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同学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两杯液体的液面相平。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图1甲是所用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之处;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小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应选液体(选填“水”或“煤油”)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5)、完成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水和某未知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如图2甲所示,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未知液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未知液体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91℃。图2乙为试管中的未知液体和水从加热至沸腾温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未知液体的质量是水的质量的2.5倍,c水=4.2×103J/(kg·℃),则未知液体的比热容c=J/(kg·℃)。
-
2、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对应的实物电路乙。

-
3、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比较(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7)小明认为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如果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则不会得出以上结论。小明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4、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问题;
(2)重新组装器材后,他用手指轻轻按压橡皮膜,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 , 则说明故障已排除;
(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
(5)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 原因是: .
-
5、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 , 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
6、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沿斜面的力将大箱子推进车厢,请画出箱子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示意图。(点O为箱子的重心)

-
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刚开始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N,在第1s时受到的合力为N。

-
8、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a.
-
9、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木块受到的浮力是6N D、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
10、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5,质量之比为3:4,现将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为( )A、3:5 B、4:5 C、4:3 D、5:4
-
11、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A、铜球比铝球的大 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 D、难以判断
-
12、用矿泉水瓶做的下列小实验中,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是( )A、
水量越多形变越大
B、
纸片托住满瓶泉水
C、
孔位越低流速越大
D、
用力吹气喷出水雾
-
1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不一定在施力 C、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14、如图所示,根据以下几个声现象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该实验方法叫。(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闹铃声越来越(大/小),进一步推理得出。(3)、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短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快/慢),声音的音调变(填“高”或“低”)。(4)、图丁: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小明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空气柱/瓶和水)振动产生的,瓶子的音调最高;小明又分别向瓶口吹气,瓶子的音调最低。 -
15、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 , 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小明在第7min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此时的大气压强应(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16、有一口竖井,深度未知。在井口大喊一声,0.5s后听到井底回声,则井深m;在井口向井内抛下一个石子,5.25s后听到石子落到井底的声音,石子下落的平均速度为m/s。
-
17、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建有一条条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为54km/h,乐曲的音符频率为300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如果汽车驶过的速度为60km/h,则听到的乐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明显变化。
-
18、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有如图中甲、乙两种加热方式。已知碘的熔点114℃、沸点184℃、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实验中应使用(甲/乙)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为态。

-
19、如图甲为存入于佛罗伦萨摄影档案馆的16世纪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它是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图乙为它的简化图,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有水,它是根据性质制成的;若发现液面由B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选填“升高”或“降低”)。

-
20、“冷疗法”疗伤喷雾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装入瓶中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