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几天,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大面积铺开,凭借着超低价和新奇感,吸引了不少人体验。但很快,不少武汉人戏称它为“苕萝卜”。

    只见一辆打着双闪的“萝卜快跑”在马路中间一动不动,定睛一看,“硬控”它的居然是一条躺在路上的绿色编织袋。面对这个障碍物,“萝卜快跑”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也不会绕开它,就傻乎乎地停在编织袋前方。最终还是一位看不下去的路人大爷将袋子拿走,“萝卜快跑”终于才敢动弹。

    有时候路上没有障碍物,但是路况略微复杂,“萝卜快跑”也是立马“智商不够用”了。比如在早高峰的滚滚车流里,一辆想要变道来接乘客但又不敢的“萝卜快跑”,只得在原地等待 在汽车堆里显得弱小可怜又无助。

    面对川流不息的行人和其他车辆,“萝卜快跑”直接“判断”前方没有前进的空间,然后也不管这是哪儿,停车会不会造成拥堵,直接趴在马路上乖乖等待。一辆“萝卜快跑”在路口一直“礼让”了10辆来车,才抓住机会继续开动。就连旁边没什么车,只是偶然遇到了自家兄弟,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小挪一点后直接一同停下,把“有礼貌”三个大字写在了脑门上。

    但有时候,“遇到问题就停下来”的“萝卜快跑”又一副莽汉的样子,哪怕前面是几乎淹没车轮的积水,“萝卜快跑”也照开不误。

    此外,“苕萝卜”把“遵守规则”刻在了DNA里。比如,非要等到自己的乘客不可,哪怕后面堵车成长龙,“萝卜快跑”也不会挪动一下。再比如,说好了要给你送到目的地,那差一米都不行。有位乘客表示,自己原本准备在目的地马路对面下车,然后再走两步就到了,“萝卜快跑”却依旧坚持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再掉头,誓要将乘客严谨地送到目的地。中途下车? 不可能的。

    (摘编自《无人驾驶汽车为什么被武汉人叫做“苕萝卜”?》)

    材料二:

    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人类司机需做什么

     Level 0

     Lovel 1

    Level2

     Level 3

     Level 4

     Level 5

    无论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开启与否人类驾始终拥有驾驶权。 

    即使坐在.当自驾驶功启用时.人类驾驶员都没有驾驶权。 

    人类驾驶员必须始终监控辅助自动驾驶功能状态,在必要时转向、刹车或加速来保证安全。

    当自动驾驶系统提出请求,必须由人类驾驶员接管驾驶权。

    自动驾驶系统不会要求人类驾驶员接管驾驶权。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可驶系统需做什么

    系统功能仅限于发出警告及瞬时辅助

    系统功能可以提供转向或刹车加速辅助

    系统功能可以提供转向以及刹车加速辅助

    自动驾驶系统可在条件满足时驾驶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可在所有情况下驾驶车辆

    自功功能

    自动紧急制动、盲区警示、车道偏离提醒

    车道保持功能或自适应巡航

    车道保持功能和自适应巡航

    交通拥堵自动跟车

    本地无人驾驶出租车;车辆可不配备方向盘和刹车、加速踏板

    与L4一样,但系统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地方驾驶车辆

    注: Level,简写为L。如Level0简称为L0,以此类推

    (资料来源: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

    材料三:

    自动驾驶的实现,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一种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融合感知路线,另一种是纯视觉感知路线。两种技术路线,主要就是从环境感知方面做的划分,这个环节是决策和执行的基础。

    融合感知路线,这是目前国内车企实现自动驾驶的主要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装载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收集车辆周边信息,再配合高精度地图,做出决策。这种路线,优点十分明显:几种传感器相互配合补充,发挥各自“特长”,数据来源十分多样,这让最终感知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决策也会更加准确。比如,摄像头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觉细节,而激光雷达可以提供精准的距离、速度数据,还能保证夜间、大雾雨雪天等恶劣天气下的识别效率,弥补摄像头的不足。这种技术路线,最大的缺点就是贵——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都需要高额投入。

    专业绘制高精度地图的车辆携带的各类传感器价值不菲,平均采集成本约为1000元/公里。据悉,某公司在上海市采集了两三年的高精度地图,也只覆盖了2.2万公里,而覆盖全上海需要采集3.6万公里。此外,城市道路天天在变,有时候今天采集完数据,明天就要改,地图需持续维护才能“保鲜”。与此同时,从国家安全角度,政府也只允许厂商每隔几个月刷新一次,还要经历漫长的审核,这让高精度地图很难广泛使用。

    纯视觉路线聚焦一个“纯”字——只使用摄像头来感知环境。这意味着从认识物体,到测算距离、速度等一切环境信息,都需要靠摄像头来完成。想走这条路线并非易事,车端和云端算力、算法都非常重要,因为系统要处理大量图像、视频信息,处理光缆突迎关注微信燃烧手他褐冲刺悬维驿站多的二维图片转化为三维物体,从而感知速度和距离,这些都是使用激光雷达很容易处理的问题。这个方案,其实是在模仿人的驾驶习惯:只要是眼睛(摄像头)能够看到的东西,系统就能够识别其中的信息,进而做出正确判断。想要识别得更加准确,就需要自动驾驶系统不断学习并优化驾驶决策,海量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较于融合方案,纯视觉感知路线最大优势就是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市场大范围推广。纯视觉路线缺陷也较明显,由于摄像头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是二维图像,不包括距离、速度,车辆仅靠这些信息容易出现误判。在融合感知路线中,即使一个传感器失败或被干扰,其他传感器仍能提供关键数据,而纯视觉感知路线在摄像头遇到失效、被污染等状况时,缺乏同等级备份选项,可能会影响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摘编自《杭州太动作!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萝卜快跑”的表现看,“苕萝卜”是“笨萝卜”的意思,是武汉人对不够智能的“萝卜快跑”的戏称。 B、自动驾驶分级有两大功能类型,L3及以上为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系统启用时,人类驾驶员没有驾驶权。 C、环境感知关乎决策和执行,采用融合感知技术路线的车辆通过多种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D、采用纯视觉技术路线的车辆的摄像头采集的原始数据是二维图像,不包括距离、速度,不可能转化为三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汉的“萝卜快跑”属于L4级无人驾驶车辆,连绿色编织袋都能看得如此清楚,是采用纯视觉路线的结果。 B、理论上,L4能替代L2、L3,但从“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行的实际情况看,L2、L3可能会较长时间与L4共存。 C、某车摄像头将前方的大卡车白色车身识别成了“云朵”,最后擅上大卡车,该车采用的大概是纯视觉感知路线。 D、某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运行中,当路况与地图不符时,系统就会要求司机接管车辆,说明该车自动驾驶分级为L3。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自动驾驶分级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L1:应急辅助 B、L3:有条件驾驶 C、L4:高度自动驾驶 D、L5:完全智能驾驶
    (4)、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来介绍“萝卜快跑”,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海拔约1700米的钟鼎寺景区,林海苍茫,云雾缭绕,是德阳人赏雪玩雪的好去处。但每年冬季的环山公路,坡陡路滑,受天气影响能见度不高,交通时常拥堵。为了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文旅部门计划引入“萝卜快跑”,同时禁止其他车辆进入。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引入“萝卜快跑”的可行之处。
  • 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只有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社会,并推动自我及社会的发展,因循守旧只会被淘汰。也有人认为,人还是要有坚守自我的定力,文化也需要传承延续的定力。一味求新会失去定力。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相关的信息;不少于800字。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龙,我也曾上天堂大闹天宫,饥时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两三颗;渴时把玉帝的酒,轻轻呼了六七钟。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说什么大精小怪,那怕他惫懒膭脓!一赶赶上去,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将来,锉的锉,烧的烧,磨的磨,舂的舂。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材料二:

    近日,首款国产3A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了现象级热潮,不仅引爆了游戏市场,还成功出圈,引发了外国玩家和网友对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的强烈兴趣和向往。《黑神话:悟空》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①____。海外地区的销售占比达到了20%,销量超过200万套。Twitch平台的知名主播Shroud在直播中称赞:“《黑神话:悟空》令人惊叹,这款游戏堪称艺术品级别的享受。”

    《黑神话:悟空》的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游戏基于《西游记》原著设计剧情,并以“天命人”悟空的形象为主角,重走危险与惊奇的西游之路。游戏中的建筑风格、服饰设计、神话传说等元素,②____。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刺激的战斗体验,还能沉浸在“东方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为了获得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不少海外玩家甚至开始恶补《西游记》原著及相关知识点,有的外国玩家特地跑到附近书店,搜刮起了《西游记》的英译本。在此过程中,海外玩家爱上了悟空身上( )的特点。从一只猴的神话传说,到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个游戏的诞生,孙悟空的形象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化的象征,③____,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1)、材料一如果删去加点的“略略”“轻轻”,语气语意有较大改变。请结合文本分析,加上“略略”“轻轻”的好处。
    (2)、请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3)、根据材料一,在材料二括号内填写一个表现孙悟空性格的词语。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色难”一词,出自《论语·为政》。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开口便说出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和颜悦色最难。步入老龄化时代,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为国家与社会的重要议题。

    长期以来,年轻人被认为是充满希望、代表未来的一代。各个地方往往以年轻人为主导,很多事物都追求新奇、潮流、快节奏,优先满足年轻人的喜好,容易忽视老年人的需求。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人们享受更加便捷的生活,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对此感到 ①  , 不论去医院、银行、超市,还是在家看电视、打电话,一些复杂的操作显然对老年人不太友好,这无形中扩大了“数字鸿沟”。

    不少人之所以感到对老年人“色难”,是因为自身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面对家庭的琐碎时,并不总能以美好的一面示人,因此在产生焦虑、急躁、不耐烦等情绪时,容易不经意间将家人作为消解负面情绪的“垃圾桶”。越来越多家庭呈现出“421”“422”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或两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结构让“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承受了很大压力,更加 ② 老人的感受和需求。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这也伴随着代际差异的迅速拉大,极易引发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思想观念碰撞。由此,也造成了思维方式、话语形式的不同,在对话时难以做到同频共振,无法真正和颜悦色地对待老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数字鸿沟”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C、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D、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
    (3)、请根据文本,概括年轻人对老年人“色难”的原因。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对天姥山上天气和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仙人们的出场作了铺垫。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以鸟和鱼比喻自己,表达了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愿。
    (3)、“舟”是古代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诗人们用以寄托情怀的吟咏对象,比如诗句“”。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①本词为柳永晚年之作,他早年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终身不仕。②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柳乱蝉嘶”,以“乱”修饰蝉嘶,不仅写出蝉声纷乱,还显示了词人内心的纷乱。 B、词上阙重写景,刻画了秋日萧瑟之景;下阕重抒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抒情,全词情景交融。 C、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的好词。 D、本词突破了唐五代小令中常见的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主题,扩大了词的意境。
    (2)、柳永即景抒情感叹“不似少年时”的背后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跪而尝之。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脱身而出。诣学请业,研精不倦,遂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皆称疾不就。

    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李景伯等以士谦道著丘园,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

    (1)、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孔子称A黍为五谷之长B荀C卿亦云D食先黍稷E古人所尚F容G可违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跪而尝之”的“因”与“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相同。 B、“自以少孤”的“以”与“何以解忧”的”以”意思不同。 C、“事母以孝闻”的“事”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意思相同。 D、“更相推让”的“更”与“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以侍奉母亲孝顺出名。母亲过世后,他形销骨立。他为母亲服完丧,献出住宅作为佛寺,自己只身离家。 B、李士谦虽家里很富裕,但处处节俭,经常把帮助别人作为责任。州里有死了人而家里无力安葬的,他会资助他们钱财。 C、李士谦在父亲早死后就不曾喝酒吃肉,等到亲朋来聚,他还是会摆上丰盛酒食招待,士谦只是端正地坐着,一整天都不感到疲倦。 D、李士谦品德闻名乡间山野,同乡人分条记下其事迹,到尚书省为他请谥号。事情在他死去前没有办好,于是大家一起在他墓前树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②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5)、后人评价李士谦“恬淡持躬而慈悲济世”。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李士谦“恬淡持躬而慈悲济世”的具体事例。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

    艾伟

    窗子很高,几乎直接抵在厂房屋檐下。窗外的天空飞过一群麻雀,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天空寂静,鸟声惊心。这儿地处城郊,四周都是农田。窗子太高,厂子里的人没法看到农田和庄稼,只能看得见天空。麻雀成群结队出没。

    早上六点钟起床铃准时响起。屋子里有十二个人,有六张上下铺的床。她们起床,穿衣服,然后开始折叠被子。被子折叠成部队那样方正,棱角分明。一阵忙乱后,十二个人都整理好了。房间寂寂无声。晨曦从窗外透入,房舍整洁,一尘不染。半个小时后,门打开了。有一个小时可以洗漱。洗漱的工具放在走道尽头的卫生间里。每个人的洗漱用具都放在那儿。俞佩华洗脸。卫生间东西各有一面镜子。一些人排队在照镜子。俞佩华难得站到镜子前面去。今天她有些想去镜子前看看自己,又害怕看到自己的脸。

    方敏正在大门处等着她。①方敏脸上没有表情,用惯常的不容商量的口吻说,今天你可以不去厂里。俞佩华低下头,没看方敏,她回答,还是去吧,最后一天了。

    厂房生产一种模仿芭比娃娃的玩偶。除了干活发出的声响,厂房里没人说话。工作是定量的,有数量及成品率的要求。她们要把一天的任务完成了才能上床休息。工作量大,要按时完成不太容易。那些新来的,手脚笨,更得抓紧时间。吃中饭也是狼吞虎咽,吃完就抓紧干活。俞佩华完成定额没任何问题,她在这里待了十七年了。

    黄童童来了一年或者更长,在俞佩华左边干活。俞佩华感觉她来很久了,好像一直在她身边。在这里时间变得特别漫长。时间又特别清晰,每一天她们算得清清楚楚,像用刀子在心里面刻了一道做记号。黄童童长得很漂亮,但有点傻,并且是个哑巴。不过不奇怪,到这里来的人要么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傻。

    今天黄童童有些恍惚,做工时老是控制不住双手。她生病了吗?黄童童正在找她的镊子,可镊子刚才还在她的右手上,这会儿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是黄童童的老毛病。她老是丢三落四,找不到工具。俞佩华告诉过她,工具一定要固定摆好,熟练到“盲取”的程度。黄童童向俞佩华要镊子。俞佩华没把自己的镊子递给她,让黄童童自己把工具放整齐之后再干活。黄童童突然问,你要走了吗?这一年俞佩华学会了手语。她吃了一惊,她没告诉黄童童明天要离开这里。同宿舍的人是知道的,但她们都没有说起这事。一个人离去,她们的心会空一阵子。大家都懂这种心情,这种时候会绝望。不说出来就好多了。在这儿情绪越少波动越好,否则会麻烦。俞佩华没有主动提这事。一切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俞佩华没回答,看着黄童童,黄童童的目光凶巴巴的,或者不是凶,是恐惧。②俞佩华一把从黄童童手里抢过那只玩偶,做起来。她看到黄童童盛玩具娃娃的盒子里没几只成品,这样下去,她将完不成今天的额度。难道她今晚不想睡了吗?

    我会来看你的。俞佩华用手语说。

    你不相信我会来看你?俞佩华说。③黄童童没看她。黄童童的目光这会儿投向东边的高窗,天空上的白云一动不动。

    窗外的太阳照在工厂的水泥地面上,缓慢地从西向东移动,快到中午的时候,太阳光束立在东边的墙边,好像白色的墙面拉了一层光幕。

    方敏忙于手头的一份档案。明天俞佩华要走了,俞佩华的相关文件需要归档封存。方敏复印了各种表彰的官方证明,方敏觉得俞佩华不一定在乎,但这些证明在她以后的生活中是用得着的。十七年里,俞佩华几乎年年都评为优等。也就是说她在这儿没出过一次差错,没扣过一分。方敏查过并且熟知俞佩华的档案内容。在做化学老师时,她也是年年先进。可就是这样的人干出了那种事。

    有一个年轻的女警进来,告诉方敏,她通知了俞佩华的儿子,她儿子说不来接。方敏点了点头,这在她预料中。来到这里后,俞佩华几乎谁也不见,儿子和母亲来看过她,她拒见。她的案子太骇人听闻。她难以面对亲人。她只见过丈夫一面,原因是为了和丈夫离婚。她没多说话,只说把她忘掉,因为她会在这儿待上一辈子,这对他们来说更好。没想到她能减到十七年。十七年在这里一成不变,外面发生了多少事啊。俞佩华的母亲这期间过世了。方敏记得,把母亲亡故的消息告诉俞佩华时,④俞佩华并没有停止手中的活,好长时间没有抬头。电焊条冒着青烟,方敏担心俞佩华把焊枪刺入她的手心。

    ……

    方敏没想到的是,俞佩华正等她。方敏看不出俞佩华此时的心情,她的表情永远是那么平淡。俞佩华的手中捧着一只洋娃娃,方敏看出来了,洋娃娃和里面生产的几乎一模一样。

    俞佩华没把玩具娃娃递给方敏,拜托方敏,把它带给黄童童。

    俞佩华说,我答应过她的,我会送她一只洋娃娃。

    方敏愣住了。她没接玩具娃娃。好一会儿,方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艰难地说,黄童童已不在女子监区了。

    俞佩华吃了一惊,问,黄童童去哪里了?方敏转过头,回避了俞佩华的目光,没有回答她。俞佩华突然面色变得狰狞,她几乎是喊出了声,告诉我,她在哪里?方敏吃了一惊。十七年来,她第一次感受到俞佩华不被驯服的力量。

    (节选自《收获》2020年第4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天”是俞佩华从自由转向受限的人生转折点,“另外的某一天”是她不被驯服的力量爆发的一天。本文着重叙述最后一天发生的事。 B、小说开头用平缓的语调,写厂房的环境和早晨六点的情景,没有过多暴露这个厂房的实质,在情节发展部分也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玄机暗藏。 C、小说用墨节俭,笔力集中,利用方敏这一人物来穿针引线,将主次人物、明暗线索等相串联,交代各种人物关系和命运走向。 D、小说通过细节来展现心理和人物关系,如“今天黄童童有些恍惚”和“目光凶巴巴的,或者不是凶,是恐惧”,就是她和俞佩华间微妙关系的表现。
    (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表现方敏专制冷漠的工作作风,俞佩华为此只得“低下头,没看方敏”。 B、第②句表现出俞佩华急躁蛮横的性格,与末段“突然面色变得狰狞”相呼应。 C、第③句表明黄童童不相信俞佩华日后会来看她,因此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 D、第④句表现俞佩华在得知母亲亡故时,内心极度悲伤又隐忍克制的复杂情感。
    (3)、作者说,俞佩华身上有某种强硬的东西,超出了我们对这个世界庸常的认识。谈谈作者是通过哪些情节来表现人物身上“某种强硬的东西”的。
    (4)、有论者说在这篇小说里,“作者不再试图告诉读者一切,而是适时保持沉默,和读者一起等待”。结合文本,指出作者“保持沉默”之处并分析其效果。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正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每一种具体的文化构成了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版。工匠精神在中国历经超越五千年的发展,所累积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了每个朝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遗憾的是,他们鲜有留下姓名的。即使留下了姓名也只是一个标记,流传不广,不像文人的诗篇那样千古传唱。今天,当这些工匠的各类作品陈列在博物馆中,构成“古代中国”的时候,人们在赞叹其工艺成就之余又少有人去追问工匠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存在。这是历史造成的误区,也是审美造成的困惑,而中外大致都是如此。可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作用于各行各业都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参照。

    ②工匠精神是以手艺支撑的精神品格,是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从古至今的工匠都有属于他自己、又表现传承的绝活,他们是技与艺的综合。即使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那样粗简的制作,在技术的很多方面,包括其中的绘画和烧制,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而获得的成就。在不同的类别和材质上,不同的技艺表现出不同的工艺水平,显现了类别的特点;而在相同的技艺表现上,其工艺水平则区别了大匠与凡工。对精湛和极端技艺的追求,是大匠巧夺天工的毕生努力,而突破与创造则是彰显其魅力的核心。手艺的磨练是时间的消费,也是精神的倾注。它们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一以贯之。在不同类别的手艺中,有着各自的技术基础和终极目标,但精雕细琢和一丝不苟,则是工匠们的共同追求,其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是对工和艺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在中国丰富的工艺世界中,玉石、金银、青铜、陶瓷等不同材质的品种,从造型到图案,从绘画到雕刻,从印染到织造,从剪到刻,从嵌到绣,从编到织,如此等等,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完美,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无工不精,无艺难美。所以,从材料的选择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工艺的制作,工巧的概念以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谨严,都在追求极致的品格中表现为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境界。

    ③精湛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历久的磨练和谙熟于胸的心得。因此,它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而技艺的传承就在一个保留与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传?传给谁?都需要在家族或弟子中进行甄选。传承的重要性不仅是要将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以避免始初阶段的失败,还要以能够不断、不绝为依归,应该说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了传承,师傅会总结出特定的方法或口诀,会设计出特别的窍门和要领,这一切技术方面的内容在传承过程中的守望与相依,需要工匠精神奠立思想的基础。为了使特定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精神的延续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这种传承更重要的是手艺与责任的托付,成就与精神的传续。

    ④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尽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工匠创造了无数能够代表时代的经典工艺作品,可是,鄙视工匠却是历史的尴尬。低下的社会地位,艰苦的工作环境,超强的体力透支,经年的时间付出,磨练了他们那超于常人的意志。而技艺的传承以及依靠技艺而维持的生活,也树立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念,造就了他们的责任感。这是农耕时代特有的现象,终其一生,代代相传,一种手艺连接了一个家族的营生,一种手艺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的类别。显然,职业态度中的自我信念是维系其发展的本源,因此,自得其乐成为手艺持有人的职业态度。他们世代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恪守在自己工坊内,不为外界所迷惑或见异思迁,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特别的人生态度,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矢志不渝。

    ⑤工匠精神的示范作用以及影响力并不局限在自己的行业内。他们在不同行业内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特质,其普世价值在于应用和举一反三。尽管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与农耕文化紧密相关的手艺和行当被自然淘汰,因为失去了基本的应用,可是,像服饰和工艺等依然在实用和审美的领域内表现出了存在的价值。而有些行业的工艺经过产业化的激发,表现出传承中的延续,延续中的创造,焕发了青春。其中有些依据工匠的技艺而创立的品牌,则成为由精神和手艺所构建的行业的标志,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市场的追捧。其中产业化的发展更将这种具有传奇性质的品牌故事,变成了推动市场发展的力量。工匠精神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持续的影响力,它能够激励创造精神,督导恪守品质与品格,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的水平和质量方面发展。工匠精神是提升国民素质与品质生活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精神支柱,因此,社会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厚爱。

    ⑥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与需求和原料联系紧密的手艺,其历久性是巨大的考验,因为它们很容易失传,有许多仅三两代而已。至于物质文化中许多杰出的成果,有的也在历史的发展中戛然而止。尤其是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正日渐消融在现代的进程中。工匠不存,精神焉附。工匠精神不能存在于书本和记忆之中,需要唤醒记忆中的工匠精神而传承。

    (摘编自陈履生《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追求工与艺的完美结合,这种追求表现在对材料的选择、具体的设计及工艺的制作等方面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 B、技艺的传承是手艺与责任的托付,也是成就与精神的传续,它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需要在血亲中甄选合适的传承人。 C、农耕时代,手艺是工匠维持生活的依靠,每个工匠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手艺,而手艺的磨炼离不开时间和精神的倾注。 D、现代产业化给传统手艺和行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中一些行业的活力,它们在传承中延续并创造,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因他们的诗句流芳千古,而创造了经典工艺作品的工匠却大多名声不显,由此可以断定在日常生活中,诗歌比技艺的地位更重要。 B、技艺表现有类别之分,也有高下之别。胸怀对精湛和极端技艺的不懈追求,大匠在技艺表现上并不因循守旧,其作品表现出超乎凡工的工艺水平。 C、在当代,工匠精神更具普世价值,推动了制造业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我国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必须向传统工匠学习。 D、与需求和原料联系紧密的手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它的存在价值被不断发展的现代工艺所取代,许多杰出成果也消失在历史的发展中。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中画线句论据的一项是( )
    A、《论语》记载,樊迟因向孔子请教“学稼”“学圃”而被孔子评价为“小人”。 B、古人视匠作之技为“奇技淫巧”,《礼记》有言:“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C、韩非子将商工列为“五蠹”之一,认为“其商工之民……邦之蠹也”。 D、唐朝将公民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唐律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4)、简要阐述本文的论证结构。
    (5)、“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作用于各行各业都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参照”,那么,当下的制造业可以从作为“文化遗产”的工匠精神中获得哪些启示?
  • 10、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春光和腐烂都值得被看到,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的翁卷有一首颇有意趣的小诗《山雨》:“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题是“山雨”,诗人反而极力写天晴。诗说整整一夜,月光照着林间,星星在天上闪烁。不但星月灿烂,连一丝云都没有,也没听见雷声。三、四句却突然一变,肯定的认为这座山以外的山曾经下过一场大雨。明明天晴,诗人为何肯定他山一定下过雨呢?这首诗其实包含着一个潜藏的逻辑推理。

    因为下雨溪流必定水急

    而此山没有下雨

    所以必定是他山落雨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比如高中语文课本里: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 ____,____;____,____。学点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形成排比。
    (2)、亚里士多德认为格言是去掉逻辑推理的形式后剩下的结论,所以,格言都有自己的隐含前提。请从下列两句格言中任选一句,参照画横线句子的推理形式将其隐含前提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拥有“西湖”之名的景致①数不胜数 , 除了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外,惠州西湖也堪称是我国西湖中的个中翘楚。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45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②相得益彰 , 湖光山色,风景迷人。

    西湖景点中,苏堤是北宋苏东坡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横亘平湖、丰湖之间,堤上筑有西新桥,是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由东坡资助修建。东坡当年捐资修堤,既是体恤惠州人民划船涉水之苦,也在平湖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观赏西湖风光的通道。九百多年间,苏堤西新桥几经修建,堤上湖上,月色依然,历史的变革,世事的沧桑尽写其间。每当月明星稀,水面金波璀璨,湖光月色,景同瑶岛。清文学家吴骞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故称“苏堤玩月”。

    (1)、根据原文语境,用其他成语替换原文中加点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括号与破折号都能表示解释说明。文中画横线的括号能否替换为破折号,请说明理由。
  •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二(1)班准备开展“学会交往”主题活动,拟征集相关格言。有同学认为,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倡导以“恕”道为行事准则,推己及人的两句“”就很合适。
    (2)、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
    (3)、李白《将进酒》中“”表示不惜典当来换取一醉,照应“千金散尽”;“”一句跨越时空,情感强烈,与开篇之“悲”遥相呼应。
    (4)、在古代诗歌中,植物的凋零很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之情,比如“”。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庭前桃

    韦庄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注】①息妫(guī):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又称桃花夫人。因美貌被逼入楚,嫁给楚王,入楚后一直保持沉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曾经同渔父一起泛舟畅游桃源,闲笔不闲,自然地引出桃树这一话题。 B、颔联运用衬托,突出了庭前这株桃树清幽的特点,表达了对洞里桃树的厌恶。 C、末句以“莫引”二字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五陵公子排遣富贵闲愁方式不认同。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2)、颈联是如何对庭前桃进行描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炎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其节也。”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恶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 , 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 , 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

    【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E任其身F则G焉得H用无失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给予,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 B、全,保全,与《孔雀东南飞》“足以荣汝身”中的“荣”字用法相同。 C、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完全不同。 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 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 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②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5)、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雅人面具

    徐则臣

    那段录像很多朋友都看过,我没有瞎说。录像中,那座倾圮的金字塔废墟一样瘫在奇琴伊察。千真万确。现在只有画外音般植入的解说,金字塔和人声、风声、鸟叫声都在,人不见了。

    人叫胡安。他是个做面具的,纯手工。那天,出版商朋友陪我从高大丰肥的热带树木的阴凉里走出来,一群叫卖声热浪一般扑面而来。朋友说,墨西哥的面具一定要带一个回去。我是木匠的儿子,见到好木工就起贪心是遗传。我爸是全镇最好的木匠,我爷爷也是,据说我爷爷他爸也是。总之,我出身木匠世家。我爷爷,家具之外最拿手的就是脸谱面具。那时戏班子化妆买不起油彩,就让我爷爷把张飞、关羽、包公的脸谱做成面具,往脸上一扣,可以反复用,又不伤皮肤。到我爸,不做面具,艺术抱负放在了木雕上,但我家里堂屋东山墙上挂着大几十个面具,有我爷爷的手艺,更多的是五湖四海搜罗来的。 

    景区外卖面具的摊子一个挨一个,大同小异。看见胡安手工制作的面具,我两眼为之一亮。除了太阳神、蛇神等常见的玛雅人图腾,他把日常生活雕到了面具上:有人在渔猎,有人在吃穿。

    他穿着玛雅人的民族服装,留长发,下巴垂下一绺小胡子,盘腿坐在一堆面具后面的地垫上。刻刀平稳地在木头表面前进,一条条木头片轻微卷起。刀起木落。几个动作过后,开始给面具开眼。如果把之前的走刀比作大写意,那现在就是工笔。他刀下的眼睛也是挖出两个框框,但你就觉得那眼睛是有神的,好像框框里面真有两只会转动和聚焦的眼睛。面具在他手中变换位置,我分明觉得一双眼睛从不同角度盯着我看。

    我用磕磕巴巴的西班牙语问:“多少钱?”

    胡安头都没抬,刀搭在膝头正做的面具上,右手五指张开。

    我回他:“不贵,值。”

    胡安抬起了头,真正让我震惊的事来了。如果不是在墨西哥,如果这不是一个做面具的玛雅手艺人,我就要用汉语问他老家哪里了。天地良心,他比很多中国人长得更像中国人。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脖子比别的玛雅人都长,身体也比其他玛雅人瘦高。

    关于玛雅人是中国人的后裔之说,略有耳闻,零零散散也看过一点资料。中国人和玛雅人的确外貌相似,文化也十分接近。当然,也似乎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玛雅人跟中国人没任何关系。这事儿不归我管,咱们说的是胡安。

    “这个雕有金字塔,跟他们的都不一样,”胡安说,“先生喜欢我们的金字塔!” “何以见得?”

    “直觉。”胡安一笑。真是太中国了。“有一处金字塔您肯定没见过。”

    “哪儿?”

    胡安比画了一个位置。那地方我朋友显然也蒙了。胡安用西班牙语跟他解释。我朋友对我说:“值得去。”

    他们俩用西班牙语已经顺便谈好了行程和价钱,由胡安开车带我去。走前他向我伸出手说:“我叫胡安。幸会。”

    奇琴伊察不大,出了城二十分钟不到,驶过一条两边灌木和树林如屏障的沙石路,路越走越细瘦,在一块覆满青苔的方形巨石前,胡安停车熄火。我跟着他穿过一片热带雨林……一座荒芜散乱的高台矗立在一片开阔的林中空地上。毫无疑问,这个倾圮的高台曾是古代祭祀用的金字塔,灌木、荒草、苔藓和碎石遮蔽不了它内在的秩序。我突然生出一个强烈的感觉:它静静地伫立在这块平地上,已经等了我很多年。我决定把它拍下来。

    路上我问胡安,为什么这座金字塔在奇琴伊察也鲜有人知?

    “是人就有盲点。”胡安说,“眼睛并非任何时候都看得见。”

    回国的日期到了。回到家,收拾停当,我把面具拍照,跟胡安带领我的金字塔遗址之行的录像一起发给了我爸。

    先反馈回来的是对面具的意见:“做得真是好。高人。”

    十分钟后又来一条微信:“录像里谁在说话?”

    我回:“胡安啊。镜头里的那个玛雅人,面具就是他做的。”

    “哪有什么玛雅人?”

    我刚要回,微信语音电话打过来了。

    “连个人影都没见着,”我爸说,“你确定他是什么玛雅人?”

    “当然是玛雅人!”

    “就是没人。”

    我把语音电话挂着,查看发给我爸的视频。前前后后又拖着看了三遍,他的声音在,该有他身影的地方,现在像空气一样透明。我爸在电话里问:

    “他说的啥?”

    “我哪知道。听不懂。”

    “听着,有点,耳、耳熟。”我爸结巴了。

    “有时间你回来一趟,面具带着。”然后没打招呼就断了语音通话。

    如果不是我妈电话,我会推迟几天回。我妈说:“你爸脸色不大对。”当晚我就买了机票回老家。我爸一向不苟言笑,脸板得更硬了,经年的土地板结了一样。他把面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最后目光都落在空眼眶上。

    “手法像。”我爸说。

    “什么手法像?”

    “老二。”

    我看看我妈。我妈小声说:“你二叔。”

    “他不是早死了吗?”

    “是失踪。”我爸纠正,“再没回来,就当死在外头了。”

    有点蒙。我竟然听了四十年的假消息。

    我爸一屁股坐到老式藤椅上。“老二发火时,嘴里吼的跟录像里那声音一模一样。”

    二叔是我二爷爷的儿子,从小和我爸一起跟我爷爷学木工,天赋极高。我爸说:“他最拿手的是面具,得你爷爷真传。”十八岁,我二叔就跟胡安一样,能把空眼眶挖出眼神来。

    我爸也是个木工好手,其他的活儿都不比二叔差,但面具之眼不及。那时二叔代我爷爷给县剧团做面具。某天早上,我爸先到工房,看见我二叔头天做的面具放在案子上,虽然尚未彻底完工,但那空眼眶里流转出的眼神依然诱人。我爸说,他的嫉愤之火瞬间拔地而起,关上板门,拿起刻刀。刀刃刚切进木头,二叔推门进来,大吼一声,把我爸揪翻在一堆木屑刨花上。二叔拿起面具,对着右膝盖猛地一磕,薄薄的面具裂成五瓣。

    “爸,您确定二叔吼的跟胡安说的一样?”

    “年头太久,”我爸的声音衰弱下去,“听到你那个什么玛雅人胡安的声音,我好像又想起来了。”

    “然后呢?”

    “你二叔第二天没来干活。第三天也没有。从此就消失了。”

    消失既久,形同消亡。

    二叔唯一的遗迹,是挂在山墙最高处的面具——碎成五瓣又拼接到一起的颜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颜回的这出“侍读”孔子的地方戏,主要是演来供批判之用。颜回的右眼五十年前被我爸挖了一刀,眼神只能斜视了。我爸让我把玛雅人面具也挂上墙,跻身于众多面具中间。我爸盯着挂好的面具,背着身问我:

    “你说,那个胡安是什么人?”

    “墨西哥玛雅人啊。”

    半个月后,墨西哥的出版商给我邮件,他去了奇琴伊察。很遗憾,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胡安。他雇了一名当地的向导,驱车到了那条砂石路的尽头。他看到了那块大石头,但转进热带雨林后,披荆斩棘走了两个半小时,也没发现哪儿有林中空地,更没见着视频里的那座金字塔。

    “全是树,一棵接一棵的树。”他用诚挚的文字跟我说,“兄弟,我尽力了。”

    鉴于我们长期愉快的合作,我想我不应该对他有所怀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录像设置了悬念,引出了下文对胡安和金字塔的叙写。 B、正是感觉“我”对雕刻金字塔面具有所青睐,胡安热情推荐并带“我”去探寻不为人知的金字塔遗迹。 C、父亲看着“我”带回来的玛雅人面具那空眼眶流露出来的眼神,便开始产生了异样的猜想。 D、二叔的“消失”成为家人的死结,更是父亲解不开的心结,这件事也随寻胡安未果而不了了之。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胡安雕刻面具时的精妙描写,既是对他技艺的赞许,同时又对后文二叔的形象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 B、文中描绘热带雨林深处金字塔的场景,不仅增加了神秘色彩,也让“我”认为自己与金字塔具有某种机缘。 C、从“我爸”土地板结一样的脸、结巴的言语和衰弱的声音里,读者看到了一个内心沉重、情感复杂的父亲形象。 D、“面具”是文中的一个重要物象,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文中多次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使结构更加严谨。
    (3)、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文学短评。经讨论,同学们提出一个共同的话题:文化的传承与相通。请围绕这个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学短评。
    (4)、本文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等或取材于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拙政园的留听阁用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二:

    以自然风景著称的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摹写了自然山水之美。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园林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表达造园家的主观情思和理想真实。欣赏园林,即欣赏园林表现出的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及由此情此景交融形成的抒情意境。造园家组织安排山水建筑所用到的物质的线条、体形、质感和色彩,是自然符号;而园林风景的题名、匾额、楹联等,应用的是文字形式的诗句词章,是人为符号。

    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区和园林,历来都用简练的诗一般的文字点明景题,如西湖十景、承德避暑山庄的七十二景等,犹如西方公认的标题音乐”,这种诗与自然风景的结合是我国造园艺术家独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标题风景”。只要说出它的景名,游历过的观赏者心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形象的图画,可见题名在风景欣赏中的强化作用。自然美所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主观随意性,由于出身、经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不同,各人对景色的理解和欣赏有很大的差异。而园林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也必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风景形象或景区所作的概括含蓄的命名题对就带有这种强制性,对观赏者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园林的创作构思,较重视意境的设计。造园家在构思时,往往先将风景区的意境,以简约的笔墨、诗的形式作一个概括,然后推敲山水、亭榭、花树等具体风景的布置,使之最合乎诗意。在园林大体完成后,就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在一些风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刻以题名诗句,这实际上是以“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所组成的园林景色进行一次鉴定。《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宝玉、清客一行边赏景边为园中建筑风景题对。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为何不能“生色”?就是因为园林应用的自然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直抒胸臆”,而题对能够画龙点睛地集中表现出艺术的生气和意境。

    风景题对必须切题,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景色的特征。德国美学家莱辛说:“愈使它的人为符号接近自然符号,也就愈接近它所能达到的完美。”这种接近,不是粗浅的直接表露,而是要既含蓄又达意,要充分引起“比”“兴”,由景生情,以辞表意,来抒发景物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均为赏荷之处,而二者的题名都没有直接和视觉关联。远香堂主嗅觉,留听阁主听觉,题名都很有新意,既点出了二处的风景特色,又沟通了视觉、听觉、嗅觉之间的联系;并使游者联想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因而增加了审美的感受。这是我国园林利用古典文学遗产的一个佳例。

    (摘编自刘天华《〈拉奥孔〉与古典园林——浅论我国园林艺术的综合性》)

    材料三: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焖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园林为文人提供文学创作的基地,同时文人的高雅情致与美文意境也成为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 B、造园家造园时通过题名、匾额、对联等文学书写形式,使物质与精神互为生发,相得益彰,较好地表现出造园家的审美情趣。 C、拙政园的“拙政”源自“守拙归园田”,这个命名也意味着“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所组成的园林景色进行了鉴定。 D、《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不仅要有细致的审思,还要追求文辞华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园林创作中以诗概括意境,据此推敲具体风景的布置,这与诗歌创作中选择意象表现意境有相通之处。 B、游客对园林景色的观赏会受到自身经历和文化修养等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观感,这是命名题对带有强制性的原因之一。 C、构园物质的线条、体形等自然符号很难完全地表情达意,因此需要用题名和匾额等人工符号来直接接近自然符号,弥补它的不足。 D、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均为赏荷之处,虽题名不同,但都能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增加审美感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
    A、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B、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源自宋朝苏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将游者与风月融为一体。 C、苏州名园狮子林正厅里的《五松图》,苍劲青翠,正好与园内松景对应,体现了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卓尔不群的魅力。 D、扬州个园假山上的住秋阁前题有郑板桥所题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巧妙道出四季景色变幻和光阴流转,可见园主的妙思和情趣。
    (4)、请分析材料二画横线的两处短语在文段中的作用。
    (5)、材料三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对三个名称进行评价和分析。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甲】考古学家发掘殷代遗址证明 , 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乙】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 【丙】不断地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把它提高 , 【丁】取得了高度水平,达到了辉煌成就

    (1)、把下面四句话组成表意完整的一段话,放入括号处,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国的区域在内。

    ②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③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④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
    (2)、根据前后语境,文中甲乙丙丁处没有语病的一处是( )
    A、 B、 C、 D、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 , 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 D、文中“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的典故。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
    (3)、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
    (4)、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
    (6)、 ,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