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老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由中国按国铁I级标准建设,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中老铁路的建设体现了(   )

    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金融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其宗旨是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立表明中国(   )

      

    A、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决定作用 C、科技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 3、在一些跨国公司眼里,中国的角色一直在变:从最初的市场,到生产基地,再到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成了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他们把大量资本投到中国,也更积极地拥抱中国的变化。这从侧面体现出(   )

    ①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因

    ②我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不断追求

    ③跨国公司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④中国的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4、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修正了所谓强化高性能半导体制造装置出口管制措施的省令,并明确将于2023年7月23日实施。有评论认为日本此举定会对自身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反噬效应,最终得不偿失。根据材料分析,日本的做法(   )

    ①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②实质上只维护了日本人民的经济利益

    ③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开放、包容的要求

    ④说明了世界多极化加剧了国际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ade in China”处处可见。美国人一天24小时,起床的闹钟、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
  • 6、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意味着约占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经济体有望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将会更有力地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加速流动。材料表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有(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B、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 C、利用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 D、各国的共同利益
  • 7、在很多视频网站都能看到这样类似的广告内容:晨跑者穿的运动鞋:“中国制造,综合了美国的运动科技”、家庭中使用的冰箱:“中国制造,融合了欧洲风尚”、孩子喝的牛奶:“中国制造,甄选来自新西兰的新鲜奶源”。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   )
    A、贸易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 C、信息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
  • 8、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56.28振荡走高至688.05,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知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当今,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在网络空间休戚与共。我国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2014年以来,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8年在中国乌镇举办。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等各界代表应邀参会交流,共商世界互联网发展大计。中国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建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的理论依据。

  • 10、辨析题。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超过1亿吨。回望中华民族的来时路,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展望中华民族的新征程,粮食安全任重道远。只有把重农抓粮责任压得更实,把粮食稳产保供根基筑得更牢,把农业基本盘夯得更稳,才能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可以依靠建立起多元的粮食进口市场来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请你运用所学的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有人认为,科技是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唯一因素。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浙江省杭州成功举办。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跨越国境、网络交错、环环相扣,资金、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高速流动、高效配置,论坛开算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共同进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一些产品的设计、生产、组装、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一条紧密相连的跨国性的价值创造与分配链条,链条各个环节的利润率不同,有人以“微笑曲线”形象地形容这条全球性链条。当前,一些国家为了扩大国内就业,缓解产业空心化,提出将产业链回流国内,其逻辑明显有悖于国际分工的布局,“断链”“脱钩”风险持续攀升。

    有观点认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因此,经济全球化也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结合材料,运用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 13、近年来,一些国家打着“安全”的幌子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在国际社会公然推行“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政策,严重破坏国际经济秩序。近期,一些国家的政客又炮制“去风险化”的政治说辞,试图以“去风险化”之名打造升级版的“封锁”“脱钩”“打压”政策。上述行为(    )

    ①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②制造分裂,其本质是去机遇、去发展和去合作

    ③充分体现了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  

    ④是为了规避风险,力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独善其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苏伊士运河因一艘巨型集装箱货轮搁浅,造成严重海上交通拥堵,导致全球贸易每天损失90亿美元;“北溪2号”被炸,引发欧洲国家能源危机,导致居民日常生活成本显著增加。这些偶然事件所带来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一国的经济波动或其他偶发因素可能殃及他国

    ②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③降低对外依存度能显著降低本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④要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2023年4月15日,第133届广交会正式开幕。本届广交会聚焦电子及家电、照明、车辆及配件、新能源领域,除了国际知名厂商,多家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带着名品、新品设展,为世界人民提供了经济实惠的丰富产品。广交会的举办(    )

    ①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国际分工

    ②便于参会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③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投资,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④是联通中国和世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务实行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6、第六届进博会的多家参展商变投资商,或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或继续加码投资中国;参加消博会的外资企业看到了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纷纷在海南开店设厂,甚至设立了区域总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化身投资者,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①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以破除国际贸易壁垒

    ②跨国公司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

    ③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

    ④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直接投资活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国际经济往来免不了矛盾和冲突。有的国家一旦认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要么以退出国际组织或协定相威胁,要么搞贸易保护主义大战、大打贸易战。针对该现象,正确处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纷争应(    )

    ①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    
    ②取消投资门槛以消除贸易摩擦纷争

    ③依据国际经济规则与惯例解决纠纷    
    ④通过零和博弈确保本国利益最大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在使用资源情况相同的条件下,甲国和乙国生产情况如下:

    甲国

    乙国

    生产船舶

    20艘

    30艘

    生产工业机器人

    50台

    100台

    上面表格说明(   )

    ①推动国际分工与协作,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②甲国应该向乙国出口工业机器人,进口乙国的船舶

    ③甲国在生产船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④乙国在生产船舶和工业机器人两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当前,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整体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就捍卫多边体系和经济全球化发出强烈信号,就化解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局提出中国方案,为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风险挑战,实现包容、可持续增长,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重要共识。这显示了中国(   )

    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②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③引领世界朝多极化深入发展

    ④坚定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兼顾本国自身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当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人们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寻求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逐步拓展市场,经济全球化便不可遏制地出现了。然而,近年来,由于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供应链源头价格大幅上涨、全球技术交流顶端国家设置各种障碍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总额和增长率双下降,贸易逆差国家增加,发展中国家更是举步维艰。多个经济金融贸易组织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全球化深受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说明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上一页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