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半径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需要20s D、太阳能是二次能源
-
2、国庆期间,小明一家从宁县自驾到庆阳市某景点游玩,导航给出了“推荐路线”“最短路程”“不走高速”三种方案,其信息如表所示。
方案1:推荐路线1小时5分钟58公里
方案2:最短路程1小时11分钟48公里
方案3:不走高速1小时15分钟53公里
(1)、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推荐路线”方案中的路径匀速行驶,则全程所需的时间是多少?(2)、若选择“不走高速”方案,且恰好准时到达,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3)、若选择“最短路程”方案,汽车在途中经过一段长为25km,限速120km/h的区间测速路段,汽车经过该路段的两个监测点的时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的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
3、炎热的夏天,小华想消暑,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棒时,发现冰棒表面附有许多“白色粉末”;吃冰棒时,一不小心舌头被冰棒“粘”住了。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1)、冰样表面的“白色粉末”是怎样形成的?(2)、舌头为什么会被冰棒“粘”住?
-
4、小邵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选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下列措施中,能使冰均匀受热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通过水浴法来加热试管中的物质(3)、小邵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试管内冰的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4)、小高同学绘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老师发现小邵和小高两名同学所绘的图像略有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即可)(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高更换图甲装置中的部分器材,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实验前,为了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你的办法是;(写一种即可)
②根据实验数据给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实验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
5、如图所示,这是汽车的速度表,其示数为km/h。小明同学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
6、小华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进行探究,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盒子内,再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的中间位置,将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放在盒子外面(选填“相同”或“不同”)距离处测量,读出声级计的示数。如果装有泡沫板的盒子外面声级计的示数更(选填“低”或“高”),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更好。
-
7、2024年9月25日,我国火箭军向太平洋成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模拟弹头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如图所示,导弹发射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大,同时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起大量白雾,这是现象。
-
8、如图所示,一列高铁在旷野里疾驰,以列车为参照物,铁路两旁的树木是的。广播里传来系统播报到站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9、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北方寒冷的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漂亮的“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请列举一个自然界中或生产生活中和“冰花”的形成属于相同物态变化的实例:。
-
10、如图所示,这是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起飞时的场景。舰载机起飞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舰载机起飞引导员戴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减弱噪声。
-
11、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B、利用超声波消除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 D、利用超声波绘工件探伤
-
12、如图所示,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了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的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子后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表示的时间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子弹飞行的时间;
(2)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
13、在平直公路上,某司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他发现情况后,他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作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那段距离叫作反应距离。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当喝了一瓶啤酒后的反应时间变为0.7s。则:(1)、当司机没有饮酒时,驾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当司机喝了一瓶啤酒后,他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驾车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1)、实验时,应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这里采用了(选填“控制变量”或“等效替代”)的物理研究方法;(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或“小”)一些,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实验误差;(2)、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用秒表测得的时间为1.6s。那么,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3)、用(2)中同样的实验方法,也可测量出小车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6、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
17、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60°角,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把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1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可知,甲物体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体的速度;经过6s时间,甲在乙前面m处。
-
19、如图所示,是三种不同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声波的图形。其中,图乙和图显示的声音音调相同,图乙和图显示的声音响度相同。
-
20、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