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为方便计时,减小时间测量误差,斜面坡度应该较(填“陡”或“缓”)些;
    (3)、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S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

    16

    36

    64

    1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4

    8

    12

    16


    实验前,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上述猜想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它们是(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cm。

  • 3、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是人耳刚好能听到的声音。
  • 4、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 低于20Hz的声音叫。这两种声音人耳都不能听到。
  • 5、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标中,把1标准大气压下,定为0℃。
  • 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  )

    A、经过6min,甲车在乙车前面6km B、经过6min,乙车在甲车前面6km C、通过16km的路程,乙需要10min的时间 D、乙比甲快1m/s
  • 7、下列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 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 8、“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真”,诈骗者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仿他人的声音(  ),让接听者误以为是自己熟悉的人在说话。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 9、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
    A、1.2m=1.2×100=120cm B、1.2m=1.2m×100=120cm C、1.2m=1.2m×100cm=120cm D、1.2m=1.2×100cm=120cm
  • 10、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g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5m
  • 11、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惠更斯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的数学表达式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笛卡尔首先建立了速度的概念
  • 12、如图,根据安全用电知识,将图中元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起来。注意:开关仅控制灯泡。

  • 1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电流表读数为A,电压表读数为V。

  • 14、在甲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 , 再闭合开关S2 ,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此时两电流表指针都指在刻度盘的中央,均如乙图所示,则通过R1的电流为A,R1:R2=

  • 15、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6V,得到电流随电阻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 B、滑动变阻器的功率随定值电阻阻值的增大而增大 C、当所用定值电阻为25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35Ω 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7Ω时,电路的电流为0.5A
  • 16、图为某款电加热器的简化电路图,R1、R2、R3为定值电阻,a、b、c、d为金属触点,S为旋钮开关,转动旋钮可以将相邻两个触点连通。则开关(  )

       

    A、连接a、b时,R1和R2串联 B、连接c、d时,R1和R3串联 C、从连接a、b旋转至c、d时,通过R1的电流变小 D、从连接a、b旋转至c、d时,通过R1的电流变大
  •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冬季取暖用水作为传热介质,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 C、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热机效率越高,功率一定越大
  • 1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拍摄的“中国年·中国味”活动情境,对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说明汽化不需吸热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D、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
  • 19、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40℃ B、教室内空调的额定电流约0.1A C、三层教学楼的高度约20m 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1.5V
  • 20、 在“自制密度计”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分成A、B两组,分别完成“简易密度计”与“微型密度计”的制作。

    【A组活动方案】

    选择一根圆柱状饮料吸管,下端用石蜡把管口密封,并缠上若干圈铜丝充当配重,测得其总质量为 10g。将该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密度分别为1.1g/cm3、1.2g/cm3的盐水中,待其稳定后用记号笔分别在吸管与液面齐平处进行标记,如图甲。

    (1)、当密度计竖直漂浮时,所受浮力为N。(g取 10N/kg)
    (2)、甲图中 c 处应表示的密度值为 g/cm3
    (3)、小组成员将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液面到其封口端的距离如图乙、图丙所示。请完成表格中相关数据的填写:

    液体密度ρ/(g.cm-3)

    0.8

    1.0

    漫入液体的深度h/cm

    H=(用h表示)

    h

    (4)、【B 组活动方案】

    选用一根直径约为4mm,横截面积约为0.12cm2的标度杆,在杆上固定一个浮子,封口下端缠绕铜丝作配重,测得其总质量为1.5g。

    如图丁,假设水中的浮子及浮子以下标度杆及配重的体积V占V的 90%,请结合相关数据计算出图中h'=cm。〈ρ=1g/cm3

    (5)、【活动交流】

    两组成员发现两组密度计在水和酒精中的两刻度间的间距均比较小,下列方法中能增大间距是:(选填“A” 或“B”),增大间距的目的是

    A.滅少配重

    B.选择直径更小吸管或标度杆

    (6)、对比自制密度计,实验室的密度计(图戊》中间有一个玻璃泡,玻璃泡越(选填“大”或“小”),更适合测量密度较小的液体的密度。
    (7)、A组实验时发现该密度计放入水中会倾斜。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此时重心高于浮心(浮力的作用点,即密度计浸在液体中液面以下部分的几何中心)。此时应通过 (选填“增加”或“减少”)配重,使重心低于浮心。
上一页 202 203 204 205 2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