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蔬菜温室

    【任务与要求】为了在冬天能品尝到夏季的蔬菜,同学们为学校的劳动基地设计一个蔬菜温室,要求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

    【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设计温室结构。温室设计为玻璃顶的长方体结构,体积为80m3。由立柱和横梁支撑,墙体四周装有保温层。查阅资料获知,立柱的承重比γ指立柱能承受的最大质量与其质量的比值,能反映承重效率,立柱横截面的形状是影响承重比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塑料立柱模型进行实验,发现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模型的承重比关系是:γ<γ<γ<γ

    任务二:设计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原理如图甲,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6V,电阻箱R0的阻值调为90Ω,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图像如图乙。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30mA时,衔铁被吸下:当电流降低到25mA时,衔铁被弹回。已知工作电路中电热丝R的电阻为22Ω,浴霸灯L标有“220V,275W”字样。

    【交流与评价】如表所示是任务二的部分评价指标,根据评价表对活动进行评价。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评价

    指标能自动控制室温在规定范围内波动,且降温较平缓

    能自动控制室温升降,且降温较平缓

    不能控制室温升降,降温较平缓

    不能控制室温升降,也不能平缓降温

    (1)、关于设计蔬菜温室的实践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屋顶选用绿色玻璃不利于蔬菜生长 B、墙体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C、图甲浴霸灯是为了降温时能平缓些 D、图甲中通电线圈上端是S极
    (2)、由模型实验可知,搭建温室选用(选填“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立柱的承重比大;已知模型的承重比为γ , 质量为m,受力面积为S,则其上表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p=
    (3)、电热丝通电5min产生的热量使温室气温升高5.5℃,则空气吸收的热量为J,电热丝对温室的加热效率为%;电磁铁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电热丝刚停止工作时,室温为℃。[ρ1.25kg/m3c1.0×103J/kg]
    (4)、根据评价表中的指标对任务二进行评价,你的评价等级为 , 依据是;进一步给出优化建议:
  • 2、某小组测量正方体蜡块的密度。

    (1)、小红利用天平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①天平放在上,将游码归零,指针静止时偏向分度盘左侧,平衡螺母应向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如图甲,天平测得蜡块质量为g;如图乙,刻度尺测出蜡块边长为cm,则ρ=kg/m3

    (2)、小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来测量该蜡块密度。她能否完成实验,简述判断理由
  • 3、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灯泡L规格为“6V,3W”,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30Ω,R2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S1接1,移动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电路总功率为P1;将S1接2,滑片移至a端,电流表示数为0.8A,电路总功率为P2 , 滑片移至b端,电流表示数为0.2A。求: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P1P2的比值;
    (3)、电源电压。
  • 4、
    (1)、如图,磁性地球仪悬停于底座上方,作出地球仪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其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如图,将插座和控制插座的开关正确接入电路。

  •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小丽的调节场景如图甲,操作中的不当之处是
    (2)、如图乙,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反射;若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镜片,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透镜。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使图乙中光屏上的像变大,小丽的操作应是
  • 6、梅雨季节,老王选购除湿器为家中面积12m2的房间除湿。表一为某除湿器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除湿量表示每小时除去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表二为环境温度30℃时,相对湿度与1m3空气中水蒸气质量的对应关系,相对湿度是衡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个指标。

    表一: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额定除湿量

    220V

    220W

    0.4kg/h

    表二:

    相对湿度/%

    10

    30

    50

    70

    90

    1m3空气中水蒸气质量/g

    3

    9

    15

    21

    27

    (1)、除湿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A,除湿1h消耗的电能为kWh , 若家中只有除湿器工作,标有“12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次;
    (2)、环境温度30℃、相对湿度80%时,1m3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为g,若除湿器以额定除湿量工作,使房间相对湿度由80%降至50% , 约需h。
  • 7、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U形管两边液面的能显示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指轻按金属盒的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
    (2)、将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如图,金属盒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分别是pp , 则pp , 据此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原因是
  • 8、中国空间站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能源;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出舱巡检时随机械臂一起移动,以机械臂为参照物,他是的;航天员与地面通过波进行通信。
  • 9、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观点,即自然界不存在真空,如果有真空的话,就有水、气来填补。17世纪托里拆利提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存在压强的观点。下列现象可分别佐证亚里士多德和托里拆利观点的是(  )

    ①用吸管“吸”饮料;             ②两船并行相“吸”碰撞;

    ③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       ④抽水机只能将水“吸”到约10米高。

    A、①和②④ B、④和②③ C、①和①④ D、④和①③
  • 10、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5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4g,ρ=1.0×103kg/m3 , ρ=7.8×103kg/m3

    (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总质量为506g,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可能是什么液体?

  • 11、小明从家附近的工地旁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他想要根据已学知识测其密度。他用天平测得金属块的质量为0.5kg,然后在质量为0.1kg的空瓶内装满水,测得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7kg,再将金属块浸没在瓶内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瓶、金属块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1kg(已知ρ=1.0×103kg/m3)。求:

    (1)瓶的容积V

    (2)溢出水的质量m

    (3)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

  • 12、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处,此时发现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母,使天平平衡;
    (2)、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按图乙所示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g;
    (3)、将烧杯中的酱油倒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cm3
    (4)、用天平测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kg/m3
    (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经过讨论后,他们想出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烧杯、水等物品也可以测量酱油密度,请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并擦干烧杯,的总质量m3

    ④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所测的物理量和ρ表示)

  • 13、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若要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14、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图甲装置中是(选填“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组装实验。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2分钟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能反映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图像是图丙中的
  • 15、
    (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请在图中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16、声呐是利用(选填“超”或“次”)声波工作的,可以用于航海探测;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如果光从某处发射到对岸的时间为2 s,则光通过的距离是km。
  • 17、如图所示的(a)、(b)、(c)、(d)四幅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 其矫正做法是图。(填图号)

  • 18、生活中我们所看见的彩虹是光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绿、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 19、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10000nm=m。

  • 20、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在防空演练中,师生们听到警报声后立即紧急疏散,则警报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上一页 446 447 448 449 4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