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A点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ON是法线,入射角∠AON=30°。已知纸板上∠NOB=30°,∠NOC=45°,∠NOD=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的方向射出。

  • 2、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3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2倍
  • 3、如图(a),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 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

    (1)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s

    (2)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3)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4)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 4、(1)同在Y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上海,在平直的公路上,轿车匀速行驶,速度表如图甲所示。小林某一时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从标志牌到上海还需多少时间?

    (2)小王和小林的朋友小东是乘火车去上海的,已知途中所乘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火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

  • 5、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关于镜面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像(选填“有”或“没有”),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

  • 6、如下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画图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 7、小明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 8、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9、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按如图所示方式检查,已知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m , 则他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m。当他检测完走向平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0、小鹏利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2cm,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为cm。该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
  •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 , 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B、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 则入射角为60° C、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D、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 12、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 B、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 C、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是lm D、工人从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 13、学校课外服务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下图是学生在古筝表演的情境,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婉转动听,是因为音调很高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色也不同
  • 14、如图甲所示,是一定值电阻R1UI关系图象。

    (1)、求R1的阻值;
    (2)、若将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接入电路,电源电压为12V , 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0.8A , 求R2的阻值;
    (3)、若将电阻R1和电阻R3并联接入电路,电源电压为12V , 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2.8A , 求R3的阻值。
  • 15、某家庭用的燃气热水器,将20kg的水从10℃加热到60℃,完全燃烧了0.21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煤气的热值为4×107J/m3。求:
    (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 16、小明在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四个(5Ω、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c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
    (2)、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出现了图乙所示情况,存在的问题是:
    (3)、将5Ω的电阻接入ab间,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 , 记录相应的电流值;然后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接入ab间,闭合开关后,滑片应向(选填“c”或“d”)端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也为U0 , 记下相应的电流值;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IR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明实验时U0=V , 实验时小明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不能小于Ω
  • 17、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分别把abcd四根导线接入电路,其中abd长度相同,abc粗细相同,bd粗细不同。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间接比较导线电阻的大小;
    (2)、选用bc两根导线进行对比,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有关;
    (3)、选用(填写导线的代号)两根导线进行对比,是为了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4)、若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器材中电阻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则不能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有关。
  • 18、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棒同时给烧杯中的水和某品牌食用油加热。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200

    20

    6

    45

    食用油

    200

    20

    6

    70

    (1)、烧杯中加入的水和食用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的;
    (3)、根据表中数据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是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9、作图题:
    (1)、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的两个虚线框内,选填“电源”和“开关”的符号,并满足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将错误导线用“×”标出,并画出正确连接方式。要求:改正后,灯泡和电动机并联,开关S控制所有用电器,S1只控制电动机。

  • 2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 , 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ab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R1的阻值为ΩR2的最大阻值为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两电表的示数对应于图乙中的(选填“B”“C”或“D”)点。

上一页 147 148 149 150 1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