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表明(   )

    ①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解决和平问题的前提

    ②中国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注入新动能

    ③“一带一路”顺应时代发展之势,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④共建“一带一路”为开辟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提供新路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柬埔寨以“过水门”仪式迎接搭载中国游客的航班;泰国政府官员亲自前往机场,为中国游客送上花环;肯尼亚民众载歌载舞,欢迎中国旅行团……随着中国出境游持续升温,世界感受到了融融春意。外媒称,世界多国都盼望着中国游客帮助当地重振经济。材料表明(    )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密切,让各国普遍受益

    ②中国市场日益重要,各国期待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③生产要素的流动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

    ④中国出境游强劲复苏势头有力提振着全球信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代表在内的“一带一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绘蓝图。“一带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初心是顺应时代的主题、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开拓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开辟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广阔的道路。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路”就能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宽广,给共建国家人民不断增添获得感、幸福感。

    材料二  2023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6. 89万亿元,同比增长9. 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2%,占同期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21. 2%,同比提升了2.3介百分点。其中,广西、新疆、内蒙古三个自治区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速均超过50%。近年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持续发力,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上半年,我国以铁路运输方式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了23. 8%,高于对沿线国家整体增速14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所彰显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谈谈“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性。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要求,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要更好地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较大、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堵点难点,更好地把握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

    有人认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要减少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端稳“中国饭碗”,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材料一  大食物观强调食物均衡,重视肉、蛋、奶、油脂、蔬菜、水果等副食,分散主粮风险,对冲主粮“卡脖子”危机。贯彻大食物观,要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材料二  中国高度关注全球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命运与共,和衷共济

    雪中送炭,授人以渔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指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同方愿继续网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

    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5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关注全球粮食安全是为中国谋利益。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6、二十大报告指出:国际经贸往来既是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说明(    )

    ①共同利益是一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

    ③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中国引领和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23年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乌鲁木齐市揭牌,这是我国第22个、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   )

    ①是全面贯彻党的治疆方略的具体实践

    ②彰显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③将推动我国形成更高水平的区域开放新格局

    ④表明我国加强顶层设计,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3年11月17日,以“智汇冰雪经济,共享寒地未来”为主题的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在长春召开。此次大会旨在搭建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区域高层对话与经贸合作新平台,创建与寒地经济带国家开展对接合作的全新机制,形成全面深化世界寒地经济合作,推进“冰雪丝路”建设。加强与寒地经济带国家合作有利于(   )

    ①优化国际产业布局,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②携手共商共建寒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③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④推动经济全球化,为相关国家经济提供全新发力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上百位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大量外资新项目陆续落地,2023年以来,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依然“磁力”不减。记者在采访了多位跨国公司高管后,在他们的回答中,找寻到他们在中国的关键词:“离不开”和“不想走”。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

    ①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和潜力带来发展机遇

    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各国提供了合作机会

    ③高水平投资便利化政策及良好营商环境

    ④在中国投资能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主要调整如下:对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实施零关税,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用品进口关税;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的进口关税;对钾肥、未锻轧钴等实施零关税,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资源供应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②缩小我国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③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④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在一次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针对该不该自主研发某关键设备,有与会者提出,研发这种设备成本太高,风险太大,直接从国外购买更稳妥。该观点遭到其他与会者的反对,这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    )

    ①直接从国外购买价格高,不如租赁合算    
    ②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对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④是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我国外贸进出口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政策措施效能持续释放,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从产品看,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这表明( )

    ①中国依靠经济的强大韧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②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③开放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④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稳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欧盟、德国与中国脱钩将给德国带来几乎是英国“脱欧”六倍的损失——这是德国知名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受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委托进行情景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德国与中国脱钩将会带给德国巨大损失,这是因为(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中德两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②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③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中国制造已成为德国制造的重要竞争对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十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材料表明( )

    ①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②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切实践行多边主义

    ③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维护本国的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上半年,中国外贸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2.1%,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中国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为外贸的规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增幅高达12.4%,占外贸出口比重不断提升,中国正逐渐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贸易转型,实现了对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不仅是规模上的突破,更是外贸结构实现新优化的表现。

    这一年,我国成功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展会,促进了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了与共建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强调,着力落实一揽子促稳提质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外贸稳增长保份颜,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我国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以自身高层次开放推动世界经济前行的。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欧高层的政治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内容已写入中国与欧盟以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政府间联合声明。中国就共建“一带一路”与匈牙利、保加利亚、希腊、葡萄牙、瑞士等欧洲27个国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议定书、协议等不同形式的合作文件。欧洲各国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欧大陆繁荣发展和全球治理完善的深远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对推动中欧合作的积极影响。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李强总理同中外嘉宾分享了三个“进博故事”:

    2018年,一家美国精油企业抱着“试试水”的心态来到进博会,不想一下子收获了3.8亿元的订单。此后,他们没有缺席一届进博会,如今采购金额已攀升到10亿元。

    2020年,一个阿富汗小伙带着纯手工的羊毛地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收获了2000张订单。这意味着2000个阿富汗山区的家庭有了一整年的收入。进博会也改善了成千上万阿富汗家庭的生存状况。

    2022年,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带着治疗消化系统罕见病的新药来到进博会。新药上市常常动辄数年,但在进博会的助力下,这款新药仅用6个月就进入了博鳌的医疗机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谈谈你从总理同中外嘉宾分享的“进博故事”中读到了什么。

  • 18、斯里兰卡最大的燃煤电站、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塔吉克斯坦国家图书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被印在了外国货币上。这些中国建造为当地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广泛赞誉。这表明(    )
    A、中国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B、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C、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D、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 19、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召开,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踊跃与会,会议期间各方共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可见,共建“一带一路”( )

    ①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多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发展

    ③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④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3年11月29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研讨会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文版)读者交流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这次盛会发出了团结合作、开放共赢的清晰信号,提出了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宏伟愿景,开启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中国期待同各方一道,共赴“一带一路”发展新征程。上述信息表明( )

    ①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合作共享提供了发展机遇

    ②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有利于沿线国家一体化发展

    ③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④我国坚持合作共赢,引领世界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