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当开关闭合时教室内有两盏灯同时亮,断开时两盏灯同时熄灭,说明这两盏灯的连接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2、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金属 B、橡胶 C、铅笔芯 D、人体
  • 3、下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B、 C、 D、
  • 4、如图所示,某人用滑轮组将重600N的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提起,金属块在水面下20秒上升了5m,金属块的体积为0.02m3 , 此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120N,g=10N/kg , 不计绳重和滑轮组机械内部的摩擦及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求:

    (1)、金属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2)、金属块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
    (3)、金属块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5、金秋时节,公园内到处弥漫着菊花的香味,这是现象,菊花花瓣在空中随风而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菊花茶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泡茶的过程中通过的方式改变了菊花的内能。
  • 6、如图是某球员传球时足球的一段运动轨迹,其中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重力势能。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上升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 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三处,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处得到的像是虚像。

  • 8、市面上有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并且(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成块。(一、三空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 9、如图所示,秒表的示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

  • 10、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 , 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和p ,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浮=F乙浮 , p>p B、F甲浮=F乙浮 , p=p C、F甲浮>F乙浮 , p>p D、F甲浮<F乙浮 , p<p
  • 11、如图为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他将气压计由山上拿到山下时,细玻璃管中液面会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玻璃管越粗水柱高度变化越明显 B、利用自制气压计可以精确测量大气压的数值 C、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 D、用玻璃瓶和细玻璃管自制气压计时,瓶中的水不能装满
  • 12、我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高端豪华轿车“红旗HQ3”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汽车以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min,消耗燃油0.3kg,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1000N。燃油的热值为4.5×107J/kg。求:
    (1)、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Q
    (2)、发动机所做的功W;
    (3)、发动机的能量转化效率η
  • 13、国庆期间,家住泸州的小明计划和爸爸妈妈去成都游玩。如图,小明通过网上购票程序查询到了泸州到成都东耗时最短的D5112车次的信息,泸州到成都东的距离约为270km , 请你根据图中信息计算:

    (1)、D5112次列车从泸州到成都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已知D5112次列车长度约200m , 如果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经过一长约2800m隧道,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
  • 14、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又经过2.5s滑行20m车停止。求:
    (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m?
    (2)、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15、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AB=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小明认为:测量BC段的平均速度,应该让小车从B点开始静止释放,他的做法;(选填“正确”或“错误”)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_____。
    A、 B、 C、 D、
  • 1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本实验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其好处便于确定像的
    (2)、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 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 对蜡烛AB的要求完全相同,目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 ,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火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4)、若实验时,玻璃板的上端稍向蜡烛A倾斜,则所成的像应在(选填“桌面上方”或“桌面下方”)。
  • 17、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i

    35

    40

    60

    反射角r

    35

    40

    60

    (1)、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入射到O点,观察反射光。实验中,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F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将纸板F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偏折,则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4)、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 18、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是cm(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其平均速度是cm/s

  •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的(选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或“静止”)。如果乙、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 , 那它们的路程比为

  • 20、暑假的一天小甘全家自驾去成都旅行,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提示牌如图:

    指示牌(图一)中的“90”是指车在行驶过程的(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轿车从图二所示的指示牌,以“90”开到成都,需要的时间是h

上一页 924 925 926 927 9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