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关于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在开阔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时,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C、利用声呐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 2、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 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 3、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对同一书本的长度测量了5次,结果分别是:18.40cm、18.42cm、18.74cm、18.43cm、18.41cm,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取(  )
    A、18.42cm B、18.40cm C、18.43cm D、18.415cm
  • 4、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
    A、1︰6 B、6︰1 C、3︰2 D、2︰3
  • 5、观察如图所示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 6、三峡大坝刚竣工时,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 7、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首歌,其中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青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 C、 D、青山
  • 8、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24.3cm B、24cm C、24.30cm D、2.43dm
  • 9、下面哪个部位最接近1cm(  )
    A、成人食指指甲的宽度 B、成人拳头的宽度 C、成人裤带的宽度 D、成人眉毛的长度
  • 10、在生物实验课上,需要操作细菌培养箱,操控的方法之一是用热敏电阻来探测温度,其原理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置于细菌培养箱内,其余都置于箱外,这样就可以通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表示箱内的温度。已知电源电压是12V , 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100Ω , 热敏电阻R0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培养箱内的温度为40℃时,电流表的示数;
    (2)、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40mA , 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 , 在确保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此电路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
    (3)、若要增大箱内温度的最大测量值,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并简要说明理由)
  • 11、如图所示,甲为电路的连接情况,R1=20Ω,R2为滑动变阻器,乙为R3的I—U图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若滑片P在a端,则电流表示数为0.6A;若滑片P在b端,则电压表示数为8V。求:

    (1)R3的电阻;

    (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3)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 12、小王同学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

    [实验器材]6V蓄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1.5A)、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2)、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3)、某同学按画好的电路图连接实物。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路连接出现的错误是
    (4)、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调到(选填“A”或“B”)端;
    (5)、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 产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6)、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 , 则小灯泡的电阻为Ω;小王处理数据时发现灯泡电阻发生改变,所以(“能”或“不能”)用该小灯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13、如图甲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L1两端电压U1/V

    L2两端电压U2/V

    L1L2两端电压U/V

    1

    1.3

    1.5

    2.8

    2

    1.2

    1.6

    2.8

    3

    1.2

    1.7

    2.8

    (1)、连接电路时应开关;如图甲,电流表测量的是灯泡的电流,实验中L1L2应该选择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
    (2)、完成实验后,利用已有器材又找来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设计了图乙所示电路;
    (3)、选择合适的器材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上表所示,本实验多次的目的是为了(选填“减少误差”或“得出普遍规律”)。由此可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用UU1U2写表达式即可)
  • 14、按要求填空: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绘出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乙可知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丙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图丁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分析图象可得: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通过分析图象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的实验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探究分两步进行:一是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样的探究方案是运用了法;如图2中的甲和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应是(选填“甲”或“乙”)。

  • 15、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
    (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
    (5)、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

    10

    水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

    70

    煤油温度/℃

    10

    18

    26

    34

    42

    ……

    90

  • 16、作图题:
    (1)、按照如图的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请将开关和三孔插座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使开关能控制插座的通、断电。

  • 1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电表示数;图乙是电路中电流与变阻器两端电压关系的图像。则电源电压为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A。

  • 18、便携式充电宝实质是可充电的移动锂聚合物电池。当给充电宝充电时,它相当于(选填“用电器”或“电源”)。充电宝有多个接口,可同时给多部手机充电,各接口间是联的。
  • 19、如图所示是电学中的几个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将气球在小女孩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是因为气球和头发带异种电荷 B、乙图,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 C、丙图,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自由电子从a向b定向移动 D、丁图,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则吸管可能不带电
  • 20、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零摄氏度的冰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上一页 921 922 923 924 9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