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花水月 C、雨后彩虹 D、立竿见影
  • 2、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日食 C、小孔成像 D、“折断”的铅笔
  • 3、小明漫步惠州西湖湖边,忽然闻到阵阵花香,这是现象;走近一瞧,花瓣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力;中午,太阳高照,此时花香更加浓郁,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 B、甲车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0m C、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静止的 D、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5、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武汉玩,他看到了如图2所示的表盘。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为多少?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武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 6、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选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选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由(1)(2)可得出结论:
    (4)、若光线延沿FO入射,那反射光线将沿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7、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如图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放在玻璃板前后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选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的过程中,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光屏观察,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实”)
    (4)、由刻度尺分别读出物(蜡烛A)到玻璃板、像(即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是u和v,得到的结果是vu(选填“>”“=”或“<”);
    (5)、有时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无论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是因为
  • 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 ,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选填“减弱”或“增强”),由此可推理得
  • 9、如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10、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 反射角是度;界面的(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 11、小丽站在距穿衣镜前1m处,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选填“实像”、“虚像”),镜中的像距小丽m;当她远离镜面时,她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 12、
    (1)、小明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他进行了三次读数如图甲所示。你认为正确的读数应该是图中的(填“①”“②”或“③”)。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按正确方法读数,该铅笔的长度是cm;
    (2)、如图乙,图中秒表的示数为s。
  •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D、投影仪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 14、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60°,β<60° B、α=60°,β>60° C、α=30°,β<30° D、α=30°,β>30°
  • 15、关于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高低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该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在宇航员生活的空间站也可以做该实验 C、丙图: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丁图: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整个过程中音调逐渐变高
  • 16、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7月份,河南多地出现内涝、洪灾,为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各地派出医疗、消防人员增援河南洪涝灾害后的消杀防疫救援工作。有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总长为15m,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开往距此地216km的受灾区,途中一名工作人员测得专车完全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求:
    (1)、专车到达受灾区所需的时间;
    (2)、该隧道的长度。
  • 17、“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折转,纸板上装有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硬纸板应选择(填“光滑”或“粗糙”)的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
    (3)、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是否可行:(选填“可行”“不可行”),因为:
    (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5)、在如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6)、实验结束后,同组的东东和张亮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18、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要完成这个实验,安装实验器材时(图甲),应按照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而按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小明按照老师要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在水沸腾前观察到的是图丁中的(选填“a”或“b”)图;
    (4)、有一组同学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目的是______;
    A、缩短加热时间 B、减少热量散失 C、提高水的沸点
    (5)、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中a、b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水的沸点为℃。由此可知当地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6)、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两个小组得到图戊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选填“初温”或“质量”)。
  • 19、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的位置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 20、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BC段平均速度为m/s,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到C点做(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

上一页 393 394 395 396 3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