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如图乙所示。液态氨从冻土中吸热成气态氨(填物态变化名称),气态氨在热棒的上端热变回液态氨,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

  • 2、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表,该表显示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m/s;若按此速度匀速行驶20km,则汽车行驶的时间是h。

  • 3、如图1所示,是小明自制的温度计。他将自制温度计先后放入冷、热水中,发现细管内水面高度不同,则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如图2所示,用温度计测量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 5、甲、乙两组同学用各自配制的盐水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是他们用各自的实验数据画出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小 B、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甲组盐水的密度大于乙组盐水的密度 D、取等质量的两种盐水,甲组盐水的体积较大
  • 6、北方的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房间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形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由水蒸气形成的 B、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它们均出现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 7、当航天员在地面行走时,航天服很沉重;而当航天员在太空出舱行走时,却让人感觉航天服轻飘飘的。有关航天服质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质量较大 B、在太空中质量较小 C、在地球上质量较小 D、在地球上和在太空中质量相同
  • 8、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自制了一个照相机,如图所示。为了使景物在薄膜上成缩小的像,应使薄膜和镜头间的距离为(  )

    A、等于2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20cm
  • 9、如图所示,是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丁 D、乙、丙
  • 10、雨后的夜晚,当人背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亮”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 11、夏天,我们想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块冰,可以使饮料的温度下降的更多。这是因为冰(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液化放热 D、汽化吸热
  • 1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播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根据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
  • 13、曲笛是一种竹笛,它的音域和二胡的相近。当曲笛和二胡轮奏某乐曲时听众能分辨出曲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 14、下列关于一位中学生的物理量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正常体温约为40℃ B、单臂的长度2m C、质量约为500kg D、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 15、小强同学在双休日郊游时,突然遭遇滂沱大雨,电闪雷鸣。此时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一下才听到雷声(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小强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小强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请计算小强距闪电处的距离。
  • 16、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选填“向左移动”“不动”或“向右移动”),

    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

    (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度;
    (3)、若光沿BO方向射入,折射光线将沿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光折射时,光路是
  • 17、图是某小组在探究光现象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图。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①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实验时,使一束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40°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此时,反射角大小为

    ③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绕ON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内。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如图丙所示。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②选择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③改变自己的位置,观察棋子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

    ④将光屏放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18、如图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图:

    (1)、如图甲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得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叫(选填“实验推理法”或“控制变量法”);
    (2)、如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3)、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这个实验用来探究的关系;
    (4)、图丁的倒车雷达是利用(选填“超”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 19、小明进行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记录了两个测量结果,其中一个为2.4cm,则该结果是用刻度尺(选填“A”或“B”,下同)测量得出的,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
    (2)、为了测出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小明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3)、小刚进行了如图丙中的操作,读数时,若采用图中A视线读数,测量值比实际值要偏
    (4)、细铜丝的直径为cm。
  • 20、
    (1)、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在图中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光路图,并标明反射角度数。

上一页 346 347 348 349 3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