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有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官员的晋升渠道 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 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 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
-
2、中唐张旭的《肚痛帖》(左图)、怀素的《自叙帖》(下图),大量连笔跌宕有势,线条抽象变幻莫测,无序字体中的有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这体现了( )
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至简 B、书法艺术脱离底层民众 C、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 D、草书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
3、下图所示物品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唐代墓葬出土的阿拉伯、波斯、东罗马金银币图
A、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B、货币体系多元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朝贡贸易发达 -
4、陆俟(本姓步六孤)是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他的第二代陆丽“好学爱士”;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六代陆卬“在席赋诗,卬必先成”;卬子乂“于五经最精熟”,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陆氏家族的发展反映了( )A、汉族精英文化日趋衰落 B、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发展 C、科举考试推动文学发展 D、世卿世禄制度逐步确立
-
5、战国后期,相比其它诸侯国,秦国建造更多且规模更大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的统一提供物质基础。这些大型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公田制度相对完善 B、铁制农具逐渐普及 C、人才招揽效果明显 D、商鞅变法利于集权
-
6、西汉学者刘向曾有言论:“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防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此番言论概括的是( )A、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B、春秋战国诸侯纷争 C、秦末暴政起义不断 D、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
7、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以及补天造人的女娲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曾经被列入过中国的“三皇”之列。这些“三皇”的传说反映出中国( )A、远古文明领先世界 B、早期文明缺史实依据 C、远古文明发展概况 D、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时,传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理论及组织变得日益过时了。一些社会思想家开始运用牛顿的方法来理解社会、政治和经济世界。还有一些人则运用这些方法,其结果是引起了大规模的政治动乱。1640-1914年间一连串的革命——包括发生在英国、北美、法国、海地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促进了新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政治结构。许多历史学家在谈及这些革命时,会把它们合起来统称为“民主革命时代”。——摘编自霍华德《全球通史从500万年至今天》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新的政治思想”或“新的政治结构”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后期,军事训练、装备和后勤系统不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号召工人阶级,尤其是在德国和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以革命的形式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威尔逊呼吁欧洲和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以没有领土兼并和赔款的政治自决的方式结束战争。——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只是宏大叙事与国力兴衰层面上的“东升西”,更是嵌入世界政治、国际经济与全球观念等各个领域而产生的20世纪初甚至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2022年,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等国左翼政府执政之后,占拉美地区人口80%以上的国家先后“左转”,均主张与美国保持距离。东盟国家先后成功举办东盟峰会、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区域团结与经济活力不断强化,追求东盟独立自主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王文《世界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博弈新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威尔逊主张的共同点。(2)、 根据材料二,从世界政治角度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把握百年变局下的战略主动权提出建议。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磅)年份
年均进口值
年均出口值
年均贸易总值
1700-1709
4.9
3.5
8.4
1755-1764
9.3
9.7
19
1794-1796
37.9
32.3
70.2
1814-1816
71.8
65.7
137.5
1834-1836
70.3
56.4
126.7
1854-1856
151.6
123.5
275.1
——摘编自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二:1951-1981年世界七个工业发达国家的外贸及工业年平均生产增长率(单位:%)
1951-1973年
1974-1981 年
1951-1981年
出口
进口
工业生产
出口
进口
工业生产
出口
进口
工业生产
英国
3.9
5.3
2.9
3.6①
1.0
-1.1
3.9②
4.2
1.8
美国
6.0
6.7
4.7
4.6
2.5
1.9
5.7
5.6
4.0
联邦德国
11.6
11.5
7.0
4.5
3.6
0.8
9.7
9.4
5.4
日本
15.9
15.8
14.0
9.4
0.5
2.9
14.2
11.6
11.0
法国
8.4
9.4
5.7
5.2
4.5
1.0
7.5
8.1
4.5
意大利
11.7
11.1
7.5
5.5
1.1
2.0
10.0
8.5
6.1
加拿大
7.0
7.5
6.0
2.7
2.9
1.7
5.9
6.3
4.8
注:①1974-1980年数字②1951-1980年数字
——摘编自谢易《英国对外贸易状况剖析》
(1)、 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1-1981年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英国的经济状况及其原因。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日耳曼人开始接二连三地移民罗马帝国,并开拓帝国外缘领域,罗马对北欧和西欧的控制在公元4世纪时走向衰落。当匈奴人开始从中亚向西部挺进时,他们驱赶了他们前面的哥特人,哥特人又加重了对罗马的压力。——摘编自霍华德《全球通史从500万年至今天》
材料二:综观二百多年来的美国历史,移民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独立战争前、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南北战争后到一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后等阶段。早期来北美开拓的移民大部分来自英格兰,自1607年起陆续建立了(弗吉尼亚)詹姆斯敦居留地、马萨诸塞殖民地等。1641年北美殖民地外来移民约有五万人,到1760年增至一百六十万人,独立战争前夕更增至二百五十万人。在当时的移民中许多是作为契约奴隶过来的。黑人奴隶更是外来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美国独立战争时,黑人已有五十万人,约占当时移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不仅成了南部种植园劳动力的基础,而且成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刘宏谊《美国移民的发展演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4、5世纪游牧民族的迁徙对罗马产生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活动的特点及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
12、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面临弱化,全球经济整体正在滑入新一轮“滞胀”。美国为维护其霸权而广泛鼓动所谓的“志同道合者”塑造“集团化”的世界,破坏主要大国间的对话与合作。美国的做法( )A、挤压了全球合作治理的空间 B、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C、凸现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D、表明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
13、 20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几乎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更多的合作,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向更高级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之势。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展 B、社会信息化引发社会转型
C、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 D、欧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14、 近年来美国一再宣称要推进中东和平,但以打击恐怖组织为由伙同当地反政府武装控制了叙利亚大片领土。叙利亚媒体报道说驻地美军经常偷石油偷粮食运往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这种现象表明( )A、美国干涉成为中东动荡根源 B、强权政治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
C、中东地区应该加强团结合作 D、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发展 -
15、 如图为冷战时期一幅苏联漫画《这是一件好事》(图中左侧桶上为“美国的北约合作伙伴”,右侧厂房窗口上为“美国军事工业”)。苏联意在揭示( )
A、二战后美国控制了雅尔塔体系 B、西欧国家在政治上完全受制于美国
C、美国是北约主要资金的提供者 D、美国通过压榨北约盟国以扩充军备 -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英国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多数由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任命的。这表明,当时英国( )A、政府背离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C、行政部门实现了官员选用分离 D、文官制度受到科技革命的冲击 -
17、 下表为1938-1978年世界货币储备的构成情况(单位:%)。据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期( )
1938年
1948年
1958年
1978年
黄金
82
33
45
—
美元
5
13
27
82.1
英镑
13
53
21
1.6
其他
0
1
6
16.3
A、英美等货币集团长期各自为政 B、美元取代黄金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C、英镑体系稳定了国际经济秩序 D、经济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18、 1937年,上台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认为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是“不可能避免的”事件,对希特勒入侵捷克苏台德区视为英国“不能承受之重”,惟恐被卷入战争。由此可知,当时( )A、亚欧战争策源地正在形成 B、英国企图遏制苏联发展
C、希特勒为德国寻求新出路 D、英国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
19、 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荷武装起义失败后,苏加诺创建的民族党呼吁印尼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坚持进行抗争。这一做法( )A、推动印尼迅速赢得民族独立 B、受到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
C、体现民族党保全实力的努力 D、赢得印尼各界的一致支持 -
20、 20世纪前期,英国在乌干达殖民地强制推广植棉等经济作物,结果是“只有少数富裕的酋长和地主能够住上砖房,穿上体面的欧式服装,开上汽车,而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程度有限”。这表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A、引发乌干达独立意识的觉醒 B、强化了非洲对英国的依附
C、顺应了非洲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剧了非洲农村社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