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小孔成像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夏天雨过天晴后“彩虹”出现
-
2、《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停车坐爱枫机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3、小红乘坐公共汽车回家,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A、她觉得自己没动,是以自己坐的汽车为参照物 B、她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倒退,是以路面为参照物 C、路边的人看到小红乘坐的汽车快速地驶过,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以小红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
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开门者 C、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D、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5、小艺同学先后三次测量他的茶杯杯底的直径,测得的数据分别是5.57cm 、5.48cm、5.58 cm、5.57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A、5.55cm B、5.57cm C、5.58cm D、5.573cm
-
6、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高强根据喊声的音色判断出是小李 B、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 C、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D、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
-
7、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
(1)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
(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 然后将AE导线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闭合开关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小明的做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4)小明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填序号)
①寻找普遍规律 ②减小实验误差
-
8、下列有关误差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
9、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暑假期间小明一家从平遥古城自驾前往五台山,进行古建筑研学旅行。平遥古城到五台山全程约360km,驾车前往大约需要4h。(汽油的热值q取 , 汽油的密度取)(1)、求汽车的平均速度;(2)、汽车全程消耗汽油25L,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3)、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求汽车发动机全程的平均功率。
-
10、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某班各组同学从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灯中,选取两个并联起来接在相同电源上,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1)、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三个位置的电流来寻找规律,以下取点不合适的是______;A、E、A、D B、E、B、C C、F、C、D D、F、A、D(2)、小王组在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就发光了,原因是 ,(3)、小明组连接了如图2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通过(选填“”、“”、“干路”)的电流。若要测灯的电流,请你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4)、小李组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为了测量结果准确,她应该;(5)、某次测量中,小红发现电流表接线柱上共连接了三根导线,如图4所示,其中导线甲中的电流为0.2A,导线乙中的电流为0.3A,则根据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导线丙中的电流为;(选填“0.1A”或“0.5A”或“0.1A和0.5A都有可能”)(6)、老师收集到几个组的数据如表:
组别
规格
规格
1
甲
甲
0.12
0.12
0.22
2
乙
丙
0.16
0.20
0.34
3
甲
丁
0.14
0.14
0.26
4
甲
丁
0.16
0.18
0.32
对于测量数据的相关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第1组数据没有测量误差 B、总是略大于可能是电流表未调零引起的 C、选用多组实验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若测量F处电流,由于F处更接近电源正极,故会发现(7)、该表格设计的缺陷是。 -
11、如图所示,关于分子动理论的一些实验:
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混合,开始界面清晰,静置几天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b:分别在玻璃管中倒入水和酒精,让它们充分混合;
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整杯水变红;
d: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a实验的现象表明;(2)、b实验中,根据水和酒精混合物的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3)、以上四个实验中,(填字母)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4)、d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12、如图所示电路,三个灯的规格都相同,闭合开关S后三个电灯都正常发光,这三个电灯是联的,某一时刻电流表断路,则能发光。
-
1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此过程中形成瞬间电流的方向是(选填“从橡胶棒到金属箔”或“从金属箔到橡胶棒”),你判断的依据是。
-
1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油都是导体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C、绝缘体内部有大量的电荷 D、绝缘体既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
-
15、夏季的海边,由于水和沙石的比热容不同,常能够形成海风或者陆风。下列示意图中能反映海边晴天白天风向的是( )A、
B、
C、
D、
-
16、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优化措施合理的是( )A、证明分子间有空隙时,应先注入酒精,再注入水 B、用天平测量物理质量时,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要等天平完全静止了才能读数 C、做惯性实验时,击打棋子的速度要尽可能的快一些 D、探究分子引力时,为使铅块下能悬挂更重的物体,应使铅块表面更粗糙
-
17、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如表所示,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问: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
18、如图所示,小组同学进行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闹钟铃声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在不断变化。如果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空则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3)、如图丙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小明听到声音的有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若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变低(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选填“发出声音的响度为0dB”、“发声频率高于20000Hz”或“发声频率低于20Hz”)。
-
1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光路,实验应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2)若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折(如图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3)在图甲中,若将激光沿着BO方向射入,观察到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实验中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是为了(填正确选项的序号)。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
20、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原理:;这种测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属于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方法;
(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 ;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单选)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