中国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下列空格处填写正确的是( )
时期
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唐朝
唐朝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和 其长官由各民族首领担任,上统于中央政府。
确立军镇屯制度
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明朝
在中央设置礼部、鸿胪寺和 , 作为管理民族事务的三大机构。
重修长城,设九边重镇
册封各地民族首领,由各族酋长世袭卫所、土司职务,重视茶马贸易、马市等经济交流
清朝前期
在中央设立 ,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西北设 ;乌鲁木齐设都统;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
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
A、鸿胪寺 提督四夷馆 宣政院 伊犁将军 B、羁縻州刺史 提督四夷馆 理藩院 伊犁将军 C、羁縻州刺史 行都指挥使司 理藩院 安西都护府 D、鸿胪寺 提督四夷馆 理藩院 伊犁将军 -
9、有史书记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史书反映的这一民族( )A、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B、形成长期与南宋对峙局面 C、皇帝和宫廷仍保持草原习俗 D、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都城的开始
-
10、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 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是研究当时赋税制度的重要史料。下列有关此赋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证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B、扩大了收税对象 C、有助于缓解土地兼并 D、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11、关于某部重要典籍的编修缘起,《唐会要》中记载:“开元十四年,右丞相张说奏曰:‘《礼记》汉 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 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以下关于该典籍的叙述 正确的是( )A、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B、推广魏晋以来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封建法典 D、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
12、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只重才干轻视道德的弊端 B、该选官制度无法选拔人才 C、只重出身导致底层入仕困难 D、人为操作使其偏离了初衷
-
13、商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②政体中保留某些原始民主传统
③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④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4、在陕西省临潼县临河东岸的一块低地上出土了一古文明聚落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别具风格,并发现600多座墓,死者大多头向西,普遍有数量不多的随葬品。据此可知该聚落( )
①位于黄河中游 ②精美的陶器被称为“蛋壳陶”
③尚未实现贫富分化 ④正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到2018年12月为止的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摘编自《国际组织年鉴》
材料二 当前,世界经济体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崛起中的中国面临世界经济大变局、大调整。……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推动全球经济规则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行进,在区域与全球经济治理中逐步完成从对标规则到制定、引领规则的过程,为构建普惠、包容的国际经济治理框架提供中国方案,应成为中国参与、主导国际经济规则重建的新策略。
——魏龙黄轩《国际经济规则重建的底层逻辑》
根据材料,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围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6、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罗马国家筑路的成就是举世闻名的。罗马广场的黄金路标,刻有帝国主要城市的名字以及它们同罗马的距离,象征着世界上的一切道路都汇合到这里。据统计,到公元2世纪时,帝国境内的硬面道路已有372条,总长度达到8万公里。与陆路交通相辉映,罗马国家的海上交通线也相当安全便捷。古罗马国家极盛之时地中海俨然已成为其内海,船舶吨位达到一千吨,顺风时每小时可航行五海里以上。有学者研究表明,那时的海上交通比之19世纪开始之前欧洲任何一种交通都快捷,而就其舒适和安全而论,也并不比我们今天相差很多。
——孙宝国《古代罗马社会新闻史简论》
材料二
时间
英国交通发展概况
17世纪中期
英国相继出台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英国的海上运输才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1663 年
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
进入18世纪以后
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
至1724年
英国可通航河道从1600-1660年间的685英里增加到1724年1160 英里。
1760-1776年
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
1825-1835年
议会通过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1870年
英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化有重要意义。《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各种物质文明的进步,包括食品、服饰、住房、日常用品诸多方面,就其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的影响显著性而言,大概没有任何一项可以与交通现代化相比。其中“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一章的主要目录如下:
第五单元 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
第一节 新式交通使人们开始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
第二节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时间节奏
第三节 新式交通与近代时间价值观念的出现
——摘编自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罗马举世闻名的“筑路的成就”,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简析古罗马交通建设的作用。(2)、时间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的伸缩,可以定位或解释历史事件,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从17世纪中叶延至19世纪中叶,请指出这持续200年的长时间段对研究英国交通发展的价值,并以此时间尺度为视角,解释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发展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参照“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一章,根据所学知识,以“近代商路”为主题,编写一个章节目录。(要求:时空逻辑清晰,层次角度明确,表述涵盖史实,包含三节子目且至少有1个与中国相关)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2年11月初,上海《东方杂志》向国内知名人士征稿,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关于国家和个人的“新年梦想”,分“梦想的中国”“梦想的个人”两大类。随后,杂志社第29卷公开刊载启事,其文如下:
先生:
在这昏暗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之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苦海之中。……
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虽说是梦,但如果想到梦是代表“希望”与“未来”的这一点,就可见不是全然无益的事,它或者竟是能够鼓舞我们前进的勇气的,我们想。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
是先生不把我们这个提议,当作“痴人说梦”,盼望先生不至拒绝我们这个琐细的请求。
东方杂志社启
注:该活动的部分原稿因内容过于“敏感”未能照登。此后《东方杂志》办刊也遭遇了国民党当局的干预。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东方杂志》社发起的关于国家“新年梦想”活动。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国初设,依照汉律将族刑定为魏法,但有所改动,如改《贼律》:“但以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道,要斩,家属从坐,不及祖父母、孙。至于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汙潴、或枭菹,夷其三族,不在《律》、《令》。……正杀继母,与亲母同,防继假之隙也。除异子之科,使父子无得异财也。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
——摘编自《晋书·刑法志》等
材料二 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中国福建武夷山五夫里创办“五夫社仓”。在朱熹创办五夫社仓的带动下,不久,闽北境内建社仓百余所,谓盛极一时。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以后,由于朱熹的积极倡导,孝宗皇帝的支持,社仓在全国推广,并成为农村储粮备荒的主要形式。被后人誉为“先儒经济盛迹”。
——张品端《朱熹社仓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保障作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曹魏《贼律》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曹魏“改《贼律》”所反映的法律发展趋势并辩证的分析这一趋势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朝民间救济的两种主要方式,分析这些民间救济得以全国推广的有利因素。 -
19、自良渚时期起,浙江人便开始修建海塘以抵御钱塘江潮汐之患,此后,随着历史不断向前,海塘的规模不断扩大,修筑的形式也不断多样化。2015年,在杭州地区首次发现柴塘结构的海塘,在地基特别软,而潮流又很强的地段,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海岸防护工程。2016年,在杭州市江干区发掘出一段明清时期的钱塘江古海塘,均为石塘结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钱江新城古海塘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柴塘和石塘并行的双塘结构海塘,明确了文献中“重障”的具体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知( )A、古海塘结构的差异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文献中的“重障”须以考古印证才有可信度 C、杭州是历代古海塘修建技术最成熟的地区 D、柴塘结构的海塘修建体现了唯物主义原则
-
20、“特殊与差别待遇”是世界贸易组织给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优惠待遇,具体措施包括更优惠的市场准入、非互惠的市场保护和技术援助等。这引发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质疑。取消还是维护“特殊与差别待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焦点问题,并将影响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走向。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 )A、“特殊与差别待遇”损害世界贸易 B、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C、一定程度保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 D、受到少数发达国家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