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温度变化的特点”。(1)、组装甲图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下列表格中,第2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示数是℃,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乙中的(选填“a”或“b”);(3)、分析表3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表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98
(4)、从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则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5)、其他三位同学分别采用丁所示的三幅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则用图①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a;用图②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c;用图③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选填:“a”、“b”、“c”或“d”)。 -
2、(1)、如图甲探究“声音的特性”时,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选填“高”或“低”)。(2)、兴趣小组成员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发现无论什么样形状的小孔,都能看到薄膜上成一个蜡烛倒立的像,由此可知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这是光的现象。(3)、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通过实验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选填“同”或“不同”)一平面内,反射角r(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入射角i。
-
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2)、本实验中为了减少时间测量误差,应该选用坡度(选填“较小”或“较大”)的斜面;(3)、如果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测得AC段的时间为4.2s,AB段的时间为2.2s,则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为cm,平均速度是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研究AC段的运动时,如果小车车身越过A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
4、小明同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如图中分别作出小明同学运动过程的速度随时间时间图像。
-
5、如图甲,小晖用力推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在 0~1s 处于状态,物体在 1~6s 内的平均速度是m/s。
-
6、为了吸引顾客,美食店推出了一款云雾飘渺的干冰奶茶火锅,如图所示。这是因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
7、小明和妈妈在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说明运动与静止是。
-
8、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用纸盒、吸管、橡皮筋制作了如图所示橡皮筋吉他。在弹奏过程中听到橡皮筋产生的声音,这是由于橡皮筋的产生的。当小明将吸管向两端移动一段距离,用相同的力度再次弹奏时,听到声音有变化,这种变化是(选填“响度”、 “音调”、 “音色”)。
-
9、在测铅笔的长度时,甲、乙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图。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
10、如表是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2
-1
0
0
0
0
1
2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0℃ C、6min后该物质处于固态 D、在0到7min之间该物质都吸收热量 -
11、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大 D、古人“伏地听声”判断敌情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
-
12、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s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C、记录的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运动时间短 D、从开始计时到0.3s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
13、如下图所示光现象中,其成像原理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 )A、
激光准直 B、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C、
小孔成像 D、
手影
-
14、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大约1.5m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50s D、人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100℃
-
15、下列描述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 B、树叶变黄 C、心情激动 D、火箭升上天空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面密度”与“线密度”
在出版行业,国家标准规定以等标记来表示纸张面积大小规格,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规格。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知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纸张的“克重”即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也叫做纸张的“面密度”。“面密度”越大的纸张越厚。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将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将纸沿长边对折后裁开可得到两张纸。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一张纸的质量与一张纸的质量之比为 , 该纸的“面密度”与纸的“面密度”之比为;(2)、某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70,下列选项中,其“面密度”表达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 B、 C、 D、(3)、对粗细均匀的某线形材料,若用表示其“线密度”,用表示其质量,用表示其长度,则该材料的“线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4)、有捆横截面积为的铜丝,质量为8.9kg,则该铜丝的长度为m,其“线密度”为g(已知铜的密度为);(5)、一包某品牌的纸共500张,小明用刻度尺测出这包纸的厚度为50.0mm,那么一张纸的厚度为。如果该纸的密度为 , 则这种纸的“面密度”是。 -
17、综合实践项目: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小明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作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好。
【项目分析】
(1)材料和工具选择:①选择鞋盒充当“房间”;②选择闹钟作为噪声源;③选用海绵、石膏板、窗帘布、棉花四种隔音材料;④用分贝测试仪测量噪声的强弱。
(2)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项目实施】
(3)隔音测试:①先将响铃的闹钟放入未做处理的鞋盒内,在距离鞋盒1m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量噪声的强弱,此时显示为85dB;②将厚度(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四种材料分别铺满鞋盒的每个面,在的距离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出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材料(厚度1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2dB
70dB
78dB
80dB
(4)由上表数据可知的隔音性能最好。
【展示交流】
(5)其他小组同学用相同规格闹钟,在距离鞋盒1m处测出的数据与小明的不同,他们所测数据如下表。根据前后数据分析出可能影响隔音材料的性能。
材料(厚度2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0dB
68dB
76dB
78dB
(6)有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分贝测试仪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相比之下,方案更好的是(选填“A”或“B”);
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两种材料的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人距鞋盒的距离
(7)如果有了真正的隔音房间,为了做到不打扰他人,也为了自己听力的健康,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写一条即可)。
-
18、我国唐代的“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瑰宝,巨大的铁牛起到固定索桥的作用,其质量可达七十余吨。小明旅游时,买了一个实心铁牛纪念品,如题图所示,其质量是790g,密度为 , 求:(1)、该纪念品的体积;(2)、在学校的手工活动课上,小明用密度为的石膏做一个与纪念品等大的实心模型,需要用的石膏质量。
-
19、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市成功举办,题图为最新隐身战斗机歼-35A直上云霄的精彩瞬间。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歼-35A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2马赫,即空气中声速的2.2倍(空气中声速取)。(1)、歼-35A的最大飞行速度是多少?(2)、歼-35A以最大飞行速度飞行149.6km需要多少时间?(3)、若某次飞行时,歼-35A以的速度飞行5s,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
20、劳动课上小明学习了用一定浓度的盐水腌制咸鸭蛋的方法,需要测量盐水的密度来检测所配制盐水的浓度。(1)、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指针位置如题图甲所示,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g;
(2)、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3)、回到家后,小明在洗绿豆时发现绿豆是沉在水底的。他想测量绿豆的密度,于是进行了下列实验:①用一个小矿泉水瓶装水,使水面与瓶口平齐,用电子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②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已知水的密度为 , 可求出倒出瓶中的水的体积为(用和表示);
③用碗装一些绿豆,测出碗和绿豆的总质量为;
④把碗中的绿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与瓶口平齐,测出此时碗和剩余绿豆的总质量为 , 可求出倒入瓶中的绿豆质量为(用、表示);
⑤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推导出绿豆密度的表达式(用和表示)。在步骤①中,这位同学让水面与瓶口平齐(或者使水面到达瓶口附近某个有标记的位置),而不是让水面位于矿泉水瓶横截面积较大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