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规律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如图所示正确的方法是(选填“A”“B”或“C”);(2)、实验中待水温接近90℃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待水沸腾后再记录四次,并填写在上表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想提高水的沸点,于是他们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小车通过段时测得时间 , 则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m/s;(3)、在测量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会偏(选填“大”或“小”);(4)、若将斜面的倾角增大,小车仍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3、光与平面镜成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
4、礼堂的投影屏幕采用表面粗糙的材料是利用光发生反射,如图所示,小猫和小聪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

-
5、姑苏城内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游览.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 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的.
-
6、如图所示,小物体的长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物体的长度是。

-
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熔点是48℃ D、加热到第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发声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中,在抽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闹钟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变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C、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会引起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驱逐舰在深海进行反潜训练时,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来探测敌方潜艇的位置
-
9、下列现象中,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阳光下旗杆的影子 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小孔成像 D、池塘边柳树的倒影
-
10、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捕食 B、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零件 D、把点燃的蜡烛靠近正在大声放歌的音箱时,烛焰会晃动
-
1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B、 C、 D、
-
1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B、播放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 C、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
13、小敏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她选择的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电压可调)、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及若干导线。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选择了某一定值电阻;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将学生电源调至 , 多次改变滑片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中的电流如图丙所示,为;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电路中接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序号
电压
电流
(图丙中读数)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当小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 使电压表示数为后,断开开关,仅将定值电阻更换成 , 再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会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她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或“”)端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当小敏将定值电阻更换成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通过思考,她得出:可以(选填“增大”或“减小”)电源电压来完成探究实验。
-
14、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盐水在凝固时的温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它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5min时物质处于状态。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1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不会发生汽化现象 B、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
1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则说法错误的是( )A、蝉叫声和鸟鸣声能在液体中传播 B、人们根据音色可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变
-
17、《尚书纬·考灵曜》记载:“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前两空均选填“河岸”或“舟”)为参照物,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
18、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 PM2.5,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某大学的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
(1)、风扇旋转吸入空气,气流外侧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颗粒物很快会被金属网C吸引,这是因为。颗粒物接触金属网C后会带上(选填“正”或“负”)电荷。(2)、带电颗粒物很快又会离开金属网C,这是因为。离开金属网C后,颗粒物很快又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牢牢粘住,这是因为。(3)、室外空气中的 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PM2.5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提出一个能有效减小空气中PM2.5浓度的做法:。 -
1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从火车到火箭
生产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17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机,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在锅炉里把水烧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汽缸里推动活塞做功,原始的蒸汽机过于笨重,不便使用。
交通运输的发展迫切需要比较轻便的热机。于是,内燃机应运而生。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柴油机两大类。汽油机是1883年发明的,柴油机是 1892 年发明的,内燃机运行时不需要携带很多的水和煤,不但轻便,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早期的飞机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喷气发动机,它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在功率相同时,喷气式发动机比内燃机更轻便。喷气式发动机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的叫火箭喷气发动机,它工作时不需要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1)、在功率相同时,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所受的重力依次(选填“增大”或“减小”);(2)、在挑选汽车时,发动机效率的高低是区分汽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经验的司机可以通过闻尾气的气味做出初步的判断,输出功率相同时,汽油味越浓,汽车发动机效率越(选填“高”或“低”);(3)、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正常工作时,飞轮转速是2400 r/ min,汽油机每秒完成个冲程,对外做功次;(4)、若汽油机每分钟消耗0.02kg汽油,已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40%,则该汽油机每分钟浪费的能量是J;(汽油的热值为4.6×107J/ kg)(5)、下列措施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________。A、尽量减小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使用一些热值大的燃料 D、尽量增加所用燃料的质量 -
20、如图所示,这是人们制作糖炒栗子时的情景,炒栗子时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露出果肉。
(1)、炒栗子时在远处就能闻到一股香味,这是现象。(2)、锅中加入沙子,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 , 温度上升得较快,可以迅速加热栗子,同时也可以使栗子均匀受热。(3)、炒栗子时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栗子的内能。(4)、栗子爆裂开来,主要是因为栗子果肉内的水分(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水蒸气,水蒸气对外壳 , 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