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合作共享破解发展难题】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是大势所趋。
【开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
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说明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理由。
-
2、近来,美国炮制出“去风险”论调,以“去风险”之名搞对华“脱钩”,胁迫他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美国力推“去风险”论调,实际上就是从三个方面限制中国:限制中国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的能力;限制中国在关键原材料及其加工上的地位;限制中国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下列关于美国这一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现了把中国排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的目标
②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阻碍了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③中美之间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巨大,无法开展正常合作
④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引发国际规则竞争与冲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等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3年6月,RCEP在15国全面生效。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RCEP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持续释放红利,助力区域经贸合作提速升级。RCEP在15国全面生效( )
①进一步消除了区域内的贸易壁垒
②降低了区域内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④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循环和生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加5%,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逆势增长,说明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外商直接投资 B、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外资收益提高 C、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坚持多边贸易—消除贸易壁垒—激发投资活力 D、外商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
-
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中国已经在生产、医疗、城市管理、农业和国防等领域全面部署人工智能。围绕着“人工智能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形成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 人工智能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国际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 观点二 伴随着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价值导向及伦理问题等方面带来了新挑战。 为此,我国应( )
①完善市场监管,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
②维护经济安全,完善人工智能方面的全球治理体系
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赋能经济发展新动力
④加大对于市场的干预力度,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丰富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的优势,把策源创新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国,却把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具有原料、人工等要素成本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 )A、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合理分工的重要载体 B、中国在国际产业链重塑过程中处于主导 C、经济全球化是推动资本追逐利润的根本动力 D、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客观要求
-
7、西方国家、组织和企业抵制新疆棉花( )
①有利于巩固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②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
③可以统一全球棉花产业标准,促进经济全球化
④实质在于攻击中国民族政策,干扰中国发展进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8、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纽带。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让这条铁路完全发挥出跨境铁路客货运输效应:为“一带一路”建设谱写了新的乐章。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 )
①方便沿线民众出行,推动两国旅游发展
②深化周边国家合作,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以文旅为先导,从而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
④促进两国经贸往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少数国家鼓吹保护主义,妄图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牺牲别国发展权利的基础上,这不是经济全球化应有之义。经济全球化( )
①符合经济规律和世界各国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③是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的根源
④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2022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 大型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我国正式跻身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大型客机研制能力国家的先进行列。C919 由国家控股的中国商飞研制。历经15年攻坚克难,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商用飞机发展路子。这表明C919的成功研制( )
①凸显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②有利于打破国际垄断,推动着全球航空业新格局的构建
③打破了航空领域的技术壁垒,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④延伸了中国航空产业链,完全摆脱对西方零部件的依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近20年来,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78.85%下降至59.0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21.15%上升至40.9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材料信息,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巨大
②全球经济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③世界走向多极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④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我国完成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3、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同步增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4、一边是古朴精巧的檀香扇、巧夺天工的苏绣,另一边则是憨态可掬的秘鲁羊驼手工艺品、匠心独运的意大利贝雕……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文化荟萃,令人目不暇接。透过进博会,可以看出( )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碰撞和交流
②丰富的物化形式有利于呈现出多彩的文化内容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文化交融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中阿经贸合作生机勃勃,成果丰硕。中国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贸易额从2012年的222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阿经贸合作由能源、贸易投资、工程建设等传统领域向通信、核能、航天卫星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这说明中阿经贸合作( )
①符合中阿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实现双方互利互惠共赢
②符合真正的多边主义,有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③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弥合全球发展赤字
④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推动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非洲偏远村庄接入了卫星电视信号,安哥拉干旱地区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干净的饮用水,中国承建风电场助力哈萨克斯坦向低碳转型……一批批清洁、高效、质优的“一带一路”项目点亮共建国家未来发展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论证共建“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自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把减贫作为重要方向,本着开放包容精神与共建国家共同努力,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强化农业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机制,在农业技术、农业物资等方面提供大量支持;加大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非洲的中国企业85%以上雇员实现了本地化;2022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7万亿美元,较2013年翻了一番。
十年再出发,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帮助联合国实现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阐述共建“一带一路”对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意义。
-
18、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2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支持开发绿色技术、设计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平等参与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科学确定国家重点产品能效能耗限额要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引导外资积极参与“双碳”战略的原因。
-
19、长期以来,非洲国家抱怨欧洲总是嘴上说着投资,但实际上是中国为他们提供了没有道德说教的金融支持。当前,西方为和中国、俄罗斯争夺非洲地缘政治,也加大对非实质性投资。材料表明( )
①非洲成为大国竞争的“角斗场”
②中俄在非洲投资上结盟对抗西方
③中国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④中国对非投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2023年11月23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德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签约金额1558.5亿元。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
①证明开放必然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②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新动能
③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关键步伐
④说明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