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是笔直光束交相舞动的场景。下列现象中与“笔直光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树荫下的光斑 B、天空中的彩虹 C、倒车镜里的像 D、水面处“折断”的笔
-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0dm B、6月份,长春市的平均气温约为-20℃ C、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
3、有一款自发电的运动手环,当佩戴者走路时,手环随着手臂运动就会显示步数。它的工作原理是( )A、摩擦起电 B、电磁感应现象 C、电流的磁效应 D、电流的热效应
-
4、如表所示是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列车时刻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求:
站名
北京西
天津
南阳
重庆北
到站时间
—
08:40
13:45
18:45
发车时间
08:00
08:45
13:50
—
里程/km
0
200
1200
2050
(1)、从天津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2)、若该列车全长300m,当以180km/h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长。 -
5、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 , 两次响声相隔。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求:(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2)、该金属中的声速。
-
6、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将白色硬纸板ABCD放置在平面镜上。(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当纸板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7、小刚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确定的位置;(选填“石棉网”或“温度计”)(2)、实验中,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3)、根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4)、若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m/s。
-
9、在图中画出反射面
-
10、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
1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
12、接听电话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分辨出对方是否是熟悉人,要求对方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掩耳盗铃”是在处减弱声音的。
-
13、如图所示(1)、进行精确测量时,我们应采用(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长度为cm。(2)、体温计示数是℃,它(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而读数。
-
14、小丁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
15、在相同时间内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两列声波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频率不同
-
1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手指在琴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小噪声
-
17、如图所示,一列动车正在匀速直线行驶,已知该动车的总长度为。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一个安全位置测量出整列动车通过他用了。
(1)这列动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已知甲站到乙站的距离约为 , 动车以这个速度行驶,从甲站到乙站需要多少分钟?
(3)如果动车以这个速度穿越全长为的隧道则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
18、小明打算乘坐K5次列车由北京去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全长1458km,K5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解答以下问题:
车次
到站、发车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K5
到站时间
——
16︰11
20︰16
次日8︰20
发车时间
14︰20
16︰16
20︰21
——
(1)、求K5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2)、求K5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3)、若小明换乘时速243km/h的高铁从北京去往上海,能比K5次列车节约多少小时? -
19、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过程应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图甲中入射光EO远离法线时,反射光OF将(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图甲中的FO射到O点,光将沿图甲中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可以观察到现象,从而得到的结论是。
-
20、为了探究物体从空中下落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材 料
质量(g)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 球
50
10
1.43
2
铝 球
50
10
1.43
3
铜 球
50
10
1.43
4
铝 球
50
15
1.75
5
铜 球
80
20
2.02
6
铁 球
80
10
1.43
(1)、此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叫做;(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和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和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