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几年,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发展和提质升级,有力促进了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提升并惠及世界。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共同利益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加强合作的坚实基础 

    ②中国—东盟加强合作可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③中国—东盟加强合作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④中国—东盟建立了以结盟为特征的伙伴关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2、2023年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第36届非洲联盟峰会。习近平指出,非盟团结带领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快推进非洲自贸区建设,在斡旋非洲热点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引领非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走在国际对非合作前列。这表明( )

    ①非盟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旗帜

    ②非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中非联盟深入发展,引领非洲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④中非友好合作,致力于推动构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下列关于独特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种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③反对单边行动,主张集体行动

    ④以法律协定代替论坛承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4、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个共同农业政策旨在稳定欧洲农产品市场,确保市场在合理价格下供应正常,同时保证欧盟成员国农民收入水平。这表明欧盟(   )
    A、以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为宗旨 B、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C、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D、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 5、2023年2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委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尔后该协议交由欧洲理事会通过并最终实施。协议的目标是2035年开始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以确保欧盟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这体现出( )

    ①欧盟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国际组织具有组织性和自主性特征

    ③欧盟以强制性协议,实现其共同目标

    ④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23年9月16日至9月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其主题为“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活动设置包括举办中国——东盟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澜湄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五次会议、推动中柬产能与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圆桌会、东盟国家能源电力绿色发展合作论坛等。可见(   )

    ①中国致力于加强南南合作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②东盟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广西凭借地域优势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

    ④经济全球化应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2023年9月5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8届东亚峰会;9月16日至19日,第20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市举办。中国与东盟关系走深走实(   )

    ①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利于互商互谅凝聚共识

    ②有利于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

    ③能使东亚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领导力量

    ④彰显支持亚太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的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2023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双方高层互动频繁,为双边经贸合作指明方向,注入新动能。中欧合作能够不断充实拓展双方合作内涵,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材料说(   )

    ①中欧间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③中欧合作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④中国和欧盟致力于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2023年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等共15个亚太国家全面生效。RCEP的全面生效充分体现了15方支持开放、自由、公平、包容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和行动,将助力地区和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发展。RCEP的全面生效(    )

    ①推进了域内国家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②推动了亚太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③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劲动力

    ④表明多边主义已成为各国践行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达成协议,推动各国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设立专门基金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举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效显著。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50.8%,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发世界共鸣,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

    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分析国际社会是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日臻完善。从国事访问到多边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就这一重大理念进行系统阐述,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世界”为总目标,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重要依托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实践硕果累累。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一百多个国家明确支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不久就获得多国积极响应。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日益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并多次写入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获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以气候行动为主题的政府级大型年度会议,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超过6万名全球代表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行业领袖、青年活动家、土著社区代表、记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

    受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和累积热量的推动,过去八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解决全球温室问题,唯有立即采取大胆的气候行动,包括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10年减少45%;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增加对气候适应和气候韧性的投资;履行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承诺;将第27届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损失和损害基金”投入运作,以实现气候正义。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的作用。

  • 13、中国一贯坚持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加强人权领域的全球合作,始终认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当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并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了国际人权体系,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人权理念正在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认同。

    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的人权理念为什么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认同。

  • 14、联合国大会每年9月至12月举行一届常会。如果12月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安理会改革方案,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审议安理会改革方案是联合国大会的日常工作

    ②改革方案得到了联合国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③联合国大会对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责任

    ④常任理事国均没有对改革方案投反对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旧金山宣言》指出,重申决心打造自由、开放、公平、非歧视、透明、包容、可预期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以及各经济体需要加大力度,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中国重申绿色发展,努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材料反映了亚太经合组织(   )

    ①遵循相互尊重、自主自愿的原则

    ②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③加速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④促进建设良好的商业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2023年10月28日,巴勒斯坦问题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呼吁在加沙立即进行人道主义休战。中国在表决中投赞成票并参与共提。这表明(    )

    ①和平因素的增长有利于抑制战事的蔓延    ②维护世界和平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联合国成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促进者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亚太地区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四点建议。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要(   )

    ①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鼓励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可持续增长

    ③坚持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④建设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8、中国—东盟已携手并进二十载。展望未来新十年,双方共同倡议增强战略互信,共建和平家园;拓展产业合作,共建繁荣家园;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家园;深化人文交流,共建友好家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体现了(   )

    ①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内容之一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各国认同

    ③我国加强与东盟多领域合作

    ④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得到持续深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23年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712号决议。决议要求各方恪守国际法规定的义务,尤其是关于保护平民,特别是保护儿童的条款。决议敦促立即无条件释放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其他组织扣押的人质。决议敦促各方避免剥夺加沙平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服务和人道援助。这说明,联合国安理会(    )
    A、将维护和平与安全作为最主要职责 B、是集体应对非传统威胁的有效平台 C、能够有效解决巴以冲突的深层次矛盾 D、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基本人权
  • 20、2023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加强相关区域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对接,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我国坚持这一政策的原因有(    )

    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总体上符合各方的利益

    ②坚持合作共赢有助于我国谋求区域经济的领导权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④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有助于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