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蜡和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
    (2)、安装实验装置时要按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3)、实验中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让试管中的固体物质
    (4)、小名先探究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他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蜡的状态。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蜡的温度是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T/℃

    42

    44

    46


    49

    50

    51

    52

    (5)、小名向另一个试管中放入碎冰,继续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他仍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图像丙,由图丙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他还观察到:当时间t=4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 2、小明在研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时,完成实验: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
    (2)、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3)、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能听到的响铃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推理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 ,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不能传声;(后两空均选填“介质”或“真空”)
    (4)、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近居民楼的高架路安装隔音墙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 3、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根据实验的原理可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2)、图中AC段的路程测得sAC=80.0cm, 时间tAC=3.6s,AB段的路程sAB=cm,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到C点准时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大”或“小”);
    (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全程做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
  • 4、下表是某小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的路程时间表格;

    路程s/km

    50

    100

    150

    200

    时间t/h

    1

    2

    3

    4

    (1)、依据表格画出路程时间图像;     

    (2)、依据表格画出速度时间图像。

  • 5、傍晚,小明在家做作业,从窗户外传来楼下嘈杂的广场舞声音,于是他就将窗户关上,这样传来的广场舞的声音就变小了,小明这是从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小明妈妈则去楼下和跳舞的阿姨们沟通,将广场舞音乐声的调小(选填;音调/音色/响度),这是从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 6、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橘子。
  • 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体温计的设计原理是 ,如图此时体温计的读数是℃。

  • 8、一列长为1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该车速度为m/s,此时火车上的坐着的乘客相对于道路两旁的树木是的(选填:运动 / 静止);火车全部通过1000m长的铁路桥s。
  • 9、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叫停表,它的示数是s。

  • 10、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华后升华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 11、2020年6月,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相对于(  ) 静止。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D、火星
  • 12、下列实例中,不是应用了超声波的是(  )
    A、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B、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 C、蝙蝠利用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D、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 13、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是1min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普通家庭的房门的高度约为2m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摄氏度
  • 14、如图电路图,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灯泡L1和L2都能正常发光,此时两只电流表的指在如图所示相同的位置。

    (1)该电路中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2)灯泡L1和L2的电流I1、I2分别是多少?

    (3)灯泡L1和L2的电压U1、U2分别是多少?

  • 15、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目的是
    (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数据: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 16、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了三次实验,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

    (2)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是 , 摩擦带的电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

    (3)通过观察,你对摩擦起电所带电荷种类的看法是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种,理由是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1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 , 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利用其中两图进行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做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如图丁所示: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由图可以看出,液体的吸热本领较大;
    (3)、如果已知b液体的比热容是1.8×103J/kg , 则a液体的比热容是J/kg
  • 18、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转速为3000转/分,该柴油机活塞1s对外做功次。若其效率为35% , 消耗1kg的柴油转化成的机械能J。(q=4.3×107J/kg
  • 19、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两只灯泡L1和L2均发光,甲表是 , 乙表是(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 20、材料和长度都相同的导体A、B,它们的粗细不同。如果将它们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并联在电路中,则电阻RARB , 导体A、B两端的电压UAUB。(均选填“>”“<”或“=”)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